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西汉司马迁《史记》本纪 12 篇(原文及翻译).docx

西汉司马迁《史记》本纪 12 篇(原文及翻译).docx

西汉司马迁《史记》本纪 12 篇(原文及翻译).docx该【西汉司马迁《史记》本纪 12 篇(原文及翻译)】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

该【西汉司马迁史记》本纪 12 篇(原文及翻译)】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本纪 12 篇(原文及翻译)】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史记中国历代史书中,以被赋予“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最为重要,而“二十四史”之首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简介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不间断的历史记载,中华史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这些史籍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中国历代史书中,以被赋予“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最为重要,而“二十四史”之首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同时,本纪也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本纪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写起,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司马迁还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表,用表格的形式记述重大事件,纲举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书,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班固《汉书》改称志,以后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家,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所以他们的传记叫作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他是第一个起义亡秦的领导者,而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原来又多是他的部下。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商汤推翻夏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震撼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如《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吴太伯世家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陈杞世家卫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越王勾践世家郑世家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外戚世家楚元王世家荆燕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世家梁孝王世家五宗世家三王世家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穰侯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范睢蔡泽列传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吕不韦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张耳陈余列传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田儋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丞相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季布栾布列传袁盎晁错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万石张叔列传田叔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吴王濞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韩长孺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淮南衡山列传循吏列传汲郑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大宛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本纪12篇1、五帝本纪原文及注释所属分类: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子:后代。

】,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徇齐:思维敏捷。】,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用干戈【干戈:干是盾牌,戈是一种长柄横刃兵器。】,以征不享,诸侯咸【咸:都。】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气:五行之气。古时候以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蓺【蓺: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熊、罴、貔、貅、貙、虎:都是勐兽名。《索隐》认为这些勐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认为这些勐兽名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六种勐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禽:通“擒”,抓捕。】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荤粥:古代北方民族,秦汉以后称“匈奴”。

】,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封禅:祭祀天地。】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推?:推演历数。?,同“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时:按季节。一说通“莳”,栽种。】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静渊:深沉稳重。】以有谋,疏通【疏通:通达。】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郁郁:肃穆的样子。】,其德嶷嶷【嶷嶷:高大的样子。】。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溉:灌溉。一说通“概”,本义指量粮食时用来刮平升斗的木板,引申义为公平。】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知:同“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收:冕。】纯衣【纯衣:缁衣,黑色朝服。】,彤车乘【乘:四马拉一车。】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便章:治理。】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便程:分别次第,使做事有步骤。便,通“辨”,别。】东作。日中【日中:指春分。

】,星鸟【星鸟:朱雀,即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字微:也作“孳尾”,交配繁衍。】。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致:指太阳回归。】。日永【日永:指夏至。】,星火【星火:指心宿,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希革:指夏季炎热,鸟兽皮上毛羽稀少。希,同“稀”。革,兽皮。】。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夜中:指秋分。】,星虚【星虚:虚宿,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一。】,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毛毨:鸟兽新长出的整齐的毛。】。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日短:指冬至。】,星昴【星昴:昴宿,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以正中冬。其民燠【燠:指温暖的室内。】,鸟兽氄毛【氄毛:鸟兽身上细软茂密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信饬:申敕,告诫。】百官,众功皆兴。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汤汤:水流盛大的样子。】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

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庸命:指顺应天命。庸,同“用”。】,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忝:不配。】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矜:通“鳏”,无妻的成年男子。】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嚚:愚昧。】,弟傲,能和以孝,烝烝【烝烝:德行美好的样子。】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汭:河流拐弯处。】,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教化。】,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女:通“汝”,你。】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以齐七政【齐七政:整顿七种政务。七政,指下文中的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至祖庙七项政事。

】。遂类【类:通“禷”,一种祭天礼。】于上帝,禋【禋:一种祭天礼,烧柴升烟,向天祈福。】于六宗【六宗:指天地和四季。】,望于山川,辩【辩:通“遍”,普遍地祭祀。】于群神。揖【揖:通“辑”,聚敛。】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班:同“颁”,分赐,颁发。】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祡:同“柴”,指烧柴祭天。】,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礼:指五等爵位的朝聘礼仪。】、五玉【五玉:即前文中的“五瑞”。】、三帛、二生【二生:活的羊羔和大雁。】、一死【一死:死的野雉。】为挚【挚:通“贽”,礼物。】。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殛:流放远方。

】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辟位:退位。辟,同“避”。】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肖:不贤,不成才。】,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匪:没有,不。解:同“懈”,怠慢。】。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就时:经商。】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尝:通“常”。】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苦窳:粗劣。】。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鄂:通“愕”,吃惊。】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郁陶:哀伤的样子。】!”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毋:同“无”。】凶人也。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宽:宽厚。

一说宽即缓,意思是要慢慢地进行。】。”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轨:通“宄”,在外作恶。】,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就:指行刑之处。】;五流有度,五度三居【居:指流放之处。】: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垂:即上文中的“倕”。】可。于是以垂为共工【共工:官名,非上文中流于幽陵者。】。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栗:让人敬畏。】,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殄伪:灭绝道德的行为。伪,通“为”。】,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绌陟:贬降或升迁。绌,通“黜”。】,远近众功咸兴。分北【分北:分离,分解。“北”,同“背”。

】三苗。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址、北发【北发:门户朝北开,指南方极远之地。】,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夔夔:和顺恭敬的样子。】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豫:通“预”,事先。】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

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姓姒氏:姓是共同血缘关系的标记,氏则是姓的分支,在宗法制下,同一姓按照血缘亲疏,会分为许多不同的氏。战国时期,宗法制瓦解,秦汉以后,姓氏合一。所以司马迁混淆了姓和氏的概念,《史记》中才多次出现“姓某氏”的说法。】。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太史公【太史公:司马迁的自称。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太史公曰”以下的文字是他的论赞,为一篇的结语,其内容或为发表议论,或为说明立意,或为补充史实。】曰:学者多称五帝,尚【尚:久远。】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荐绅:缙绅,指官员。】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弟:同“第”,但,只。】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五帝本纪白话文翻译所属分类:五帝本纪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

他刚出生就表现出神奇灵异的一面,很小的时候就会说话了,年幼时就思维敏捷,稍大一些则纯朴勤勉,成年以后能够明辨是非。轩辕的时候,正处在神农氏衰落的时代。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于是轩辕就训练士兵使用武器,来征讨不来朝贡的人,诸侯就都俯首称臣了。可是蚩尤非常残暴,谁也无法征服他。炎帝想要侵犯诸侯,诸侯就都归顺了轩辕。于是轩辕推广德行,整顿军队,调和五行,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土地,训练像熊罴、貔貅、貙虎一样凶猛的士兵,率领他们在坂泉的郊野和炎帝交战。经过三次交战,黄帝的军队获得胜利。这时蚩尤作乱,不听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就徵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的郊野和蚩尤交战,最后擒

上一篇: 中共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下一篇: 文史通义名词解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