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塗山书画社:上世纪80年代初一鸣西南,如今回归延续大师精神

塗山书画社:上世纪80年代初一鸣西南,如今回归延续大师精神

塗山书画社:上世纪80年代初一鸣西南,如今回归延续大师精神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世间的是是非非与沧海桑田,感慨艺术生命之路,命运总会有偶然与意外,有太多的不能释怀…

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文史馆_四川省文史馆

塗山书画社年会在南坪宏声酒店举行

“追忆,塗山书画社近40年的风雨路。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世间的是是非非与沧海桑田,感慨艺术生命之路,命运总会有偶然与意外,有太多的不能释怀……那些人,那些事,老师们的点点滴滴永远都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无法将他们忘却。今天的梳理与回忆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前行!”

昨(20)日上午,重庆南岸区宏声大酒店内,近40名专注于书法、绘画、篆刻的创作者、书画家齐聚一堂,在这里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会。以上这段话,作为本场年会的开场语,深深地打动着在座的人。

这是一家老字号的书画社,自创办以来,为重庆书画艺术发展做出了深远影响。会上有人发言说“做中国画,实际做的是精神,而绝非职业”;另有人说“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走,把这种精神坚持下去……”

话中不断提到的精神二字,具体指的是什么?作为旁听者,所能感受到的,是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艺术情结。今日,我们来打开塗山书画社的记忆之门。

上世纪80年代初一鸣西南

四川文史馆_四川省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

塗山书画社社长赵纯元

南岸区文联提供的《南岸文化记忆》第一辑资料记载,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到战时陪都重庆,一大批文化名人纷纷与南岸结缘。郭沫若曾到南山赏梅赋诗,茅盾曾到南岸文德女中作演讲,宋之的、葛一虹、白朗等作家艺术家来到南岸居住。那段时期,南岸文峰塔下群星荟萃,盛况空前。

“多年来的文化渲染与熏陶,为塗山书画社的成立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塗山书画社社长赵纯元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塗山书画社由重庆老一辈著名书画家及工商民主人士梁作风、刘仲衡、姚银征等率先发起并赞助成立,因最初筹备与创建都皆在塗山而得名(南岸塗山寺自古而立,是重庆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另外,岑学恭、吴一峰、晏济元、苏葆桢、宋克君、杨鸿坤、许伯建、魏宇平、朱宣咸等书画名家受邀加盟其中,该书画社的成立,成为当年成渝书画艺术界一件大事。因为,它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首个民间专业书画艺术社团。

“书画社成立之前,在南岸上新街现在长江索道南岸站点附近,一些志同道合的书画友人,纷纷来交流讨论。成立之后,南岸区统战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书画社教室。”据赵纯元回顾,该书画社成立初期专职社员仅十余人,均为重庆当时书画界名人代表。开设书画培训班达11期,培养书画人才达200余人,学员职业不限,包括工人、教师、干部等多种。名师授课均不收取薪酬。关于培训班学员的选录,须具备同一类品性,便是谦虚、踏实、忠厚、专注。

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文史馆_四川省文史馆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 戴光亮,杨竹民,汤秉章,黄笑芸,文启亨,蔡岚。

创始人之一曾为《汉语大字典》篆字

提起该书画社社员的招录,赵纯元说,时至今日仍旧严格,除了拿得出作品、作品经得起评定以外,人品仍是最重要的一道考量。该书画社目前最年长的社员78岁,最小年龄40岁左右,主要以原书画社成员和“塗山三杰”师承弟子为主。

在重庆书画界圈内,但凡提起“塗山三杰”,大家都熟知三个人的名字——重庆老一辈著名书画家杨竹民、蔡岚、黄笑芸,他们是塗山书画社的主要创始人。

四川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省文史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蔡岚、杨竹民与弟子们在塗山书画社合影,左二为成都来的装裱师,左三为蔡岚,左四为杨竹民

杨竹民(1916年—1990年),在圈内被尊称为“西南一枝竹”,山西人,抗战时逃难迁居南岸,曾受教于周怀民诸名家门下。擅长写意花卉、山水等,爱竹、画竹。作品《墨竹》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朱竹》被重庆文史研究馆收藏等,曾为原重庆邮电学院、重庆工商银行南岸支行及办事处、重庆制药七厂(现科瑞制药)等作画数件。

蔡岚(1917年—1991年),杭州人,抗战时期迁居南岸海棠溪敦厚坡,擅长工笔人物,广临明清诸家大师画作,尤以陈老莲、费晓楼、改奇香为其师承。蔡岚的《文天祥》、《数珠观音——大足石刻造像》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文史研究院、四川文史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收藏。在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蔡岚曾在重庆自办小企业,以经营自制胶板、风箱、石棉为生。为了不虚度晚年,蔡岚决定动笔作画,重温旧梦。

四川省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文史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黄笑芸(中)在塗山书画社培训班上与弟子及学生合影。

谈到黄笑芸(1916年—1998年),其第5个弟子蒲文新激动不已:“黄老师一辈子独身一人,住在土墙陋室,重庆江北静观镇人。其少时即从塾师陈少凡老夫子习经史子集,陈老先生系晚清著名金石家铜梁王瑾(王孝禹)之高足,故黄老师读书之余尤喜书法篆刻。”

上世纪30年代末,黄老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返渝,抗战期间参加了由乔大壮、唐醉石为首发起成立的金石社团“巴社”,成为巴社最年轻的篆刻家。黄老晚年经徐无闻教授推荐,先后为《秦汉篆隶字形表》、《汉语大字典》缩写石鼓文与简帛书体篆字,获得众多字典编委一致好评。不仅如此,黄老协同重庆考古部门发掘和鉴定宋窑、瓦当等历史文物。慈云寺、老君洞等地,至今留存着黄老的部分篆刻作品。

四川省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文史馆

塗山书画社早期培训班老照片

弟子忆师:不在外表在内涵

杨竹民弟子叶国光,如今已66岁,他回忆说,杨老的画室简陋,十几平米的居室腾出一角作画。由于家境清贫,夜里常年灯光昏暗,待女儿出门上夜班时,杨老便连夜作画。虽以卖画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杨老十分坚持原则,绝不抬价,不从中投机取巧,也坚持不大批量作画,但凡能维持生活便足矣。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过春节前,杨老师连夜作画4幅,次日拿到渝中老子号画馆‘凉辉阁’售卖,每幅售价8元钱,卖完便回家过年。”叶国光说,有人劝杨老多卖几幅,市场好,买家多,杨老师却摆手摇头,只说:“满足过年便足矣。”

四川省文史馆_四川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

杨竹民弟子叶国光回忆与老师学习时的点点滴滴

四川省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文史馆

杨竹民作品《墨竹》

“蔡老师没有专用的画室,只有吃饭之方桌,他思念‘洛神’,遥望‘嫦娥’,看‘昭君’出塞,美人的灵性,唤起他的创作灵感。”蔡岚的弟子陆佩英已是七旬老人,她还记得,蔡老的工笔画功夫中,最拿手的是“铁线描”、“游丝描”、“丁头鼠尾”等描法技巧。蔡老笔下的仕女飘逸、柔情、洒脱。

陆佩英说,跟着蔡老学画初期,学员们时常去蔡老家旁观、揣摩,蔡师母待人热情,总为学员们煮上一碗挂面加煮一个鸡蛋,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热腾腾的食物总是令人感动、难忘、视若珍宝。

“蔡老师要求学员和弟子,作画最好不参展、不参加商业活动,甚至不到万不得已被,最好不要卖画。”陆佩英说,她懂老师的心思,一旦心花了,画就画不好了。

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文史馆_四川省文史馆

师从蔡老的陆佩英

四川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省文史馆

蔡岚工笔画作品《醉馗图》

黄笑芸与蒲文新感情深厚,上世纪80年代初,蒲文新时常邀请黄老在他家做客,趁机讨教。当年,他还是从事重力活的工人,黄老耐心教会他,想要学好篆刻,便要写好字和书法。

黄老的篆刻风格属浙派,纹路细腻,擅长在桃核上巧妙刻印。他就一把刻刀,篆刻和作画均没有花枝招展,他叮嘱蒲文新,工具不在多,在于用心钻刻。积淀后的蒲文新逐渐悟出,篆刻的过程不在外表在内涵,不在形式在品格。

“黄老师很有趣,家里养了8只猫,吃完饭就要回家,称都是他的‘猫儿子’。在我人生最拮据的时候,黄老师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帮助我。”蒲文新说,曾经浮躁一时的个性,在与黄老的交往中,逐渐变得谦善、平和。黄老影响了他的一生。

四川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省文史馆

1981年塗山书画社培训班结业合影

重回塗山 延续最本真的艺术追求

作画精神是什么?画画是精神之事,是思想情感之事,是文化修养之事,呈现着一个人的生命品格。这或许也是塗山书画社坚持传承的本因,提倡和呼吁的初衷。

据了解,塗山书画社因各种因素,中途停办些许时间,2015年,在川之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及书画爱好者支持下恢复成立。去年,该书画社引入的新社员当中,包括中国美术协会成员、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数人。今年上半年,该书画社将重回塗山,在各界支持下,将在塗山寺附近打造一处专业活动基地,约400平方米。接下来,将搭建文化技术交流平台,同时延续该书画社培训人才的传统。

四川文史研究馆_四川省文史馆_四川文史馆

赵纯元在自己的作品前

塗山书画社社长赵纯元说,翻开重庆历史画卷,山、水、泉、洞、峡、花、岛一应俱全,尤其南山诸峰,横空壁立,峰清岭翠,宛如一幅奇山异景的山水画,矗立江岸。传承重庆书画名人身上的传统技艺,以及严肃、深沉、庄重的精神,便是为这座城市,延续最本真的艺术追求。

“现在部分年轻人放弃传统,放弃基础,喧嚣一时,这令人深感忧虑。”赵纯元说,塗山书画社希望在崭新的一年,做好该做的能做的贡献,希望与更多年轻人切磋技艺,脚踏实地,摒弃浮华。

四川省文史馆_四川文史馆_四川文史研究馆

社员作品(叶国光山水画)

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文 钱波 图

上一篇: 四川三级政协组织将委员读书活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下一篇: 全国专家学者齐聚 研讨“马一浮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