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位于苏州西南角的上方山楞伽寺塔香火旺盛,尤其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这天,苏浙沪地区的香客们大量涌来,成为苏城的独特一景。他们所拜的并不是大家熟知的财神,而是苏州特有的“五路神”。

位于苏州西南角的上方山楞伽寺塔香火旺盛,尤其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这天,苏浙沪地区的香客们大量涌来,成为苏城的独特一景。他们所拜的并不是大家熟知的财神,而是苏州特有的“五路神”。“五路神”到底指什么?民间说法不一。记者昨日获悉,楞伽寺塔管理方近期开始向民间征集有关“五路神”的资料,其中一份来自南北朝时期大才子顾野王后人的《顾氏宗谱》或许能揭开“五路神”的真实身份。

五路神至少有五个组合

人们来上方山奉祀的“五路神”有多种说法。

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王稼句在他的《苏州山水》中介绍,其中之一指唐代初年的杜平,其兄弟五人掌管天下财源;其二指顾野王的五个儿子盛南、鸿南、夏南、周南、允南;三指何五路,元末御寇牺牲而奉祭祀;四指杜定,元代人,其拥有财帛、财库、寒山、拾得、催扛诸神……

也有人说,“五路神”是明代初年朱元璋定国封功臣时,将死去的兵卒以5人为一个单位建了许多小庙,命令江南人家都要前来祭祀,上方山上也设了一处这样的庙,当地人将这5名兵卒奉为“五通”,于是又有了奉祀“五通神”的说法。据刚刚完成《石湖志》编写工作的苏州文史专家谢勤国介绍,上方山上有一座“五通神庙”,根据明代的《石湖志》记载,其应为南宋末期咸淳年间建起的,自那时起,苏州民间祭拜“五通神”的习俗就开始延续下来。

当地人倾向顾氏五侯说

在所有说法中,“五路神”是由顾野王的五个儿子组成的这一说法最令当地人骄傲。苏州书法家韦小中因为敬仰顾野王而开始了对顾氏家族历史的研究。“顾野王与他的五个儿子跟上方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告诉记者,这位1500年前的苏州才子留给后人的史料较少,他只好通过苏浙等地的地方志文献以及《资治通鉴》上有关南北朝的记载进行整理,一点点建立起对顾野王及其子孙的具体认知。

“顾野王不仅在书画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还在战场上留下了功名。在著名的侯景叛乱中,顾野王在老家横塘募兵解救梁武帝,殊死抵抗;他的五个儿子也为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并相继被封侯,尤其是三子四子,为国捐躯,更加受到吴中百姓爱戴,所以从唐代开始,吴中百姓就在上方山为顾野王及五子建立祠堂,世代祭奠,把顾野王一家当做吴中的‘守护神’。”韦小中说,顾野王一门忠烈,大智大勇,为保卫家乡,献出了身家性命,更应该为苏州百姓永远记住。”

五侯中两个葬在上方山

日前,现居苏州的顾氏后裔顾建新带着一本《顾氏宗谱》来到了楞伽寺塔,塔院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李志文仔细阅读宗谱中的文字后十分欣喜:宗谱明确记载,顾野王的三儿子与四儿子葬于上方山。李志文认为这是上方山奉祀五侯的一个证明。

顾建新同时是一名文史爱好者,他说,这本族谱中《五侯墓考》一章的内容源自800多年前在光福一处墓穴中发现的《武陵顾氏族谱·石函谱传》,其中介绍道,顾野王夫人姓贺,是光禄卿贺琛的女儿,合葬在下周村。顾野王共有五个儿子,老大盛南性亢爽,喜击剑,官至佐卫大将军,封“安远侯”;老二鸿南,治军号令严明,敌不敢犯,以功进封“宁远侯”;老三周南,镇守吴兴,祯明二年(公元588年)隋文帝灭陈,贺若弼围攻吴兴,周南与四弟夏南坚守不降,双双自刎,尸逆流至峡石镇,后被百姓葬于翠薇山(今上方山),后来两人被宋高宗分别追封为“靖远侯”和“平西侯”;老五允南,以功晋封“征西侯”。

顾家五子全部被封侯,尽管其中两位到了宋代才被追封为侯,但放在历史长河中,顾氏五子依然被推崇为最早的“五侯”,在苏州当地被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因此设立祠堂专门奉祀他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缺乏历史遗存印证

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和管理方想要找到当时为五侯所立的祠堂,可惜的是,经过数百年的战乱纷争,这座祠堂早已不见踪影。根据《顾氏宗谱》的记载,除了“靖远侯”与“平西侯”被当地百姓葬于上方山,其余三侯被葬在了位于光福的西碛山。不过顾建新曾带着其他顾氏后裔在这两个山头寻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任何遗存。

谢勤国认为,缺少历史遗存,顾氏五侯被称之为“五路神”始终有些牵强。“也许奉祀‘五路神’这一民间习俗根本没有具体的人物代表,人们喜欢将受到敬畏的人或事附会在这一习俗上,才形成了如今这么多版本的传说。”谢勤国说。

不过塔院管理方认为,《顾氏宗谱》的现身已经为奉祀“五路神”这一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为上方山文化的挖掘工作增添了一些动力。李志文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民间文史爱好者或藏家关注并参与到上方山传统文化的挖掘中来。王玲玲

上一篇: 程大利《黄宾虹“太极图是书画秘诀”解读》公益讲座举办
下一篇: 省政府参事室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