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让大家关注小号,要是不发点文章,就有点对不起大家了。
小号嘛,就聊点大号不敢聊的东西。
今天我在知乎瞎逛,看到了一个问题,说是有个网红去找杭州新东方的事情了,说是违反了双减政策。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我,就专门跑去抖音围观——好家伙,发了四五个视频了都。
这六张图来自三个不同视频的评论区——第一个视频、最新的一个视频、还有观看量最高的一个视频,每个视频截图评论区,都是从上往下截图,没有刻意跳过,所以大家会发现各种观点都有。
那么我的观点是什么呢?
做的好,我号召所有的网红都来吃这碗饭,惩恶扬善,还家长和孩子朗朗乾坤,还社会一片蓝天。
至于我自己家,无所谓,我和我老婆一个数学,一个英语,理科也不是不能教,其他科目老师也能找到,网盘里七八t资源。
随便吧。
双减加油!!网红加油!!!
好了,不阴阳怪气了,正好借这个机会来聊聊双减的现状和我对双减的看法,毕竟隔了两年,大家对于教培、双减的看法应该更趋向于冷静,现在是一个讨论的好时机了。
首先教培机构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
但不像有些人云亦云说的那些,比如另立一套教育体系、灌输外国价值观blabla,除非是文史类的教培,理科教培根本不给孩子教这些的。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仍然是学校,知识的教授一般是在学校内部完成,教培机构更多的是在解题方面予以补充,涉及的内容也是按照课程标准来的。
教培的问题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给家庭、学生增大了负担,加剧了内卷。
这在生育率越来越低的时候,就是最大的错。
另外教培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会人为有意识的渲染焦虑,为了谋取利益盲目扩充,老师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些小机构的教学内容急功近利,这都是客观存在的。
那双减是不是就没有问题?
我们要承认双减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具体执行过程中,过快、过猛、过于理想化。
首先教培的主管和监督部门是谁?
教育局,严格来讲是教育局的某个科室,工作人员顶天就七八个人、十几条枪,而且是没有执法权的。
这么点人,怎么能管的过来所有的教培机构?
明面上大的能管,小的个人的怎么管的过来,要累死的。
所以双减的时候就出现了很搞笑的一幕,大机构,备案过的机构开不了门,小机构,个人偷偷办的机构开的飞起。
这就是双减过于理想化的第一点,主观意愿和实际能力的差距。
其次家长都支持双减吗?
未必。
不否认有些家长是支持双减的,就比如该网红的抖音评论区,就有不少支持者,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应该表示尊重。
但同样也有一部分家长是反对双减的,对于他们的意见,是不是也应该予以倾听呢?
很简单,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社会给孩子们提供的好的岗位是有限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巨大薪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北京月平均工资大概是17000(约数,来自官方数据),我们这里平均工资4000可能都不到,这之间的差距你让家长们怎么想呢?
比如同一个城市,有的人月薪10000,有的行业月薪3000,这都是家长看在眼里的。
这种好岗位的有限自然就会导致剧烈的竞争,而有竞争,自然就会有人选择早起步,多加量,因为显而易见,在小初高这个阶段你投入的金钱、时间越多,相对于你个人,获得的进步也会越大。
这就是即使双减最严的那一段,机构虽然很多关门、倒闭,从业者流失,但也出现了散是满天星的状态,很多头部老师从机构里出来自己办班,也过的很好,税都不用交了,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完全监督不到。
说白了,你给的机会不够,就别怪有的人选择机构了。
比如有的国家,资源极其丰富,导致人均大house,躺平也有补贴,干点体力劳动收入也不低,(只讨论这个现象,不讨论其它),自然你会发现他们的个人很悠闲,卷的继续卷,不卷的也能过得下去。
如果你改变不了这个,反而去设想通过双减来解决问题,其实是舍本逐末。
这是我说双减是理想化的第二点。
同时双减也击破了一个就业的蓄水池。
我没有指责谁的意思,只是描述一个事实。
教培行业在红火的那些年,一个客观作用是充当了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蓄水池——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考研、考公备考......时会选择进入五花八本的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暂时栖身,不管怎么样,起码在落脚城市能覆盖了房租。
这个就业数量起码是百万级,而且是每年都有。
同时教培行业尤其是比较大的教培机构,会带动周边的产业,比如很多知名教培机构会选择在商圈附近建立校区,有的就选择在商场里,那么家长送完孩子,有的就会在周边选择逛街、消费,等孩子放学,无形中带动周边的就业。
我无意为教培机构张目,但是我们讨论问题总是要客观的全面的看待对吧,这是它的客观作用,也不容抹杀。
过快过猛就是双减的另一个缺陷了。
今天出政策,恨不得明天就把所有机构关门了。
我其实不太理解这种逻辑,所有的正规教培机构都是工商备案,交税的,也都容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那也都是老百姓。
正常的玩法是给出一个时间表,三年左右,逐步的安排退出,比如不允许招新生,老生可以继续续报上课,从而稳住就业主体,给从业者找新的工作岗位留出时间;
同时工商不再批准新的教培机构注册;
再从国家层面建立公立的线上教育机构,提供优质的、层次分明的、覆盖各阶段的免费录播课,以供所有的孩子使用。(别提那个教育云平台的课,正常的教学谁那样教)。
为什么提最后一点,因为很多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到了极点。
双减目前的成效如何呢?
身边统计学吧,毕竟别的地区咱也不了解,只能说差强人意。
我这里有个连锁教育机构,不是新东方、学而思这些,双减前五个校区(已开四个,待开一个),双减后减到了两个,是不是少了?很有效吧。
可是今年暑假增加到了六个校区,全部开门,所有班型、所有老师全满。
说白了,好的教育很简单——分层,小班制,但是公立学校达不到,也没有办法靠教育主管部门来达到(这比双减让机构关门更难),家长他就会有需求啊。
你关了这些机构,其实也给很多没有好的教育资源的孩子关上了大门。
那么双减是不是带动了消费呢?
开什么玩笑,你房贷还完了?
那双减是不是就促进了生育率?人们是不是因为双减就敢生了呢?
这个咱也不敢说,你们说是啥就是啥。
客观讲线下教培的费用不能说低,但其实也和城市挂钩,当然有些城市比较畸形,一节课成千上万的,不再咱们的讨论范围内,也不是一般家长可以负担的。
但是之前线上机构的费用其实挺低啊,这不是被干没了吗?
地方教育部门对双减的态度。
前文也说了点,这里再扯一点。
没人想给自己加活的,以前只管备案、偶尔检查、日常管理(开会、下通知、收材料),顺带还能有些小利益。
双减后呢,要整顿、要检查、有反映了要去暗访,小利益也少了。
这是从小科室层面来说。
从大的层面,我教育局要的就是高考成绩,只要是能够对高考成绩有一点作用的,我不说支持,起码是不反对,又不是我教育局掏钱,都是家长自己掏钱。
我个人对于双减的态度。
我觉得双减的初衷是好的,也是看到了问题的,某些教培机构也的确需要治理。
从我个人的角度,双减对我家来说是有利的,是可以获益的。
开头的话不是虚言,如果能够严格落实双减,把所有机构都关掉,其实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人总是不能只看自己对吧,也不能太自私对吧。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是,双减第一过于急切,对于从业者尤其是普通从业者过于残酷;
第二也很难完全贯彻落实,因为有太多现实的原因,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教育问题很多时更深层次问题的折射。
这也一两年了,做一个关于双减的小调查吧,几个简单的选择题,半分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