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华章/文
我的文学之路
MY LITERARY PATH
1959年9月1日,我从华中师院中文系分配到宜昌师专任教,1962年7月,宜昌师专“下马”之后,又分配在宜昌二高任教。1971年11月5日,调入刚刚组建的宜昌市文教局文艺创作小组,才正式开始文艺创作生涯。若是从1964年4月在《长江文艺》发表处女作《且说艺术欣赏》算起,已走过的文学之路有59年了。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发动后,被廹停笔六七年之久,中学时代开始做的“文学梦”又破灭了……
生活是创作的丰富源泉。一只脚刚踏进文艺创作之门,另一只脚就沿着党所指引的文艺方向,打起背包,深入到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记得在湖北开关厂、宜昌市树脂厂一住就是三个月,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湖北开关厂,我主动要求到翻砂车间参加劳动,成天在沙堆里推推、平平、翻翻,乐在其中。在市树脂厂,我跟随女劳模高秉翠师傅劳动,或给她递把扳手,或送把钳子,抢着背个工具包,学习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她的崇高思想品格常常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有一次,她到北京开劳模会回宜后,我以她为原型写了一首诗《幸福的回忆》,发表于《湖北日报》“山花烂漫”头条位置(日期记不淸了);在开关厂生活期间,我写出了笫一首诗《队长的礼物》,发表在《宜昌报》(1972年),另一首《买鞋》先发于《宜昌报》,1972年5月 ,后又发于《湖北日报》纪念《延座讲话》30周年征文选登。以后,又到市柴油机厂、市拉丝厂、市电机厂、八一钢厂、湖北棉纺厂、市内衣厂、电焊条厂、轮胎厂等20多家工厂,一边劳动,一边写作。回想创作起步阶段,我以写诗与文艺评论为主。约计在《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重庆晚报》,《国风》诗刊、《武汉文艺》《布谷鸟》《群众演唱》等报刊,发表100多首诗歌与文艺短论随笔。其诗入选省文联、长江文艺出版社编选的《春的声音》《春从北京来》)等诗歌选集。1991年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集《桃花鱼赋》(《太阳神诗丛》之一,二人合集)。
1972至1973年,我随市京剧团深入五峰茶山,前后一年多时间,翻山越岭,足迹几乎跑遍了五峰茶站、茶厂、茶园 ,集体修改革命现代京剧《茶山七仙女》,一边改剧本,京剧团一边排练,剧名改为《茶山姐妹》。但改掉了“大跃进”的浮夸风,又陷于写阶级斗争的极“左”倾向的泥潭,受“三突出”创作原则的影响颇深,修改自然难以成功,参加全省文艺会演后就止步了。但五峰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不仅体验了山区人民的疾苦,那古老的村寨,古老的传奇,质朴的山歌,机智风趣的故事笑话,那崎岖的茶马古道,美丽的茶山,勤劳的农民,丰富了生活,改造了世界观,积累了素材 ,写出了一系列反映茶山生活的诗歌、散文。其中有《茶山一枝花》(《长江文艺》)、《女儿绿》(《长江文艺》《种茶谜》)、《春满茶山》广西的(《农民之友》)等。印象深刻的是,记得1972年8月的一天清晨,我在县文化馆阅览室突然看到《光明日报》副刊头条位置,发表拙作《热情培育文学新苗》,与大版画家李桦、名作家王昌定等大作同一个版面,真是欣喜若狂。五峰山城民风淳厚,阅览室夜不关门,整天开放,无须人看管。此文后来收入广东省文艺创作室编选的《文艺创作学习资料》、北京《鲁迅研究作品资料选目》,影响颇大。
另一篇《作家研究的一个可喜成果》,发表在《湖北日报》(1983年),被选入《中国出版年鉴》(1984年);《我们需要进军号》(《长江日报》)发表后,在报纸上引起了一场大辩论。其评论文章选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选编。想想自己年纪轻轻、刚刚步入文坛,能发表如此评论文章,崭露头角,为我以后的创作增添了自信心。从此,便转向以写文学评论为主。先后在《长江文艺》《武汉文艺》《艺丛》《星星》《鹿鸣》《文谭》《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羊城晚报》《文化时报》等报刊发表文艺评论、短论、随笔200多篇。经过遴选,出版文艺随笔集《文苑漫步》(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7月版)。这也许是1976一1978年我被省内“两刊两报”副刊负责人共同推荐,借调到湖北省武汉鲁迅研究小组从事鲁迅研究工作的一个机缘吧。这两年时间,集中读书,潜心研究。我又重读完《鲁迅全集》(10卷本);六人小组与武汉大学合作注释一本新《热风》杂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出版40万字的《鲁迅论文艺》(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版权页上没有署编著者名字,只允许署鲁迅研究小组集体名字,也反映出当时极“左”思潮流毒之深广。
“文章千古事”。多少年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政治口号”的变化,文艺政策的左右摇摆,我写的不少评论尽管在艺术分析、文采上有可取之处,但今天读来,在某些思想和观念上已不甚妥当了。历史和时间正在无情地淘汰它们。对于一个文学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深刻的经验教训,也蕴含着艺术创造的真谛。
1978年,湖北省武汉鲁研小组解散。当时,高校恢复,武大、华师中文系拟调我去任教;省文联刚刚恢复工作,也两次调我去工作,均因宜昌市委组织、宣传部门不放行。只好回宜昌市文化局创作室工作,任副主任。已经写熟悉了的评论文章,基本上不写了。从1979年开始,主要精力从事散文与少儿文艺创作。几十次深入长江三峡体验生活,写出几十篇三峡游记散文,在《长江日报》副刊“万里长江”专栏连续发表了近20篇。30多年过去了。一边辛勤耕耘,一边探索追求。评论家李鲁平先生撰文:《两条河流他写了一生》(见《湖北日报》《人民网》) 。一条是湘西沅水支流一一溆水;一条是长江一一三峡。我的“创作园地”集中在湘西故乡与鄂西宜昌两块神秘而肥沃的热土。正如梭罗所说,“每一个人脚下的那块土地就是最好的一块土地。”这里的父老乡亲、风土人情、老村古镇、生活变化;鄂西风情、长江三峡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峡大坝建设。最难忘的一次是参加“中国文联釆风团”,深入火热的三峡建设工地。短短七天,胜读好几年书。在散文创作上,神州游记也是作者所擅长写的。正如知名作家映泉所说,“这么多年,李华章一篇一篇地写,一篇篇地发”。从1988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绿韵》(长江文艺出版社)开始,先后共出版散文随笔集20部:《湘西,我的梦》(获1989一1994年中国旅游散文作品集一等奖)、《告别三峡之旅》《生命的风景》《追赶日出》《生命的河》、(《高峡出平湖》获湖北省四厅局联合举办的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人生四季》《缠人的乡情》《岁月叠影》《文苑漫步》《李华章散文选集》、(《更行更远》获笫七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图书金奖、笫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图书一等奖)等;出版少年儿童图书《中华三伟人的故事》,被中宣部、全国文明委、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向全社会推荐的100部爱国主义图书之首。短短九个月,重印3次,《中国的脊梁》、(《三字经故事精选》推荐为“新课标国学读本”)等。我在少儿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信任、约稿和鼓励。
2019年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华章文集》三卷(《湘西之梦》《三峡情怀》《荷屋随笔》),由武汉市文联刘醒龙总策划、主编,列入“芳草文库”第四辑(每年推选二位作家的作品)。“芳草文库”为湖北文学存档,为湖北作家立传。
与人合著《鲁迅论文艺》《桃花鱼赋》《锅里出银元》、(《长江三峡传说故事》在台湾出版国语盒带)、《长江三峡》、(《巫山神女》1980年获湖北省建囯30周年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百鸟衣》《望夫石》《劈风斩浪》《窦建德计战薛世雄》《三峡游览志》《屈原诗欹释读》等15部;主编《宜昌山川胜迹》《三峡文学丛书》等40多种。
选择散文创作以来,先后在《中华散文》《散文世界》《散文》《散文百家》《散文天地》《中国作家》《北京文学》《长江》文学丛刊、《武汉文艺》(《芳草》)《红岩》《鸭绿江》《特区文学》《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文汇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作家生活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长江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约计1000余篇 。其中,有20多篇散文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作家文摘》等选载。特别是《王村镇风韵》(原载1988年《散文世界》) ,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1976一2000年) (湖北有徐迟、碧野、田野、熊召政、王维洲、李华章等6位作家的散文入选) 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唯一的权威选本,为湖北散文界增光添彩;有的作品入选《中国新时期抒情散文大观》《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现当代散文三百篇》(林非主编)、《中国当代美文300篇》(涂怀章主编)、《中国散文集萃》(凌渡主编)、《现当代精美散文品读》(王家伦等主编)、《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散文卷、儿童文学卷 涂怀章主编)、《2003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王宗仁、红孩主编)、《中国散文百家谭》续编(曾绍义主编)等40多种权威选本;《滩多流急西陵峡》在央视10频道“子午书简” ,连续播映两年、四次(与刘白羽、林非、菡子的三峡散文合为一组);发表在《散文》(1995年6月)的《欢喜佛》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等等。其中《千年屋》荣获1990年首届“中华精短散文大赛”优胜奖(不另分等) ;2010年《杖筒而哭》获笫二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三等奖(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淮安市人民政府主办) ;2011年9月《神女峰,永远美丽》荣获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金奖(中国大众文艺学会、散文选刊主办)、山东首届 “吴伯箫散文奖”等30多项。从中获得了不少鼓励与欣慰。
文学创作之路,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漫漫长途。读书要伴读终身,行路要有走有停,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一生读过多少书?没有统计过。但我喜欢读书,嗜书如命。有一间“书房”之梦做了半辈子。古今中外的名著都爱读,可惜读不完,人生苦短。也讲究读书之方佉,比如有的浏览,有的精读,有的反复读,有的做笔记,有的写心得,有的写评论;往往学写诗时,就多读诗,兼读诗史与诗论;学写散文时,就多读古今中外的散文,包括散文史与散文理论, 比如泰戈尔的、纪伯伦的、屠格涅夫的、普里什文的、茨威格的、梭罗、川端康成、巴乌斯托夫斯基、惠特曼等等;中国是散文大国,名家太多大多,就不一一枚举了,但我最喜欢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散文选》,一年都要读一遍。不够的是,没有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除读文学书之外,还要读科学的书,更没有徐迟先生啃高等数学之劲头。回过头来看,读哲学书也少。故作品往往深度不够。塔基不宽,塔尖岂能高乎?
我在散文创作道路上跋涉了30多年,曾得到许多文学前辈、学者、评论家、编辑家与同行的热情关怀、扶植和帮助 (收藏有“文艺书信” 近千封,作品评论有六七十篇)。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萦绕在我的胸间,他们的中肯铮言永远忘记不了。
中国散文学会原会长、著名学者、散文家、博士生导师林非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当代散文精选》里点评:
“李华章的散文创作中,以“游记” 类的文字最为引人入胜。《梦里的溆水》正是作者登山涉水后留下的优美篇章,全文由远及近,由议论历史而描写现实,文字生动,有声有色,细节逼真,流露出一股灵秀之气与乡土风情。”
徐州师大教授、学报主编王家伦先生在他们编著的《现当代精美散文品读》(拙作《王村镇风韵》入选)点评 :“ 作者简直是一位高明的风土画家, 他以简洁、朴素的笔墨,勾勒了王村镇的历史文化、风伆风情,绘制了一幅富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风土画。”
著名评论家、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涂怀章先生指出:“他描绘过无数的高山远水,他的笔墨始终散发着純正的思想芳香,其艺术功力则是源远流长的……从艺术上看,不浮不躁,不俗不腻,极为纯朴自然,显示出平易亲切的素质,达到了难得的高雅境界。”
三峡大学文艺理论教授、学者张道葵先生曾多次评论拙作:“什么是华章散文的风格特征呢?我以为是跳动着时代的脉膊,涌动着汩汩的深情,文风朴实自然,如行云流水;于朴实中见浑厚,于自然中见华彩;摈弃虚情假意,反对为文造情,而是为情造文,真情实感;不粉饰,不矫揉做作。初读之下,也许不能一下就激动你的情愫;细读之余,自有一番韵味在其间”。
三峡大学金道行教授评论:“李华章先生的散文与杨绛先生是一路。写自我而不居高临下,写生活而真情实感,文风平实而天然去雕饰,遵从的是自然美。”(巜李华章散文的境界》)
……
回眸我走过的人生道路,我知道自己所选择的文学之路是正确的,30多年坚守散文创作与少儿文学写作,虽吃力不讨好,而我却乐此不疲,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且以“文体无贵贱之分”自慰。1980年加入湖北省作协,后当选几届理事,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当选理事,之后又当选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副会长,历任宜昌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市作协主席、《三峡文学》主編、职称编审等。兴许我年轻时的“文学梦”已经成真。但与同时代作家的成就相比,自有大小、高下之分。我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并不嫉妒别人的成就,文人不能相轻而要相亲。一个作家是靠作品存在的,他的名声也是用一篇一篇作品垫起来的。惟愿有生之年,继续笔耕不停,保持一种向上和向前的精神状态,倾注自己的毕生精力,再写出几篇有生命力的好散文作品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更行更远!
作者:李华章,湖南溆浦人,湖北宜昌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原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原副会长,现任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等。
其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一2000年)散文卷、《中国现当代散文三百篇》《中国新时期抒情散文大观》《现当代精美散文品读》《中国当代美文300篇》《中国最美游记》等30多种全国性选本。 出版散文随笔集《湘西,我的梦》《江河长流》《李华章散文选集》《情满绿水青山》等20部;有的作品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现有《李华章文集》三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行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