陈云刚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陈云刚教授所著《北派山水画中的自然与笔墨》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该成果为中国美术学院重要学术出版物质资助项目。
本书突破了北派山水技法的研究与传承和对北派山水面貌与理论的认识的局限,对北派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进行全新的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绘画理念、创作技法进行梳理、澄清与吸收,通过对北派技法的研习和北派绘画精神的理解,将其融入笔者自身的绘画实践中,证明了以往被人忽略的北派山水画,不仅在中国早期艺术史上占据显赫的地位,而且对今天的艺术创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作者梳理了北派山水代表人物的艺术理论、“南北宗论” 的形成与影响及对北派山水研究造成的误解与障碍,辨清了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北派山水”与艺术史上由后人重塑与构造的“北宗”之关联与区别。
本书引入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作者实地考察北方真山真水,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最终解释了北派山水与南派大异其趣的历史原因。作者作为绘画实践者,深入钻研了北派山水的传统技法,将实地考察与研读文献中对北派山水精神面貌的感悟,通过个人的笔墨语言转换,创作了新的绘画风格;同时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理论比较系统地进行了梳理,使笔墨语言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描摹自然与创造艺术语言的统一。
该书出版之后,受到中国山水画界的广泛关注。其不仅可作为中国山水画课程的教学用书,有助于掌握北派山水笔墨的结体规律,也启发读者去探索、发掘北派山水画的当代价值。
作者写生作品
陈云刚 水墨写生 84cm×53cm 2003年作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郭亮村
陈云刚 水墨速写 52cm×35cm 2015年作于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大峡谷
陈云刚 水墨写生 52cm×42cm 2006年作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郭亮村
陈云刚 水墨写生 69cm×46cm 2010年作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郭亮村
关 于 作 者
陈云刚
浙江杭州人。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学习,山水画师从孔仲起、童中焘、卓鹤君、谷文达、陈向迅诸先生,获得山水画专业学士、硕士学位、中国画理论与创作实践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从事山水画教学与创作。2009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基金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绘本系列第一辑
(共20册)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绘本系列”丛书入选中宣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本社本次承担的20个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故事中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故事,也是中国民间故事中必读的经典。本次文字创作均由一线教师担纲,并由中国著名的民间文学专家审读,绘本创作由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全力打造。这套绘本,从文字到绘画,都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有助于青少年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生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项目绘本创作由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王其全教授、插画系主任陈敏、学院分团委书记杜昕等诸位老师带领20名插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团队创作完成的。该团队成员已正式出版或计划出版多种绘本,并获多个奖项。
作品欣赏
该套书共分20册,分别是:
《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
《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舜耕历山》《愚公移山》
《阿诗玛的传说》《伯乐选马》《草船借箭》
《干将莫邪》《八王之乱》《花木兰》
《介子推的故事》《孔融让梨》《孔子的故事》
《老子的故事》《妈祖的传说》
《名家:吴昌硕·黄宾虹·陆维钊》
卢炘、杨振宇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名家》是一次由21世纪名家主笔,共同绘制的关于20世纪名家群体肖像巨制。每一年,《名家》都将以三位艺术家为主线,展开对20世纪中国书画的探寻。每一篇文章看似各自独立,但当你站在20世纪中国书画地图的宏观视角观看时,你会发现,它们竟在不知不觉中组合出了一幅关于20世纪艺坛的鸿篇巨制。
本书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推出,定位于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的研究,这三家机构一为高等美术学府,二为博物馆殿堂,三位专业美术出版社,三家联合出版《名家》,面向的是大众读者及美术爱好者,推介近现代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名家大师,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今人对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达到力行美育的目的。
本书分为“人物”“观点”“拾遗”“回眸”“谈书”“馆事”六大版块。其中“人物”版块展现了吴昌硕的生平、艺术等。“观点”板块包含了海内外的学者对近现代书画家的解读。“拾遗”版块介绍了浙江博物馆藏黄宾虹捐赠历代法书,了解黄宾虹书画艺术创作之外的鉴藏趣味。“回眸”板块专题介绍了陆维钊先生的艺术。“谈书”板块介绍了两本近年来出版的近现代书画研究书籍。“馆事”版块则介绍了名家馆近年来举办的重大活动,研究成果等等。
写在前面的话
范景中/撰
《名家》是研究近代美术史的专题读本。然而要在这一领域做出成绩,殊为不易。因此不敢涉足。粗略想来,原因有三。
首先是陈援庵先生告诫的:“今日宜造成为学问而学问,养成研究学问之风气。”又说:“近代史太难作,史料散漫不集中,难作。”[1]先生大概是提醒我们,资料少了不易对付,资料多了其实更不易对付。因为它们散落各处,罕能周全,难以统摄贯穿。要在繁杂的文献中有以独举,就不得不运用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所谓的Frustra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简御繁],所谓的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虚就实],道理好像很简单,但施行起来,极不容易。此其一。
其次是陈寅恪先生的了解之同情:“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2]套用《文史通义》论文德的话:“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3]当代学者,大都生活于承平盛世,而所研究的近现代则是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离我们虽近,但却情势迥殊。即当时之人,亦未必能得真解,何况我们未睹蒙尘枳道,未膺狼烟哀乱,笔下难有沧桑波澜,故同情之了解不易做到,同情之了解的理想境界更不容易达到。并且同情也不是移情,而是去建立一个合理的历史情境。此其二。
最后,我想引用内梅罗夫[Howard Nemerov]的诗To Clio, Muse ofHistory的最后几句:
But tell us nomore
Enchantments,Clio. History has given
And taken away;murders become memories,
And memoriesbecome the beautiful obligations:
As with a dreaminterpreted by one still sleeping,
The interpretationis only the next room of the dream.[4]
当事者的个体记忆必定会消失,被历史女神索回;而由他人建构和阐释的记忆,则能够变成beautifulobligation;某种程度上,研究近现代艺术比研究古代艺术更容易编造美丽的枷锁。而抵挡这种“美丽”的诱惑,是研究者的责任,也是良心。此其三。
美术史是文科中最难产生杰作的领域,以其最难研究之故。而近现代美术尤为其难,既容易看朱成碧,又容易制造“美丽的”枷锁,更何况当代学风浇漓浮动,诪张繁兴。陈寅恪先生尝概括王静安先生的治学方法为: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异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5]静安先生研究的是古史,我认为研究近现代美术史,“范围纵广,途径纵多,恐亦无以远出三类之外”。研究吴湖帆、黄宾虹需懂古代艺术;研究徐悲鸿、潘天寿需知外来观点;研究苏曼殊、弘一,需通异族典籍。顺手举几例,即可知研究近现代美术史之难也。今《名家》知难而上,兼容并蓄,旨在发扬近现代美术的研学风气,令人格外期待。稍述感悟,以作小引。
注释
[1]陈垣:《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9页,第104页。
[2]陈寅恪著,陈美延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79页。
[3]章学诚:《文史通义》,叶瑛校注本,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59页。
[4]The Collected Poems of Howard Nemerov, Chicago, 1979,p.237.
[5]陈寅恪著,陈美延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灵魂的舞蹈:张敏杰作品》
张敏杰 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灵魂的舞蹈:张敏杰作品》一书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敏杰1959年至2019年间自艺术启蒙、艺术萌芽、艺术初创、艺术创作成熟期的足迹和文献记录。通过大量详实的艺术创作及图像文献,以纪年顺序形式系统地梳理了他几十年间创作出的全部版画、油画、壁画、装置等作品。
本书的作品和文献资料几乎涵盖张敏杰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时期,以时代为背景,集数年之功,跨越他成长之路的各个阶段,纵横60年。以丰富的案例和图像注释,集中收录其创作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作品生成和演变的客观过程,和在国内外获奖现场幕前幕后的新闻秩事。
关 于 作 者
张敏杰
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首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图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