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7月北大社文史哲艺新书

7月北大社文史哲艺新书

7月北大社文史哲艺新书七月北大社文史哲艺新书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张均 著本书选取十七种报刊作为个案

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

北大社文史哲艺

新书

一起来看看吧!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张均 著

本书选取十七种报刊作为个案,比较系统地考察了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文学报刊与文学生产的深度关联,并借以讨论当代文学是在怎样的“多种文化成分、力量互相渗透、摩擦、调整、转换、冲突”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本书的细致考订显示,不同来源的“老解放区文艺”以及自由主义、国统区左翼、鸳蝴传统、民间通俗文艺、学界往往希望“滤除”的人事纠葛等各类彼此异质的“文学成分”,都参与了此种竞争,并有意识地利用报刊资源争夺文坛正宗地位、控制生存和发展空间、通过建构“正确的”文学“知识”重新配置文学利益。可以说,广泛扎实的一手史料,“台前”“幕后”的细微考辨,与宏观文学史问题的紧密勾连,尤其是博弈论视角的运用,使本书明显显示出了摆脱官方\民间、主流\异端之二元对立思维的努力,代表了当前1950—1970年代文学研究中一种较具探索性的路径与取向。

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

戏剧艺术十五讲(第四版)

董健、马俊山 著

本书是在大学戏剧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讲述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戏剧艺术、戏剧艺术的分类、戏剧性、戏剧三大体裁、剧本与戏剧文学、演员与表演艺术、导演与导演艺术、舞台美术、剧场与观众、戏剧的欣赏与批评、戏剧的风格与流派、世界戏剧、中国戏剧、戏剧与影视、戏剧与教育等,既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视学科前沿的重要问题;既追求尽可能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又保持着学术性、系统性的特征和语言风格。同时,作者尽力将古今中外戏剧艺术融为一体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阐述,并将最新研究成果“糅”进质朴流畅的叙述中,帮助读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提高戏剧审美以及戏剧创作的水平。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

清物十志

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

李溪 著

今天人们对文人之物总有一种闲雅自然的印象,其实,它们的诞生,皆曾经历过文人长久而艰辛的澡雪。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这个文人所建立的意义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许是无用的、丑怪的、斑驳的、平淡的,但这正意味着它们脱离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见,终以独我的姿态在天地间现身了。文人对物的书写,实际上也是在诉说他们自身。比起任何一种社会关系,这些物的意义都更为坚实、笃定、永恒。因此,他们常说,唯有这些物,才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赋学讲演录(三编)

许结 讲述

蒋晓光 整理

本书根据主讲人教授“中国赋学研究”课程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是继初编、二编各十讲之后的新十讲:辞赋讽谏、六义入赋、赋迹赋心、赋体丽则、曲终奏雅、古诗之流、不歌而诵、体物浏亮、祖骚宗汉、赋兼才学。主讲人针对辞赋艺术的主要特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初编偏重赋学知识、二编偏重赋学体类的基础上,选择辞赋研究中的重大理论范畴进行讲解与辨析,生动活泼地再现了赋学的历史与批评。本书在总结古代赋学理论方面,以广博的视域、深邃的思考,既拓开其理论内涵,又把握住关键转折,形象地展现出辞赋的历史与批评。在解析赋论范畴的过程中,主讲人以诙谐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细腻的释解,期望达到古今贯通、雅俗共赏的学习效果,带来悦读经典的理趣。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哲学门(总第四十二辑)

仰海峰 主编

本书是北大哲学系主办的学术论文辑刊,至今已出四十二辑,本书涵盖面广,视野广阔,自2000年出版以来,因为书中所录文章学术质量较高、审稿程序严谨,深受学界好评。本辑以“柏拉图的伦理思想”为专题,刊载陈斯一、樊黎、盛传捷、苏峻、吴本鸿兆等学者的专题文章。

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田野考古

赵辉、张海、秦岭 著

本书以作者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设的田野考古课程为基础,力图在田野考古的方法论和作业流程方面进行平衡,希望能给初学田野考古的学生以基本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既能了解如何开展田野考古,又能在考古学的整体学科体系之下理解田野考古以及如何正确地利用田野考古的基础资料开展考古学研究。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

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增订版)

赵勇 著

本书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理论家阿多诺、本雅明、洛文塔尔、马尔库塞的个案分析,并通过对生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历史语境的深入考察,指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存在着两种模式和两套话语: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构想了一种“整合”模式,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建立了一套“颠覆”模式。前者经洛文塔尔、马尔库塞的补充论证,甚至通过本雅明的反证(他对传统艺术消亡时的怀恋)而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流;后者同样经洛文塔尔、马尔库塞的书写润色而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宝贵资源。与此相对应,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也就形成了否定性与肯定性两套话语。两套话语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都有其理论盲点,因此,二者扬弃其片面性进而沟通对话很有必要。本次增订,作者修订了原来引用的译文和部分表述,并在书末新增了五万字的文献综述,能为研究者思考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学、美学思想提供帮助。

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

批判理论的旅行

在审美与社会之间

赵勇、[美]塞缪尔·韦伯(Samuel Weber) 主编

本书是一本围绕“批判理论”的专题论文集。“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193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脉,该学派对现代社会特别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欧洲、发达工业社会和大众文化兴盛的美国进行了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批判。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批判理论”开始了它的“旅行”,成为影响汉语学界哲学、社会学、美学、文艺学等领域的重要理论资源。本书所精选的论文在审美与社会之间,对批判理论本身、重要的批判理论家、批判理论与其他理论家的互动、批判理论的中国之旅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

(原版封面,中文封面设计中)

潘恩与革命时期的美国

Tom Paine and Revolutionary America

[美]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 著

杨钊 译

本书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早年的成名作之一,自出版以来就成为研究美国早期史的必读经典。作者深受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史以及美国“新劳工史”的影响,试图从潘恩的生平际遇和多本著作出发,将潘恩的思想话语(尤其是社会平等主义和改善经济的激情)与为美国独立而进行的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对美国革命时期政治观念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探析,极大丰富了历史学者所描绘的潘恩形象,推动了学界对于潘恩及其时代的重新理解。本书不仅精彩揭示了潘恩及其思想如何深刻影响革命时期的美国,而且细致考察了大西洋两岸(英法美三国)对潘恩动态且多样的接受情况,引领更多学者采用“跨大西洋视角”来研究革命史。

10

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

当代西方史学入门

L'historiographie

[法] 尼古拉·奥芬斯塔特(Nicolas Offenstadt) 著

修毅 译

黄艳红 校

本书是法国畅销丛书“我知道什么”中关于历史学的一种,以当代西方史学为主题,短小精悍。全书共分八章,除导论外,分别重点讨论了当代西方,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关心的七个重要主题,包括:历史学中的时间、材料与考证、研究尺度与范畴、历史与书写、历史与记忆、历史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等。作者呈现了当代西方史学的最新发展,力图考察历史的观念、历史学家的实践和工作方式的演变,并勾勒出一幅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素描图,有助于读者了解国际历史学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了解当代史学革新的重要发源地——法语学界的史学革新。

11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美] 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 著

伊安·哈金(Ian Hacking) 导读

张卜天 译

本书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它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范式转换”一语如今已成为英语世界的一个重要词汇。

本书自1962年面世以来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其影响至今不衰。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本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新增加拿大哲学家伊恩·哈金(Ian 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清华大学张卜天教授精审新译。

12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机器人伦理学导引

Roboethics: A Navigating Overview

[希腊] 施皮罗斯.G.查夫斯塔(Spyros G. Tzafestas) 著

尚新建、杜丽燕 译

本书从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医用机器人、助力机器人、社会化机器人、战争机器人等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前沿突破,同时还兼顾非西方视角,对中日韩特别是日本的机器人学传统作了深入梳理,力求对机器人伦理学作全方面、多角度的讨论,颇具前瞻性和指导性;既可以作为工程学和机器人技术课程的理想教育资源,也可用作该领域中研究者的介绍性参考材料。

13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

骆驼与轮子

The Camel and the Wheel

[美] 理查德·W.布利特(Richard W. Bulliet) 著

于子轩、戴汭 等译

罗新 审校

传统观念一般把轮子看作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发明,而骆驼则是笨拙落后的运输形式。本书通过回顾骆驼从古至今的驯化和使用历史,层层深入、有理有据地挑战了这一出自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作者借鉴考古学、艺术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与骆驼饲养业相关的知识,同时运用大量图像证据,探讨了骆驼的使用对人类历史,尤其是中东和北非的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揭示了其中蕴含的社会、军事、经济、技术因素。本书具有开阔的世界史视野和鲜明的跨学科特色,论证科学充分,曾荣获美国科技史协会颁发的“德克斯特奖”。

14

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

9—12世纪伊朗的棉花、气候与骆驼

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时刻

Cotton, Climate, and Camels in Early Islamic Iran:

A Moment in World History

[美] 理查德·W.布利特(Richard W. Bulliet) 著

孙唯瀚 等译

罗新 审校

本书运用定量分析和最新科学发现,首次将棉花产业、气候、骆驼驯养与伊斯兰伊朗的繁荣和衰落及突厥游牧部落的入侵联系起来,并将这一时段的伊朗高原置于世界史的视野之下,探询了伊朗黄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复杂且持久的影响。作者认为,棉花生产和出口的繁荣使伊朗成为9—10世纪伊斯兰世界生产力最强盛、文化最活跃的地区;而到11世纪,由于“大寒潮”的到来,棉花大繁荣在伊朗北部逐渐消失,伊朗经济急速下滑,并促进了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奠定了后者延续几个世纪的政治统治地位。本书观点大胆新颖,考证分析充实有力,援引资料扎实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文史哲艺课的观后感_文史哲艺_文史哲艺与人生感悟

博识雅行学知天下

上一篇: 何为“江湖”?从地理概念到社会人群,观察人世的另一扇窗
下一篇: 【视频报道】“山河锦绣 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在德州开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