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类博物馆有着丰富的文物藏品,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也是吸引观众的法宝。博物馆不仅要对馆藏文物保护有序,而且对所藏文物进行客观细致、科学的研究,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角度、全方位考据文物承载的信息,讲述好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和当代价值。如清世祖顺治皇帝赐五世达赖喇嘛的金印,既是历史文物、政治文物,也是宗教文物、民族文物。
过去民族文物的研究,倾向于突出文物特点,重在体现文物的单个民族价值,呈现中华文明的多样性特点。对于文物本身所承载的复合文化研究的探索不够,且未成体系。费孝通先生用“多元一体”理论来阐释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历史时指出: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如何用文物来阐述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凝聚的历史和现实是一个重要课题。
博物馆通过开放馆藏文物信息、设立科研课题、把专家请进馆共同研究等多种措施,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研究力量联合攻关,关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关于“中华民族”研究的前沿动向,在馆藏领域积极参与研究,从文物中挖掘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广泛流传的“盘古分天地”传说不仅流行于中原汉族地区,也流行于苗族古歌、土族诗歌、彝族《创世纪》、侗族《开天辟地》等民族的传说故事中,反映了各族人民关于人类起源共同的认识。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相互吸引,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如陕西、山东汉代广泛采用牛耕技术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场巨大革命,牛耕采用的直辕犁和曲辕犁先后传播到了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牛耕犁具展览,就生动地反映了内地农耕技术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基于文物内涵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是策划展览的基础,能更生动地展示中华文化一体性。
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通过高品质的展陈设计,用生动的故事来描绘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江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一件件孤立的文物呈现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让观者产生浸入式体验,全方位呈现中华民族的一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各民族文化各具特点,同时又相互学习吸收、相互接触影响,共同构筑水乳交融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观者从展览中收获发自内心的精神愉悦,充分体现文化滋养的功效。发挥博物馆在传播知识文化,促进社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据文旅部官网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0728个,接待观众11.4亿人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活动有所减少,据公开数据统计,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了2000多个线上展览,“云看展”异军突起,总流览量超过50亿人次,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心理和空间距离。总体来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目前,大型博物馆主要集中在国内一二线和省会城市,城市居民成为博物馆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中小博物馆因地处区县或乡村,受限于资金、资源、技术等,在办展和社会教育上感觉难有作为。推动博物馆行业内部协作,促进大型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和展览向基层博物馆流动,从一二线城市向区县乡村流动,方便更多的基层群众观展,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的思想,将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根植各族群众心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强化服务凝聚力量,开创中华民族未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博物馆责无旁贷。从制度层面建立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长效机制,如建立“一馆一校”、“一馆多校”等合作模式。按照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分年龄阶段研发中小学校系列课程,精心设计博物馆教育内容,如中华民族同根同源、中华文化一体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创新实施多种形式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如通过讲座、体验工坊、微课、微视频等研学活动使博物馆的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渐入心扉。探索“互联网+博物馆学堂”等教育形式,如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和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等,促进馆校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过博物馆人的努力,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能力,让文物走进青少年的生活,真正地“活起来”,不仅为他们带来艺术和审美享受,更引发他们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共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博弈、融合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博物馆人必须有高度的担当意识,以先进理念和专业水准面向国际社会,在文化自信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通过加强与不同国家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发力发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人文关怀、普世价值的思想传扬出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博物馆方案。(作者:红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副编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