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品丰富,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浮宫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但是,你去过卢浮宫,你就真的了解卢浮宫吗?我们来看看这些关于卢浮宫你或许不知道的事。
卢浮宫在哪个国家(卢浮宫在哪个国家)
卢浮宫是宫殿吗?虽然卢浮宫名字里有“宫”,但事实上,自12世纪卢浮宫存在以来,它并不总是一座宫殿。卢浮宫是一个防御堡垒,目的是为了抵御维京入侵者!
1190年,国王菲利浦·奥古斯特决定在巴黎周围筑一道坚固的城墙来保护。虽然今天的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但在12世纪时,它实际上是巴黎的边缘。卢浮宫最初是一座防御塔,但在弗朗西斯一世统治期间最终变成了一座宫殿。
说到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据说这位法国国王非常喜欢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以至于在他弥留之际,弗朗索瓦一直陪伴在他的床边。据说就是在这个时候,弗朗索瓦得到了蒙娜丽莎的画。
弗朗索瓦一世画像
达芬奇去世后,蒙娜丽莎辗转于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等众多皇家宫殿之间,最终在卢浮宫找到了永久的归宿。如今,她被防弹玻璃和特殊的气候控制系统保护着。(那是为了保护她,还是为了保护你?阅读下一点你就知道了…)
《蒙娜丽莎》前总是挤满了游客,你自己去看这幅杰作,你就会发现,当你看着梦娜的眼睛时,她的目光会随着你左右移动而移动。这真是太可怕了。达芬奇真是天才。
达芬奇画像
事实上,这种效果要归功于一种特殊的绘画技巧——它利用了我们大脑固有的特性,就是大脑会自动去弄明白眼睛所见的事物。基本上,在二维画布上使用阴影、光线和透视,让我们大脑自动自觉地将二维画作视为三维立体。但是为什么眼睛会跟着你呢?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在某人面前从一边走到另一边,光、影和视角都会发生变化,因为这是三维现实。然而,一幅画中的光、影和透视都是二维固定的——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它,它们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
原来,你画一个人注视着你,他或她的目光就会继续随着你移动,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而如果你画一个看着别处的人,那你再怎么移动,他或她的目光都不会朝向你,即使你站在画家画他时的那个位置,也无能为力。这就是透视法,直到14世纪,人们才开始使用透视画法,而达芬奇是最早真正掌握透视画法的大师之一。然而,你会发现卢浮宫里有很多画会像蒙娜丽莎一样让你神魂不定。
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统治时期,卢浮宫被巩固为皇家宫殿。随着路易十四把宫殿迁往凡尔赛宫,卢浮宫的地位就今非昔比了。法国大革命前夜,路易十六统治期间,一个王室收藏品博物馆的创意渐露雏形。因此,人们通常也认为是法国大革命造就了卢浮宫博物馆。
路易十六
法国大革命之后,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显然对这些变化感到恼火——颁布法令,规定卢浮宫应该被用作展示国家杰作的博物馆。从1793年8月10日开始,公众每周有3天可以免费参观。第一次开展时,卢浮宫只有721件艺术品(537幅画,184件物品)。如今卢浮宫展出了3.5万多件艺术品,每张票价15欧元。
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画像
拿破仑·波拿巴绝对不是以谦虚闻名的,他还用自己的名字重新命名卢浮宫。这有多自恋啊。 拿破仑于1799年掌权,开始对巴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你见过旺多姆圆柱或玛德琳教堂吗?凯旋门呢?那些(还有更多)都归功于拿破仑!
拿破仑画像
在众多的变化中,有一个虽小却意义重大:卢浮宫的名字。如果回到1802年,你正在参观可是拿破仑博物馆。除此之外,信不信由你,在拿破仑统治期间,他曾把《蒙娜丽莎》挂在他的私人卧室里!这家伙可真是会给自己找乐子。
纳粹入侵法国
当卢浮宫的馆长们听到纳粹入侵的消息时,他们争先恐后地想把卢浮宫里最值钱的东西搬去安全的地方。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大部分好东西被保存起来,藏在法国的其他地方。
例如,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被送往瓦伦凯城堡(法国中部)。米洛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它们先被搬到昌博德,然后是卢维尼,阿贝耶·德·洛克·迪欧,蒙托班博物馆,最后搬到蒙塔尔(法国西南部)。
所以纳粹来的时候,卢浮宫看起来空荡荡的。但纳粹一拍脑袋,觉得空着不行,他们决定用别的东西填满它。纳粹抢了大量的艺术品,其中大部分来自犹太家庭。这些赃物在占领期间存放在卢浮宫内。博物馆里的赃物占了六个多房间。
1911年8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涌进卢浮宫,盯着曾经悬挂过的那堵空墙,人群中留下鲜花、便条和纪念品,《蒙娜丽莎》被盗消失。那么是谁偷走了她?起初,警方调查还把毕加索等艺术家都牵扯进来一一审问。
毕加索
在《蒙娜丽莎》失窃的两年后,一位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品经销商收到佩鲁贾的一封信,他当时用的署名是“列奥纳多”,声称自己为意大利找回了国宝,但他也不指望靠这画发财,可也不介意小小的奖励。经销商将这封信交给了佛罗伦萨乌飞齐美术馆馆长乔瓦尼·波奇。波奇有卢浮宫寄来的照片,标明了原始画板背后的标记;伪造者不可能知道这些。在波奇邀请卖画人到佛罗伦萨。在乌飞齐美术馆里,波奇拿着从“列奥纳多”取到的《蒙娜丽莎》和卢浮宫的照片一一对比,画上的纹路毫无二致,显然,这就是失窃的《蒙娜丽莎》,但是,当波奇电话卢浮宫馆长《蒙娜丽莎》找到了,正在吃午餐的法国人回答说,不可能,挂上了电话。最终,通过外交途径,卢浮宫拿回了《蒙娜丽莎》,1914年1月4日,《蒙娜丽莎》回到卢浮宫方形大厅的墙上。
蒙娜丽莎
她离开了两年零4个半月。接下来两天里,超过10万名游客前往朝拜这位失而复得的镇馆之宝。而小偷佩鲁贾被判处7个月监禁,但是,佩鲁贾是失窃案真正的主谋吗?事情远非那么简单。
额外说一下,佩鲁贾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他被捕后声称自己的盗窃行为是出于爱国,他立志至少要把一件流失的国宝(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是意大利人)尤其是被拿破仑掠夺的国宝带回祖国。事实上《蒙娜丽莎》早在拿破仑出生前200年就来到法国,根本就不是拿破仑抢的,上文也说过《蒙娜丽莎》可能就是达芬奇赠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
人们一直觉得,这幅画的失窃配得上一个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盗,绝不应该是一个寂寂无名者。1932年,记者卡尔·德克尔在《蒙娜丽莎被盗的原因和原因》一文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故事。
在这篇报道中,德克尔讲述了他如何在卡萨布兰卡遇到了真正的主谋,揭示了行动背后的主脑人物是一个名叫爱德华多·德·瓦尔菲尔诺的贵族。这位故作姿态的贵族是在喝了几杯白兰地后,被德克尔哄着说出了全部故事。他说佩鲁贾不过是他计划中的一个小齿轮——瓦尔菲尔诺计划向美国暴发户百万富翁们出售6幅精心伪造的《蒙娜丽莎》。然后叫佩鲁贾去做了这起著名的盗窃案,在《蒙娜丽莎》被盗之后,瓦尔菲尔诺的客户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相信他并买下了真迹。
2013年,卢浮宫博物馆的450名员工里有近一半的人拒绝上班,因为卢浮宫感染了一种烦人的寄生虫:扒手。工作人员说,自从18岁以下的游客可以免费进入卢浮宫后,青少年罪犯就越来越多,他们趁艺术作品分散了游客的注意力时,成功从富有的美国游客,亚洲游客身上窃取现金和财物,而工作人员试图去干预和纸质,但事情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当局同意加强安全措施,工人们才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关注@三毛游,听更多艺术文化内容,了解更多博物馆、展览资讯,打开三-毛-游-A-P-P,搜索卢浮宫博物馆,可在线听卢浮宫博物馆各大展品详细讲解,如果有机会去巴黎卢浮宫参观的话,不要忘了带上三毛游哦,因为卢浮宫的中文讲解器特别少,带上三毛游听中文讲解更加方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