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你要高雅》:看郭德纲讲的古代人的市井文化,过瘾

《你要高雅》:看郭德纲讲的古代人的市井文化,过瘾

《你要高雅》:看郭德纲讲的古代人的市井文化,过瘾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郭德纲的新书——《你要高雅》。在分享本书之前,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知道古代粉丝是怎么追星的吗?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郭德纲的新书——《你要高雅》。在分享本书之前,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大家知道古代粉丝是怎么追星的吗?

大家知道古代骨灰级驴友是谁吗?

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花椒要叫麻椒吗?

百家姓》为何是古代的开蒙读物呢?

读完了这本书,这些古代文化的冷知识,便能找到答案了。当然,除了这些内容,书中还有其他许多更新鲜、更好玩的内容,值得大家去阅读和发现。

都说相声人的肚子是杂货铺,在相声界蜚声海外的郭德纲,这"肚子"显然就更大了。除了"说、学、逗、唱"这些基本技能,他对中国古文化也颇有研究。

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_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

这不,《你要高雅》这本书就几乎将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一网打尽,从古代人听戏,到棋牌、挣钱、消费、开车、旅游、整容、午睡、职场,甚至到吃甜、吃辣、叫外卖等等市井文化,用相声人特有的幽默向我们娓娓道来。

作者为了让读者坚信他书中的内容不是瞎掰的,还专门引用了大量的古代书籍。

不光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吕氏春秋》、《孟子》、《史记》、《聊斋志异》、《管子》、《红楼梦》、《金瓶梅》等历史、文学读物,还引用了《事物纪原》、《钱神论》、《晋书》等大量历代历朝的小众刊物。

可见,郭德纲为了写这本书,还是下了真功夫的。本书也确实为我们带来一顿丰盛的古文化大餐。

01、文化是一种享受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思是,人只有在衣食无忧了,才会有精神上的追求。老古人也是一样。

这个精神追求的范围就广了,郭德纲将这些精神需求,具体细化分到听戏、棋牌、旅游、开车等等具体行为上了。

咱先说说古人的戏迷打赏一事。以前叫戏迷,现在叫粉丝儿。现在时常能看见粉丝为了打赏而倾家荡产的新闻,但是在古代追星人的表现手法跟现代人比起来,又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他们会给戏台子上的喜欢的演员,送花篮、向台上扔钱、扔首饰等等,赤裸裸的现金打赏;也会为了捧场,包下整个戏台,向亲友赠票,像极了现代粉丝疯狂刷游艇、刷礼物、包场的戏路。

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_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_郭德纲文史专家

再说棋牌游戏,古人的玩法更神奇,不光能将翻绳玩出花儿,还是桌游的开天鼻祖。

比如《聊斋志异》里的《梅女》,她不光擅长玩"交线之戏",更擅长一种"打马双陆"的桌游。这"交线之戏"就是翻绳,给她一根绳,两分钟能翻出个忍者神龟。而这"打马双陆"就是双陆棋,至今仍在流传,在古代的书籍里,如唐朝的《宣室志》、《资治通鉴》也有许多记载。

这也侧面说明了,这些游戏在民间流传的时间之久。

还有,中国最早的"大富翁"游戏——升官图,也是古代风靡一时的桌游。据明朝人朱国祯写的《涌幢小品·选官图》中记载:"今之选官图,唐人谓之骰子选格。"里面说的"选官图"就是升官图。根据这一记载可以判断,这个游戏至少在唐朝的时候就玩开了。

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_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

除了玩,古人们的旅游文化也很繁盛。您知道中国骨灰级的驴友是谁吗?

孔夫子呀!孔老夫子一生仕途坎坷,他五十五岁被迫离开家乡,开始周游列国,这一走便是14年。他老人家从身处的鲁国出发,翻身越岭,一路走遍了卫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十几个国家。

所以,说他是骨灰级的驴友,一点儿也不为过。

古人们游山玩水玩得嗨了,也会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写一写旅游笔记、旅游感悟等等。比如杜甫游玩了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游玩了庐山,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名句。

这些诗人们的旅游感悟,不仅为旅游景点打call,更为后人留下无数文学瑰宝。

除了旅游感悟,古人的旅行攻略也写得很详尽。比如,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忘怀录》里,还专门记录了出门必需品:笔墨纸砚、酒器茶盏、刀具、虎子等。这里的"虎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尿壶。

看,出门旅游连尿壶都要带上,可见古人还是很文明的。

Get到了这些新的知识点,作为现代人也不禁要感叹一下,古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何等的充盈!他们那时候的科技水平虽然不够发达,但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却是一番欣欣向荣。

不管是看戏、桌游,还是开车、旅行,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文化,一方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懂得享受生活的一种精气神儿。

02、文化是一种传承

古人在吃的文化上,比现代人都要讲究。

就拿糖食儿来说,不光有甜丝丝儿的皇家甜食——粽子糖、龙须酥,还有神仙专用的灶糖,更有堪称舌尖上的艺术品的——糖人儿和糖画儿。

它们个个都是精品,在民间流传多年,尤其是最后那两种"舌尖上的艺术品",更已成功申遗,成为国宝级民间艺术。

先说粽子糖,它出自清朝,原料是玫瑰花、麦芽糖、松子仁,像个手指肚大小的粽子,吃到嘴里又黏又甜、拉不开,嚼一口让人想起屈原。据说,慈禧对粽子糖嗜之如命,还引发了许多有史料可寻的小故事。

龙须酥,就更不用说了,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它原名叫银丝糖,在民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说是明朝的正德皇帝民间私访的时候带进了宫里,从而与天子结缘,改了个"龙"字头的名字。

中国的糖食还有一种作用——祭祀灶王爷,所以也叫灶糖。不过,虽然都用于祭祀,但中国的南北方的灶糖却并不相同,北方是用麦芽糖做的关东糖,棋子儿粗细,管状的;京津一带是糖瓜,像个小棋子儿;而南方,是用麦芽糖做的宝塔。

这正是,同一种信仰,同一种文化,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

当然,这糖除了吃,还能做成能吃的艺术品。比如,糖人儿和糖画儿。郭德纲专门强调了,这糖人儿是糖人儿,糖画儿是糖画儿,可千万别搞混了。

糖人儿,就是吹糖人儿。师傅从货架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通过揉、捏、拉、摁等动作,轻轻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经师傅稍作修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糖人儿就呈现出来了。

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_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

现在糖人儿虽然在街头不再常见,但也还是能吃到,据说北京的王府井,就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在那里,不仅能吃到正宗糖人儿,还能亲自体验一把制作的过程呢。

糖画儿呢,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_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_郭德纲文史专家

糖人儿的制作工艺同样不简单,需用铁勺舀起糖稀,以勺子作为"画笔",糖稀作为"墨",将滚烫的糖稀迅速地浇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理石板上,然后开始作画,糖稀冷却固定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再粘上竹签。就这样,栩栩如生的糖画就呈现出来了。

据传,糖人儿的祖师爷是明初开国功臣刘伯温,糖画儿的祖师爷是唐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诗人陈子昂。从时间线来说,这两门民间艺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而现如今,糖食、糖瓜儿、神仙吃的糖,依然还在传承之中。但糖人儿、糖画儿这种民间手艺却正随着制作职业的消失而消失。

国家为了将这些民间手艺传承下去,不得不将他们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他们代表着的不光是先民的智慧,更是老祖宗劳动、生活与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03、文化需要理解和尊重

古人除了爱吃甜,也爱吃辣。

古代最早关于辣的记载,要追溯到三千六百年前了。在《吕氏春秋》和《孟子》等书中,记载了厨子伊尹靠"调和五味"的理论,成功搞定君主而升官发财的故事。而这"调和五味"中的其中一味便是"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辣。

"辣"是由"辛辣"发展而来,姜和蒜,是辛,而辣椒则是辣。

中国人最早使用的制辣食材是花椒和葱,《诗经》中有"有椒其馨"的说法,屈原的《九歌》也有花椒的记载。最初,花椒以麻味为主,辣味为辅,由于古人不能适应这种麻酥感,经过长期改良,现在的花椒已经不麻了。

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却又格外喜欢花椒的麻味。于是,在四川等地保留的古代花椒品种又受到了现代人的追捧,因为它麻味更重,所以又被称为麻椒。

真是风水轮流转!有没有很搞笑?!

不过,以四川、湖南为代表的南方人,他们对辣椒的热爱可能真的到了骨子里——面条放辣,馒头蘸辣、豆腐脑淋辣,连吃干饭都要抹辣,真是,无辣不欢。

有很多吃不了辣的北方人,似乎无法理解南方人的这种嗜好。作为北方人的郭德纲说了,"这就跟南方人不理解北方人吃大葱的道理是一样的,咱们得充分尊重、理解文化差异。"

说起这个文化尊重上,还真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在天津的郭德纲大火的时候,上海的周立波以脱口秀出名了。两个人都是语言艺术大师,包袱抖的都叫一个溜。

于是,就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好事者提议:让两位大师同台演出。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提议挺好的,两位艺术大师一定会碰出不一样的火花。

但是,周立波不仅拒绝了与郭德纲同台演出的提议,还口无遮拦地发表了著名的"咖啡大蒜言论":"吃大蒜只管自己吃得香,不管别人闻得臭;喝咖啡是把苦自己吞下,把芳香洒向人间。"

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_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

意思是说"一个是吃大蒜的,一个是喝咖啡的",搞不到一起。周立波的话里话外都流露出满满地高高在上的阶级优势,他分明是在挑衅郭德纲的 "低、俗",来凸显自己的"高、雅"。

这,难免引人反感。这种踩着别人抬高自己的做法,曾经还掀起了以北京、上海两地网友们为代表的关于文化的唇枪舌战。

事后,郭德纲在相声《你要高雅》中回应:

"好多个高雅的人喷着香水,我都能闻出人渣的味来。"

确实,周某人这些年的负面新闻,也很匹配"人渣"这一称号的。这次的回击,漂亮!

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_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

其实,南、北方人民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只跟地域环境有关罢了,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都知道,湖南、重庆、四川等为代表的南方地界,光照强、雨水多,梅雨期长,冬季又湿气重,天儿冷,吃了辣椒能排湿、赶寒。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偏有人要拿饮食习惯来大做文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是情商低,就是嘴巴毒,要不就是人品差。

在本书中,郭老师专门提及了文化尊重,怕是有提点周立波的意思。

04、家国天下,万姓同源,这是文化的终极格局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百家姓》很出名,它和《三字经》《千字文》,统称为"三百千",是过去上学的基础课,叫开蒙读物。

为什么拿《百家姓》来开蒙呢?你看,《百家姓》里面一个个的姓,除了能学习生字,还能培养中国人对于家国身份的认知。

在民间,骂人有句难听的话叫:"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吗?" 以此来讽刺和质疑别人膨胀了。

可见,姓在古代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光是决定了人们归属的圈子,更是代表了人们家族的起源与继承,是对先人传承的一种敬重感。

有趣地是,古人在姓氏上除了从父辈那继承,还有另一种来源:皇帝的赏赐与惩罚。

比如,明朝的永乐皇帝为了表彰一个姓马的太监立了战功,给他赐姓郑。太监原名叫"马和",就改成了"郑和"。对,就是那位七下西洋的郑和。

武则天上位后,曾经击败了自己的两个敌人——王皇后和萧淑妃,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处死后,分别赐姓"蟒氏"和"枭氏",一个蟒蛇、一个枭鸟,这俩在中国人眼里都不算好物。

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_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

当然,除了赐姓,古人也会改姓。

东汉《太尉陈球碑》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个叫炅横(炅字当姓的时候,读gui)的人,他有四个儿子。炅横因为一些事情被杀,四个儿子担心受到牵连,他们一商量,为了保留血脉,除了留下给父亲看坟的还姓炅,其他三个都跑了,跑了的那三个,都改了姓。

不过,他们只是改了字形,读音还是"Gui":一个写成"桂";一个写成上面一个天,底下一个日的"昋",也念(gui);另一个是多音字,化学里边儿"乙炔(que)"的"炔",这字当姓讲,也念"Gui"。

所以,有时候中国人为了祖宗香火,也是会改姓的。民间早就有习俗,叫"姓随舅舅为长寿",说孩子随姥姥家的姓,能活得长。

这个显然没科学道理,但是从中你可以看出古人改不改姓,跟祖宗、跟男女平权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咱们现代人就更没必要去纠结这个。

相声里边儿老说那句话:"姓什么不吃饭?"

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_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

古代的姓氏,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都带一个女字边儿,比如姜。显然,这是跟历史发展有关系的。

人类是由母系社会慢慢转入父系社会的,所以最早的姓,都会有"女人的痕迹"——就连"姓"这个字本身,都带个女字边儿——那会儿老祖宗是讲道理的,给这些东西选择符号的时候,都下了一番苦心思。

中国的姓氏不光带有历史发展的痕迹,还显露出一种信念,就叫"万姓同源"。不管你姓什么,最后往前倒,都是一个祖宗。

而中国人所说"家国天下",其实也都是一回事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而这千千万万个家,也正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五千年中华文化之所以没有断流地传承到今天,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血脉相连的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小结

说到底,相声拼的还是知识量。作为一名相声演员,如果没有容纳四海的知识储备,没有广博的见闻,到最后只能是靠着几个老段子混饭吃。

但郭德纲远远不止于成功相声演员,倒更像是文化领域的多面手,除了相声演艺事业蜚声海外,他在表演、主持领域也混得风生水起。

这几年,他的德云社开了一家又一家,电影拍了一部又一部,综艺节目更是上了一档又一档。这就完了吗?

没有。

在2020年,郭德纲还转战作家领域,接连著作出版三本新书:《你要高雅》、《文史专家》、《我是文学家》。单说《你要高雅》这本书的知识量,就已经海了去了。另外那两本,想必知识量也不小。

郭德纲文史专家_郭德纲文史专家台词_郭德纲文史专家完整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一本书,付出的精力就更难了。郭德纲他的底气和底蕴,跟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相比被封杀的上海某波,郭德纲已经显得文雅许多了。

本文由@爱上如小意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篇: 郭德纲聊人生:举步维艰无人扶持,只有成功了才能证明你的一切
下一篇: 来头不小!这位“顶流”来广西定居,后来有人为他建了一栋建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