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烟大故事 | 细说烟台大学校名题字小史

烟大故事 | 细说烟台大学校名题字小史

烟大故事 | 细说烟台大学校名题字小史烟台大学的校名最早是由谁题写的?有哪些人曾为烟台大学题写过校名?东、西、南、北四座校门上镶嵌的校名分别出自哪些书法家之手?文章作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探究。

烟台文史_烟台文史馆_烟台文史政协主办

烟台大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由烟台市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省政府支持、北大清华联手支援建立起来的一所地方大学。其创办模式、建设速度、改革创新举措,堪称地方高校创办的独特代表,自然也受到各方的关注,颇有名家、要人为之题写过校名。

烟台大学的校名最早是由谁题写的?有哪些人曾为烟台大学题写过校名?东、西、南、北四座校门上镶嵌的校名分别出自哪些书法家之手?可能未必尽人皆知,其间也确有不同说法和看法,虽说不是校史中的宏大叙事,倒也应当廓清迷雾,以正视听,以传后人。笔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探究,以就教于方家。

孙墨佛

烟大校名题字

第一人

烟台文史_烟台文史政协主办_烟台文史馆

1984年原孙中山总统府参军、中央文史馆馆员、

中国书协名誉理事孙墨佛题

孙墨佛是跨越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曾担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解放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4年仲夏之际,年届百岁的孙墨佛先生回到他阔别50多年的故乡莱阳。他的到来引起当地政府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的王济夫不仅爱好书法,本人也是书法大家,他在烟台东山宾馆会见了孙墨佛,并请孙老先生为新建的烟台大学题写校名。这位已满百岁的辛亥革命老人欣然应允,成为第一位题写烟台大学校名的著名书法家。三年后,孙老先生仙世,享年104岁,是为烟台大学题写校名的年龄最长者。

孙老先生自幼随刘大同学习书法,后又得到王垿、康有为亲授。初学魏碑,中年将魏碑与草书结合形成“魏草”,晚年醉心于孙过庭的《书谱》,形成了朴雅自然、外刚内柔的独特书风。一位曾经救过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性命的辛亥老人,一所中央领导人关注支持的新兴地方大学,一幅“烟台大学”题字将其联系在一起,成为烟台大学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胡耀邦

永久的Logo

烟台文史_烟台文史政协主办_烟台文史馆

1984年 胡耀邦题

1984年10月21-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烟台考察工作。烟台大学的首倡者、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便抓住这个机会,邀请胡耀邦为烟台大学题写校名。胡耀邦十分赞赏烟台市能利用地方财力办大学以培养人才、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创举,欣然应允。字写好后,暂时栖身在虹口宾馆9号楼的烟台大学筹建指挥部接到市委办公室电话,要求专人去将胡耀邦题写的校名原件取回。在烟主持筹建工作、后任烟大副校长的王义端指派刘本盛取回题字。

胡耀邦从烟台去青岛,时任青岛市委书记刘鹏向他汇报筹建青岛大学的有关情况,并请求他为“青岛大学”题写校名。胡耀邦说:“烟台是小城市,我可以题;你们是大城市,我不题。”10月26日,直到胡耀邦在临沂为养鱼致富的老八路魏振东题写对联之际,刘鹏又提及此事。胡耀邦兴致正浓,为青岛大学也题写了校名——这是题外话。

胡耀邦题写的“烟台大学”中“烟”字左上角沾了一滴墨,杜校长请建筑系副主任陈浩凯老师做了一番修整。那时开始使用至今的校徽上“烟台大学”四个字,就是经过陈浩凯老师做了较大修整的胡耀邦题字。胡耀邦题字还在学校招生简章等多处使用过。

1988年8月,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到烟台休养。清华大学原校长刘达来烟大,约时任烟台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杜建寰去东山宾馆看望胡耀邦。杜建寰对胡耀邦说,烟大校名是您题写的,欢迎您去看看。最终未能成行。

根据教育部起草高等学校章程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校徽、校旗等学校标志物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商讨,多次征求和汇总师生代表、相关专家、部分学院领导、管理干部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2014年6月5日,在庆祝烟台大学建校30周年前夕,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校徽等学校标志物中恢复使用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烟台大学”四个字。从此,胡耀邦题写的“烟台大学”成为学校标志物法定字体,并被写进作为学校“基本法”的《烟台大学章程》。

经过30多年历史浪潮的冲刷,在这位被称为“共产党人的良心”的前中共最高领导人百岁诞辰之际,重新启用胡耀邦的题字,并将其作为烟台大学永久的Logo,是这所大学对他的最好纪念,也是这所大学珍重自己历史的表现。

蒋维崧

为朋友之托而作

烟台文史馆_烟台文史政协主办_烟台文史

1992年蒋维崧题

1991年10月,时任烟台大学校长的李庆臻邀请他曾在山东大学工作期间的好友,即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山东大学教授蒋维崧来烟台一游。蒋教授对烟台大学图书馆和校园环境赞不绝口,李校长便乘兴请蒋教授为烟台大学题写校名。好友求字,当然没得说。来年春,人事处徐焕波老师就带着李校长的信去了山大南门外教职工住宅区的蒋教授家。徐焕波回忆说,一进蒋家门,满地都是用麻袋装着的宣纸,一见便知这是一个大书法家的住宅。看了李校长的信,蒋教授说,我和李校长是好朋友,两天后你来取字吧。徐两天后如约前往,蒋维崧取出一张书写有“烟台大学”约莫有四指宽的纸条,交予徐焕波。徐携此字条赶往山东大学出版社印刷厂,完成交付、放大、制版、排印等工作后,就把该题字作为1992年学校宣传册的封面用字。

此后蒋维崧题写的“烟台大学”在学校多个画册、招生简章等印刷品上使用,还把它做成铜牌,一直镶嵌在学校西北门上。

蒋维崧先生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和金文享誉海内外。其行草近师沈尹默、远法二王,清峻含蓄、温润可人;金文更以其特有的风格,独步当代。他的篆刻师承乔大壮先生,熔秦铸汉、广纳博采、执正驭奇,形成了严谨、高雅、精巧、含蓄的艺术风格。

赵朴初

杰出书法家的墨宝

烟台文史馆_烟台文史_烟台文史政协主办

1992年赵朴初题

1992年,烟台大学收到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海外捐款——来自已故爱国华侨、祖籍烟台马山寨的于维紘先生捐出的200万美元。8月,用这笔捐资的一部分所修建的于维紘学术交流中心奠基。

按于维紘先生生前遗嘱捐款修建的建筑,李庆臻校长觉得需要请一位书法名家为之题名,一来为建筑增色,二来借以表达对捐资人的尊重与纪念。于是他想到了既是著名佛教领袖和社会活动家、杰出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但赵老已年逾八旬,求字的人多,夫人和秘书“严加管束”,一般人很难得到赵老的书法真迹。数学系王亮涛老师得令后,请他一位在北京医院做高干保健大夫的亲戚帮助联系。得到赵老应允的消息后,李校长亲自赴京拜见赵老,向他讲述于家兄弟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并捐出巨资支持学校建设的事迹。赵老很受感动,不久后便将亲笔书写的“烟台大学于维紘学术交流中心”条幅寄来。1994年6月,于维紘学术交流中心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条幅镶嵌于学术中心右侧墙面上,颇受来宾关注和称赞。

2004年5月,新东校门落成,从赵老的题字中选取“烟台大学”四个字,镶嵌于船帆形的东门上。名家题字、造型独特的船帆形大门,不仅成为烟台大学东侧面向大海的标志,还成为外界对这所滨海大学获得感性认识的靓丽名片。从那以后的十多年间,赵老题字中“烟台大学”四个字,在学校画册、招生简章、名片等各种印刷品及各种学校标牌、标志物中广为采用。

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俊朗洒脱,豪迈凝重,在一波一磔、一提一转之间,仿佛妙手点化,神韵毕现。其集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家风范,在书法界久负盛名。启功先生评价他的书法说:“朴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苏子瞻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乃知八法功深,至无怪乎书韵语之罕得传为家宝者矣。”

沈鹏

书协主席的佳作

烟台文史馆_烟台文史政协主办_烟台文史

2004年沈鹏题

2001年,在国家实行高等学校扩招的大背景下,烟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奋起二次创业,建设二期工程”的发展任务。至2004年上半年,学校校区占地向南延展近700亩,综合教学实验楼、图书馆、建筑馆、学院连体楼、学生宿舍楼等20多万平方米的新区建筑拔地而起。

二期规划中的南门正对着市里新建的城市道路银海路,是展示新世纪烟台大学形象的又一重要窗口。主持基建工作的孙矩副书记考虑要为南校门再选一幅著名书法家的题字,便向当时的北大副校长、两校援建委员会委员林钧敬提及此事。林校长说,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的儿子沈千帆,又在北大团委任副书记,让他帮助向沈老先生求个字准没问题!沈千帆老师马上将烟大此愿望转告其父,沈先生随后很快写好题字。

沈先生虽是书法大家,但却坚决不收学校送上的润笔。他说千帆在北大工作,为北大支援建立起来的一所大学做点事是应该的。孙矩副书记考虑可送沈老先生一件艺术品作为酬谢,便找到两校援建委员会委员、时任清华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进展,进展推荐了清华美院纤维艺术家林乐成教授,他专门为沈先生编织创作了一幅浮雕式彩色羊毛挂毯。5月间的一天,孙矩副书记专程去沈鹏先生家中拜访答谢。沈先生对这件纤维编织作品十分喜欢,愉快地接受了。他还给孙矩等随行的三人每人送上一本刚出版不久的《沈鹏楷书千字文》,并一一为之签名留念。

2004年秋,南门修好后,烟大20年校庆在即。为保证校庆时南门能够投入使用,基建处先将沈鹏先生题写的“烟台大学”四个字分别刻在四块石头上,临时置于南校门外。到年底找到一整块石头后,又置换下来,便成为现在的样子。

沈鹏先生真、草、隶、篆皆精,尤以行草书见长,其行草“刚柔相济,摇曳多姿”,气势恢宏、点划精到、格调高逸、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成为当今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风典型,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舒同

非此“烟台大学”

的题字

烟台文史政协主办_烟台文史馆_烟台文史

山东省原省委书记、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

说到为烟台大学校名题字的名家,不能不提到既是中共高级干部,又是书法大师的舒同。

舒同(1905.11.25~1998.5.27),江西东乡县人。1954年至1960年间,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第二、三届名誉主席。他师法古人又求新求变,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备受海内外推崇。他的书法宽博端庄,圆劲婉通,用笔老重,藏头护尾,点划润厚通畅,别具风格,被毛泽东称赞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

1958年8月,在“大跃进”浪潮中,当时的莱阳地区专员公署(后烟台行署)创办了烟台大学,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应邀为烟台大学题写了校名。校名为一条幅,典型的舒体字,原迹现收藏于烟台大学综合档案室。

虽彼“烟台大学”非此烟台大学,但说起来二者倒还是有一定渊源。一是前后两个烟台大学名称完全一样,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烟台大学”。二是前后两个烟台大学,确实因山东省水产学校而有关联。1958年烟台大学所办的水产系,就是当时烟台水产学校的一部分、现今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的前身。1994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烟台大学和山东省水产局在山东省水产学校基础上,联合建立烟台大学水产学院,与山东省水产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01年,山东省调整省内中专学校办学体制,山东省水产学校正式并入烟台大学,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完善,成立了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烟台大学的历史未必需要追溯到1958年那个作为大跃进的产物、存在仅有不到一年的烟台大学,甚至再早——1951年的崇明水产学校,或者它的源头——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四川省国立二中成立的水产部——或此后的1942年从中析出、独立设置的四川国立水产职业学校,但二者确实存在着内在的、历史上的关联。

说起舒同的题字,顺便说点与此相关的烟大历史的题外话,大约不算什么噱头吧。

权希军

乡党眷顾

烟台文史政协主办_烟台文史馆_烟台文史

著名书法家权希军题校名

今已90高龄、祖籍烟台福山的权希军先生,在20多年前也曾为烟台大学题写过校名。权先生是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刻字研究会会长等职。据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姜代晓回忆,经军事科学院朋友介绍,他结识了权先生。1994年前后权先生来烟台,姜书记请权先生为烟台大学题字。1994年出版的烟大第一本校史著作《烟台大学1984-1994》,就用权先生题写的“烟台大学”作为该书封面书名用字。

权先生在艺术上涉猎广泛,主攻书法,长行草,风格劲健潇洒、神韵流宕、朴茂典雅。福山区专门为其建了一所“权希军艺术馆”,收藏了他许多书法作品。

陈浩凯、宋修鼎

“小人物”的作品

烟台文史馆_烟台文史_烟台文史政协主办

烟台文史政协主办_烟台文史_烟台文史馆

前面所说为烟大题写校名的大都是书法界、政界的大人物,其中有两位中国书协主席——舒同(第一届)和沈鹏(第四届),两位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中共中共总书记)和赵朴初(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可谓阵容强大。烟大教职工中,也颇有一些书法爱好者。原建筑系副主任陈浩凯、原计算机系党支部书记宋修鼎,都曾题写过校名。

陈浩凯老师原来在清华大学做过学生和宣传工作,多才多艺。听说要办烟台大学,主动向常务副校长杜建寰请缨,终得回归建筑学专业教师队伍,主持了建筑系的早期创办建设。他曾整理过胡耀邦的题字,为一期学校主要建筑题写牌匾。如当时悬挂于科技、土木、化学、文科等建筑的木制馆名牌匾,就是由他书写,另一位清华建筑系毕业的王德民老师刻字、着色而成的。

1990年,烟大西北、西南两校门落成,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征集校名题字。宋修鼎老师喜篆书,他提交的一幅四方印章式篆字校名被采用,悬书在西北门右侧门柱以烟大校名首字母“Y”的变形标志下方。当时杜校长还派校办工作人员送上一份润笔,宋老师坚辞不受。

西南门左侧的“烟台大学”校名到底是谁题写的,长期以来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胡耀邦题写,经陈浩凯整理。校领导在向来宾介绍时即持此说;有的说是陈浩凯老师所书。本文笔者多方求证,也打问过杜建寰和陈浩凯老师,他们二人都否认是陈浩凯所书。将西南门上校名与胡耀邦题字相对比,全然两种风格,不能认定是经修整后的胡耀邦题字。究竟是谁的字,竟一时成谜。在准确考证结果做出以前,西南门题字归属的结论,只好暂时付之阙如了。

通过对烟大校名题写小史的简要梳理,发现有八、九位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曾经为烟大题写过校名。何以这么多人愿意为之捉笔献墨?笔者窃以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作为改革开放后一所由地级市创办的大学,烟台大学是全国头一家,引起各方面关注,他们纷纷以题字表达喜悦之情,寄托美好期望;二是以王济夫、杜建寰等为代表的校领导注重宣传,喜好艺术,利用各种机会邀请名家、名人,所以才留下诸多墨宝;三是烟大由北大、清华两校援建,两校的名声自然为之增色,烟大也因而为名家、名人们看重,愿意为之。烟大后人当以此为精神激励,以办好高水平、有特色烟大的长期奋斗与努力,回报这些先辈们。

文:姚新喜 赵海峰 吴向民

排版:于兵

上一篇: 文史哲类考硕博历年试题汇编.doc
下一篇: 武屯镇有革命遗址五处|阎良区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