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普及,身份证集成了大量功能,一证在手,只要滴滴那么一刷,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反过来,身份证成为了我们办理很多事务的必需品,没有身份证,可谓寸步难行。
没办法,谁让我们都是有身份的人。
今天博主谈到的这个人,身份可以说是大大的特别,那就是干了三年职业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身份证的君主——溥仪。
一、“末代皇帝”的户口簿
1945年夏天,我国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当时的溥仪正在沈阳当他的伪皇帝,随着日军的全面溃败,他作为战犯被苏联的军队抓了起来。
之后他被送到了苏联的伯力关了好几年。
1950年,他被送回了中国,先在哈尔滨辗转,后来又被送进了抚顺的战犯监狱。
在那儿,溥仪经过了十年的改造和学习,到了1959年底,终于被特赦了。
回到北京后,溥仪先是搬去了西城区前井胡同6号,住在他五妹和五妹夫家里。
这时候,他的身份已经从战犯变成了普通公民,当然也需要身份证了。
那时候还是叫“人口卡片”,是我国从1956年开始全面推行的人口登记制度,简称“口卡”。
毕竟在当时,是人民当家作主,就算是上一届皇帝,没了户口连米面粮油都领不上。
就在他搬到五妹家第二天,溥仪就和族弟溥俭一起,去了当地的派出所办理户籍登记,也就是上户口。
据当时办理的民警回忆,当时问了溥仪一大堆问题,溥仪也老老实实一一回答。
轮到职业这一项时,溥仪说:“我刚被特赦,政府还没给我找工作。”
于是民警就在职业那一栏写了个“无叶”(非笔误,下文分解)。
接下来民警问溥仪婚姻状况,这问出来他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对劲,溥仪也愣了一下,过了会儿才说:“我……现在是单身。”
“是离婚了,还是?”吴静深追问。
“离了。”溥仪小声回答。
于是“离婚”两个字就出现在了户口簿上。
这个户口可不一般,当时的民警填户口簿的时候,虽然文字不多,但还是写错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文化程度那一栏,写私塾的“塾”字写成了“书”,另一个是职业栏里的“无业”写成了“无叶”。
那段时间,溥仪他们主要就是到处参观、学习,还有探亲访友。
到了1960年2月,溥仪和其他十名被特赦的人在崇内旅馆和虎坊桥旅馆住了两个月,随后他们就要分道扬镳了。
二、迁入植物园
溥仪在1960年2月16号,拿着市政局给的介绍信,去北京植物园南边的小村子报到去了。
从他的户口卡上能看出来,他的户口从西城区前井胡同搬到了植物园南阜村的20号。
户口簿上,住处写的是“植物园”,名字是“爱新觉罗·溥仪”,生日是1906年1月14号。
不过因为他是阴历正月十四生的,按阳历算应该是2月7号,所以户口卡上后来改成了2月7号。
年龄写的是54岁,文化程度是初中,籍贯和出生地都填的是北京。
职业那一栏写的是在北京植物园工作,但不是教育劳动,就是说他是去那儿工作,不是去受劳动教养。
至于婚姻状态,是离婚。因为在他还在监狱的时候,大概是在1956年底,他和他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办了离婚。
所以他的户口簿上婚姻这栏就写着“离婚”了。
植物园的领导给溥仪安排了住的地方,还有饭堂和浴室可以用。对这份工作,溥仪挺满意的。
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像老百姓一样生活,觉得特别有意义。
但他心里也有点矛盾,想着万一植物园的工作人员知道他是谁了,会不会因为曾经的历史问题看不起他啊?
后来,在一个干部会议上,领导介绍了溥仪给大家,还特别提了提他改造学习的情况。
溥仪看大家的反应,没人讨厌他或者歧视他,大家反而都挺欢迎他来工作的,同志们的态度让溥仪激动得不行。
溥仪自己也写过,现在他和普通劳动者一样在工作,感觉自己也是祖国的一员了。
不管是搬砖弄瓦,还是种草栽树,他觉得都是在为国家建设出力,高兴得很,这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溥仪在植物园待了整整一年,经过不断的劳动学习,他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
有一次,是1960年8月25号下午,植物园开职工大会,领导传达了国家号召大家增产节约的精神。
溥仪会后就直接去了领导的办公室,递过去一个包着的小纸包,里面是十五尺布票。
他说:“我衣服挺多的,这些布票就给国家吧!还有粮票,我每个月定的那些其实够我吃的了。
来植物园工作之后,单位又给我增量了十斤,这部分增加的部分我又吃不了,您帮我每月扣掉吧!”
主任开始不太同意,说按规定拿的东西他应该自己用。
但溥仪坚持,说国家现在不容易,应该把东西留给更需要的地方。
最后主任就答应了。
那一年,溥仪每天都会进行半天的劳动,他对植物园越来越有感情。
他自己在自传里写,回头看看在植物园的日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他都感觉自己有长进,有所收获。
当然,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现在他想总结一下,觉得这对他将来继续改造自己的思想进步大有裨益。
自传中还写道,“来植物园之前,周总理亲自见了我们这第一批被特赦的人。
他很亲切,还特别鼓励我们,要我们坚定四个重要的观点。
那就是民族立场,也就是爱国主义,还有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
现在回头看,我真的很开心,因为我已经开始实践这些观点了。
我觉得,植物园给我提供了最棒的环境,帮助我建立和确立了这些重要的观点……”
三、户口的变动
1961年正月初四,中共中央统战部举办了一个宴会,专门招待留在京城的两批特赦人员。
李维汉部长和徐冰、薛子正这两位副部长,还有国务院的童小鹏秘书长都参加了。
宴会上,统战部的领导公布了溥仪和杜聿明等七个人的新工作安排。
他们都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工资也从之前的每月六十元提高到了两百元。
那是1961年3月初,溥仪和其他六位特赦人员一起进入了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
到了1964年,溥仪的户籍卡上显示他的户别变成了“机关”,职业是“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专员”。
他的户口是从北京植物园迁来的,现在的住址是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
户口卡是1964年3月7日登记的,盖的印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在赵登禹路32号的大院里,由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担任主任委员。
起初这里只有一个西北军史料组,但随着第一批特赦的战犯加入,他们增设了国民党军事史料组和北洋军阀史料组等。
溥仪正是在这里参与了北洋组的工作。
在溥仪的户籍卡上的信息显示,住户名叫李淑贤,女性,她自己就是户主,汉族,1924年9月4日出生在浙江杭州。
她原来的学历相当于小学,现在是初中学历,职业方面,是朝阳区关廂医院的护士。
1963年6月9日,从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搬到了现在的住址,西城区东观音寺甲22号。
说起来,溥仪的感情生活相当复杂。他一共结过四次婚,有过五位妻子。
1922年,他大婚时,同时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
后来,文绣和他离婚,婉容也被打入冷宫。1937年,溥仪又迎娶了祥贵人谭玉龄。
谭玉龄1944年去世后,福贵人李玉琴成了他的妻子,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1956年年底。
溥仪不太会过日子,也不懂得怎么照顾自己。
在领导人的关心下,1962年1月,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周振强和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沙曾煕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叫李淑贤的女士。
他们很快相爱,并在同年4月30日结婚,这是溥仪的第四次婚姻,所以也就有了户籍卡上面所登记的内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患病,经长期治疗无效,逝世于北京。
中国最后一位帝王走完了自己曲折离奇的一生,终年六十岁。
溥仪逝世后不久,李淑贤就搬出了东观音寺甲22号。
如今,“末代皇帝”溥仪的户口簿已经成为北京警察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了。
随着这份特殊的“身份证”所封存的,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的记录。
这薄薄的一份户籍卡,承载了太多历史的沉重,同时也记录着,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重新焕发生机,走向新纪元的征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