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1937年南京部队2000人在青龙山神秘失踪,至今没找到,他们去哪了

1937年南京部队2000人在青龙山神秘失踪,至今没找到,他们去哪了

1937年南京部队2000人在青龙山神秘失踪,至今没找到,他们去哪了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整个中华大地上的人民再也忍受不了日寇的进犯,在极大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政府终于在9月22日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整个中华大地上的人民再也忍受不了日寇的进犯,在极大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政府终于在9月22日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两党一致抗日。

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对于抗日一直处于暧昧和消极的态度中,甚至一边打一边想着消灭红军,全国战场依旧处于日寇的阴影中。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公然违反人类基本道德,对南京人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虐杀。

在南京沦陷的前一天,国民政府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分析了局势,认为南京战场必败,于是下达了让守城军放弃首都、分别突围的指令。

顺承郡王庆恩_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

只是他没想到,日军居然残暴至此,攻城后疯狂残害无辜平民足足6周。

在保卫南京的队伍中,有这样一支队伍,在突围进入青龙山区后,从此杳无音信。

他们的失踪被英国《观察家》杂志摘录,与法国步兵在马尔登地区失踪事件齐名,列为二十世纪世界军事之谜。

这支队伍就是川军217整编团,团长叫做伍新华,他带领着2000余人的队伍冲进怪石满地、溶洞密布的青龙山腹地,至今真相未白。

顺承郡王庆恩_王庆顺文史_法治报道马庆顺

南京保卫战

我们都知道,川军是一支由刘湘领导的军队。

但是刘湘对于四川的统治直到1935年才基本完成,之前一直是群雄割据的乱象。

刘湘生于1880年,家境贫寒的他却有着家国情怀,瞒着父母去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从一个小小的见习官做起,历经营长、团长、旅长直至师长,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势力。

最终,刘湘打败了刘文辉,将四川这块破碎之地统一了起来,在军队上更是重新整编,兵力据统计足足有130万人以上,约等于40个师,为当时全国之最。

世人对刘湘的评价褒贬不一,主要是因为他曾经拥护袁世凯,后来又与国民政府貌合神离,还参加过围剿红军的行动,是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军阀。

对于川军,在抗战之前的风评也很差,因为历史因素,川军虽然数量庞大却缺乏军事训练,军纪散漫且战斗力不强,毫无战斗信念,在战场上逃兵不断。

但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全国的革命动力被调动起来,川军逐渐焕然一新,刘湘的思想也逐渐转变,在七七事变之后主动请缨抗日。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日寇,刘湘带领军队分别在广德、泗安拦击日军,面对着装备精良的日军川军明知此去无反却毅然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爱国情怀。

日寇沿京沪铁路和太湖南岸向南京逼近,刘湘听从了国民政府的安排,拱守在南京外城。

王庆顺文史_顺承郡王庆恩_法治报道马庆顺

随着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指挥大军,刘湘疲劳过度,最终因胃病复发病故于汉口。

他在死之前依旧心心念念着抗战形势,颤颤巍巍地说出了自己的遗训:

“抗战一日不胜,则一日不返川!”

遵循着刘湘的遗志,川军继续在南京周围英勇抗敌,阵地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与敌军陷入焦灼的拉锯战。

在唐生智下达撤退的指令之后,在南京驻守的川军217团决心趁夜突破麒麟门,经由道路曲折、古木参天的青龙山撤退到队伍后方。

没想到,这个决定让217团2000多将士几近团灭。

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_顺承郡王庆恩

川军败退青龙山

217团失踪之后,只有一位名为杜成林的战士活了下来,他在回到四川的队伍后向大家讲述了团员们四散前的场景。

在伍新华团长的带领下,217团川军躲避着日寇大部队,边打边撤,进入了青龙山。

青龙山位于南京城东南方向约20公里处,山石为青色,山势如龙盘旋般蜿蜒曲折,故称作“青龙山”,那里悬崖陡峭,腹地溶洞密布。

因为特殊的地形,青龙山在当时是完全没有人迹的野山,伍新华做此决定也是无奈之举,虽然山脉内日寇稀疏,但这也意味着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217团的非战斗减员并不多,但是弹药已经几乎用尽。伍新华带领团员蹲守多日,终于在青龙山山脚下围歼了一支日寇小队,缴获了约150箱子弹

王庆顺文史_顺承郡王庆恩_法治报道马庆顺

这些子弹让战士们重新燃起了战斗的欲望,内心对于日寇的仇恨已经让他们忘却了自己的小队目前只是一支寻求自保的逃命之师。

但是上天似乎并没有站在这支渴求战斗的队伍一边,当他们打开缴获的子弹箱时,傻眼了。

整整150箱子弹,没有一颗是实弹,全部是用于训练的木头弹,217团围歼的小队,大概是日军训练兵的后备队,这样的子弹根本不能上阵杀敌。

217团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残酷的现实浇灭了他们心头的最后一腔热血。

伍新华团长如鲠在喉,他张了张嘴,良久才沉声道:

“全团集合。”

2000余人聚集在了青龙山峡谷底部,山脉的阴影笼罩了所有人,让大家的身影如鬼魅般。

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_顺承郡王庆恩

“弟兄们,虽然难以启齿,但我们的队伍已经无力再战了,大家之后需要各自逃命了。”

伍新华团长环视一周,没有在团员脸上看到任何恐惧,满意地点点头。

“我们目前装备还不如一个民团,但那群日寇却装备到了牙齿。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大家回归队伍再一起上阵杀敌!”

在得到队员们的认同之后,伍新华给大家分配了最后的物资。

“每人只有3颗子弹,不要硬冲,如果遇到了小日本就赏他们两颗,如果形势不对,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王庆顺文史_法治报道马庆顺_顺承郡王庆恩

川军宁愿自刎也不愿落入日寇的手中,最后一发子弹是让他们了结生命,不至于生不如死的。

战士们默默分发完了所有武器,短暂告别后就分小组进行逃逸和突围行动。

杜成林当时也跟随小队行动,然而他在行军时不慎失足掉入山涧昏倒,在醒来时已经形单影只,他凭借着机警和毅力自己突破重围,回到了队伍中,将经历讲了出来。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曾经派了专门的小组调查此事,想要寻找当时说出内幕的杜成林,可是当时杜成林早已以身殉国。

在历经磨难回到川军的队伍中后,杜成林又投入到了抗日战场中,最终牺牲。

至此,唯一一位了解217团消失经过的人也去世,217团失踪案件彻底成为了一场悬案。

顺承郡王庆恩_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

217团失踪之谜

直到今天,217团究竟是如何全部失踪的依旧是一个谜团。

1990年,英国《观察家》杂志专门报道了此事,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热烈讨论。

世界各地的记者、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甚至神秘学家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有人说,217团千余人是掉进了“黑洞”中才凭空消失的。

所谓的黑洞,是指引力极其强大的某种天体,能够将物质吸进里面。其实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假设,每当有人或者飞机失踪时,大家总会提出“黑洞”假说。

但是因为这种假设至今无法被证实,因此我们也无法判定其真伪。

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_顺承郡王庆恩

与黑洞说同时出现的是时空隧道说,同样是无法证实的现象,是指时间在局部发生了“折叠”,导致这支失踪队伍被传送到了未来或者过去。

还有人说,217团是被UFO劫持到外星了,这个假设也叫人哭笑不得。

而气象学家则认为,川军们可能是在青龙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龙卷风,因为在他们消失后不久,在南京的周边地区曾发现了一些国民党军的尸身。

他们的尸体上没有枪伤和刀伤,但是肢体却残破不堪,让人怀疑并非人力所为。

但是这种说法也并不能经得起推敲。如果是巨型龙卷风,强大到能够将人的身体都撕碎的程度,那么为何在史书中没有关于这个现象一星半点的记载?这显然不合常理。

顺承郡王庆恩_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

总之,尽管大家对追寻217团失踪的真相热情很高,但是大多数的猜想都难以让人信服。

西方专家在研究失踪的时候总是喜欢与神秘学扯上关系,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妥妥的唯物主义者,这些猜想也许能在暗地里讨论讨论,但终究无法作为结论来定义。

不过,民间对于217团失踪的猜想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他们可能心里也知道这些战士已经牺牲,但依旧要骗自己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存活。

王庆顺文史_顺承郡王庆恩_法治报道马庆顺

专家分析:生还几率极小

民间对于217团失踪的说法众说纷纭,甚至带上了一些神化的色彩。

但是我们终究要实事求是、回归现实,从当时的战局来分析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首先,军事专家指出,2000多人没有充足火力的军队是不可能突围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由松井石根带队的日军第6师团。

松井石根是甲级战犯,驻扎在中国30年大搞间谍活动,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他自称“中国通”, 非常熟悉中国的山川地理,尤其是首都南京周围的地形更是被他摸得透透的,南京保卫战时曾动用激进战术实行了对南京的三面包围。

对于青龙山,松井石根自然知道此地是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域,如果让中国军队从此地撤退,肯定能够休养生息,同时还能轻松将日军歼灭在山野间。

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_顺承郡王庆恩

因此,松井石根对于青龙山的规划以封锁为主。

他从第6师团抽调2个联队,在青龙山沿线出口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出动了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进行24小时的严防死守,力求一个蚊子都不能放过。

如此一来,就算我军可以成功躲进青龙山,也难以突破日寇封锁线,最终会被耗死在里面。

自从松井石根开始封锁之后,中国军队只有邓龙光将军率领的93军少量队伍在防线尚未完成之时成功突围,他们冲破了京杭国道的封锁,击毁了装甲车。

但自从包围网完成之后就再也没有军队能够突围了,更何况217团的火力本就稀少,根本无法与装甲车与坦克齐全的日军第6师团相提并论。

王庆顺文史_法治报道马庆顺_顺承郡王庆恩

其次,地理专家在勘探过青龙山的溶洞后表示,这些溶洞古老之至,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进入里面之后道路更是错综复杂,常人进入后很容易困在里面。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曾有开采工人挖通了一个溶洞,在里面发现了几具尸骨,还有被腐蚀的钢盔和步枪,根据尸化程度计算与抗战时期吻合。

这也许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为了躲避日寇的追捕,大多数的217团川军都躲进了溶洞中,他们有的顺着溶洞前行,有的停顿等待,最终由于氧气稀薄且供给不足牺牲在溶洞中。

青龙山内至今依旧有数不胜数未开采的溶洞,也许哪一个溶洞中就埋葬着我们的战士。

顺承郡王庆恩_王庆顺文史_法治报道马庆顺

小结:

川军从毫无纪律到军纪严明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其中不乏刘湘能力出众的大功劳,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身为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川军身处大陆内陆,并没有太多的危机意识,所以只是跟随各路军阀南征北战,内心装的更多的是利益,而不是意义。

内心没有“核”的军队自然纪律散漫毫无战斗力,因为他们都觉得打不过就跑就行。

但是,随着日寇的进军,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坚定地要寻求团结,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一起将外来者赶出中国。

顺承郡王庆恩_王庆顺文史_法治报道马庆顺

因此,川军在战场上再也不是软弱的草包,而是成为了坚强的军队。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失败了,身后的无辜民众们就会遭殃。

川军217团的经历虽然传奇,甚至带有一些神化的色彩,但其实也并不特殊。他们也只是艰苦抗战的中国军队中的一支,带着必死的信念英勇抗争。

所谓地奇迹生还的假设,其实是被保护的人民对战士们美好的祝福罢了。

在他们的心中,这群为国征战的战士们并没有牺牲,而是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平安逃脱,过着所有战争中的人民梦想中的安逸生活。

顺承郡王庆恩_法治报道马庆顺_王庆顺文史

参考资料:

王庆顺.震惊全球的川军整编团南京失踪案[J].钟山风雨,2009(02):57-58.

张家胜,王磊.抗战初期一团川军神秘失踪之谜[J].文史春秋,2008(01):16-17.

童屹立.川军浴血保卫南京外围防线[J].坦克装甲车辆,2020(18):46-50.

上一篇: 2000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南京传》南京首发 | 文史写作的当代传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