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芈姓,名平,字原,楚国人。生于湖北秭归,死于湖南,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和“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多次反对楚怀王与秦国交好的举动。在秦昭王扣留楚怀王之后,屈原继续辅佐楚顷襄王。辅佐楚顷襄王期间,楚顷襄王谋划再度与秦国讲和,被屈原怒斥,楚顷襄王大怒,随即将屈原逐出国都郢都,被流放于更偏远的江南地区。
流放期间,屈原心中苦闷,开始文学创作,在其作品中充满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屈原代表作(屈原代表作品主要有)
屈原入湘后,爱楚之心不移,潜心文学修炼,传播楚文化,其代表作《楚辞》就是对湘楚文化的发现和总结。
屈原文化源于楚文化,湖湘文化源于屈原文化,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是人类精神创立的轴心时代,其爱国精神与《楚辞》诗篇,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后世端午节吃粽子即是为了纪念屈原。
从未有一个节日因为一个人,如此厚重,影响深远。
从未有一条河因为一个人,如此闻名,家喻户晓。
两千多年前的夏历五月,这位伟大的诗人抱石投江,以身殉国,端午节和汨罗江从此打上了屈原的烙印,穿过千年,历久弥新。
屈原虽死,精神犹在
所谓屈原精神,包括爱国爱民精神,不断发现和求索精神,勇于担当精神,不入浊流,独清独醒精神,与民打成一片,同忧同乐精神等。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留下的大批诗歌,却给楚国人民报仇雪恨,对恢复祖国的决心给予极大的鼓舞,对后来推翻暴秦,复兴楚国起了巨大作用。
历史的发展,不但没有淡化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反而更扩大了屈原的影响。
离骚(节选)——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