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高考分科制度的过来人,我在文理分科时也挺纠结,后来做了明智的选择,实现了逆袭,从西部一个一本重点录取率全国倒数4、5名的省份,从一所前届仅有2人二本艺术类上线的普通高中,考上了东部全国排名前5的某985大学英语系,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
本质上来说,文理分科就是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题主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几层不同的信息,分别是:
前提:如何在文理分科的模式下,结合自身情况上个好大学?
适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考生,如何选择性价比更高?
在分享个人经验之前,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整理了中部某省近年来的一些高考分数线变化情况,先让数据说话。
(一)从本科及一本分数线对比来看看,文科理科谁更简单?
自2016年以来,文科分数线都高于理科,且分差有扩大趋势。尤其近两年,文科生要比理科生多考62分,才能考取本科线附近的高校。
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或略偏下的考生而言,如果升学目标是二本层次,除非是文科特别好,或理科特别烂,显然理科升学相对简单些。
类似,2016年以后,文科逐渐走高,后显著高于理科。从绝对分值看,理科分数线总体趋势是逐渐走低,文科分数线总体趋势逐渐走高。
(二)从上线率对比看,文科理科谁更简单?
以该省一分一段表累计100分以上人数作为文、理科的分母人数,分别计算文理科上线率,可以制作如下对比表:
表3.某省近6年文理科本科上线率对比(纵向观看):
分析:
(1)2014年以来,文科本科上线率均显著低于理科,仅为理科上线率的一半。.
(2)近3年来,文科上线率持续走低,从42%下降到34.9%;同期理科上线率保持稳定。
(3)6年以来,文科本科划线人数即招生计划增加人数仅为2350人,而理科本科增加了约5.26万人。即:文科本科招生计划基本不再增长,而理科仍在持续增长中。
具体就该省一本的上线率来看,差距更为明显(数据略):
(1)理科一本上线率是文科一本上线率的3-3.3倍左右,即文科考生要考取一本院校,其难度是理科考生的3倍以上。
(2)近3年来,文科一本上线率持续走低,从8.06%下降到7.75%,而同期理科一本上线率则持续增加,从22.81%升至26.22%。
(3)2014-2019年,该省文科一本划线人数增加了10023人,幅度不算小。但同期理科增长更为迅猛,净增量为文科的4倍多。
(三)从985、211招生计划,来看谁更难:
(1)211高校的录取概率对比:
985+211高校在该省招生计划(985高校,同时也必然是211高校)从录取概率看,文科985+211的录取率约为1.431%,约70人录取一人,理科985+211的录取率约为5.739%,约每17人录取一人。
(2)985录取概率对比:
985高校在该省招生计划从比率看,与报名人数相比,文科985计划录取率约为0.433%,约230人录取一人,理科985计划录取率约为1.995%,约每50人录取一人。文科985录取率约为理科985录取率的五分之一,即理科985的录取概率是文科985录取率的4.6-5倍。从名次看,文科考生的排名要在全省前1000名左右,才能考取985,而理科考生只需要在全省排名前10000名左右,就能考取985。
综上所述:学校层次越高,理工类高校和理工类专业招生总体占比越高。其中:
*二三本院校招生,文理比值约为1:3;
*一本院校招生中,文理比值约为1:5;
*211类院校招生,文理比值约为1:6;
*985类院校招生,文理比值约为1:7。
即,文科考生考大学,比理科要难的多,越是要考好大学,就越是难上加难。如以下名牌大学的文理招生比可见一斑(前文后理):
*北京大学:48:92
*复旦大学:22:90
*吉林大学:81:686
*南开大学:67:126
*四川大学:41:256
……
(五)从专业设置对比分析:
除了“考学难”、“考好大学好难”,但其实,文科考生普遍还将面临“就业难”、“没前途”、“没钱途”等困境。反映在现实中,文科考生真正的尴尬除了好学校为数不多,更在于好专业乏善可陈。
以某985综合性大学本科一批的专业设置为例:
文科招生107人,专业有:
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信息管理、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汉语言国际教育、英语、翻译、法语、日语、俄语、德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考古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以上专业看似复杂,其实大致为:人文类(文史哲)、外语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学类、新闻类。
基本都是长线基础专业。
再来看看理科:
理科招生400人。包括:
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机械类先进制造、国际工程、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材料成型和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核工程与和核技术、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法学、统计学、地球物理、心理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波传播与天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测控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工程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测绘工程、导航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类、药学、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理科,尤其是工科专业众多,应用性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科中约一半的所谓“好专业”为文理兼收,理科考生一样可以填报。而理科中的绝大部分工程应用型专业,文科考生却无法填报。
(六)文科的“小而精”、“少且尖”简单化策略
既然各个层次的录取概率都是理科显著占优,那是不是所有考生都不该学文科了?
个人经验是一个反例。从数据分析来看,也未必。
对于有志于冲击北大、复旦等顶尖高校,或如笔者一样有资源有潜力希望"逆袭"的考生来说,选择文科不失为“错位竞争”的一个选择。
表4.几所头部高校的2019某省投档分数线
从分数看,理科考生要考取670-680分以上,其难度可想而知;而文科考生考取640分以上,其难度虽然也并不低,但难度并不显著高于理科,甚至可能还略低于理科。
从全省位次看,由于理科中高手云集,理科考生要考入全省前100-200名,其竞争烈度总体要高于文科。 也就是说,文科更适用于“小而精”、“少且尖”的拔尖型、逆袭型考生。
说到最后,如果文科对你而言升学更简单,你也计划成为那5%甚至2%的文科尖子考生,请务必重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千万不要偏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硬道理。一方面,文科高考时真正拼的在文科当中是数学。我当时能够逆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花了重金从当时的一所重点中学请了一位国家级的名师补数学,所以最后我的数学成绩在全省都能排上名次。另一方面进入到了顶尖高校之后,因其文科多为基础学科,所以要为今后的专精研究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早做打算。这就涉及到很多的跨领域跨专业学习,比如我后来是朝心理学,经济学的方向进行了很多的延展,甚至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如果没有当时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后来对于统计学的深入把握,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些跨界整合的。
二是在历史及政治上多下功夫,力求拿到极高分甚至接近满分。两门语言科目,即语文和英语是很难拿到140分以上的,而历史和政治要拿到148甚至149分都是有可能的,这个需要下足功夫。
三是在语文和英语上达到应试预期目标之后,提前进入到应用状态,尤其是语文的多元化写作输出能力,英文的听力以及口语表达都应当提前做准备。我当时进入到那所名校的外国语学院之后,发现其偏重于英美文学及翻译,双语的基础预期超出想象;实务则采用的是类似于同传的教学方法,对于听力以及口语表达精准的要求极高,所以在头一年吃了很多苦,一度甚至出现了抑郁倾向;相比之下,我的那些来自于外国语学校或者是东部发达省市,听说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就没有那么费劲。
关于选择的P.S.在中考失利的情况下,我面临择校去一个一般重点高中或者更好的普高,去当凤尾,或者是按分配到这所三四流的普高去当鸡头的选择,我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这个选择让我增加了信心,并且有喘息的机会来解决当时的成长烦恼。这个路径后来也在我的几位亲友孩子身上得到了印证。
也就是说,无论是择校也好,分科也罢,我们难免会在一些时刻要直面选择的纠结。毎当这样的时候,多听听内心的声音、多体会自己的生命如何更自在,做出的选择,会经得起时间考验些。
以上,希望有所帮助。
后台很多的留言和讨论都聚焦在兴趣与选专业的矛盾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