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精华│红军长征路上的“四老”

文史精华│红军长征路上的“四老”

文史精华│红军长征路上的“四老”1934 年 12 月,长征路上的中共中央为让老同志、女战士、伤病员、机要人员等得到集中照顾,工作有安全保障,决定成立“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以下简称“休养连”)。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

红军长征路上的“四老”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

老文史_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_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_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

文史精华

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_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

人物春秋

1934 年 12 月,长征路上的中共中央为让老同志、女战士、伤病员、机要人员等得到集中照顾,工作有安全保障,决定成立“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以下简称“休养连”)。休养连是一个特殊团队,它的“特殊”在于许多“兵”都是“官”,如“老年班”的 4位成员,都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任要职:徐特立(58 岁),任教育部代部长;谢觉哉(50 岁),任内务部部长;林伯渠(49岁),任供给部部长;董必武(48 岁),任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说他们“老”,也不仅指年龄偏大,还因为他们都是老党员、老革命、老红军、老资历。长征路上的这 4 位长者,在艰辛危难的环境中关爱他人、吃苦在前、忘我工作、廉洁奉公,被官兵们尊为“长征四老”。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诲人不倦的徐特立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

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瑞金列宁小学、列宁师范学校等,是湘鄂地区知名的教育家。

1934 年 10 月,徐特立放弃了回湖南从事稳定职业、过安定生活的机会,毅然踏上了迢迢长征路。行军途中,他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号召工农子弟参加红军,动员进步人士投身革命,帮助官兵学习文化,当时朱德总司令写诗称赞他:“岁岁不忘歼敌事,朝朝只见诲人忙。”

在艰难险阻、险象环生的长征路上,徐特立不忘职责,利用各种机会教官兵们读书认字、学文化。一位资深教育家去教“小学课”,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他却毫无顾忌,细致耐心地辅导大家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地念书、写字,还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把生字写在战士的背包、斗笠上,行军时后面的人就可边走边念边描摹;编排出 50 多条“打倒土豪劣绅”“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标语口号,给战士们做好加油鼓劲的思想工作。

为给识字打下基础,徐特立还教战士们学拼音字母。有的战士说:“咱中国字都认不得,哪有心思学外文。”他耐心地解释说:“掌握了这 28 个字母,所有的汉字都能拼读出来。”

懂得了拼音的用途,大家都用心学习,很快在队伍中传播,官兵们互教互学,大多人都掌握了拼音认字。新中国成立之初普及汉语拼音,许多中青年人都感陌生,但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都能运用自如。

1935 年 1 月,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徐特立不顾跋涉疲劳,立即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在遵义城召开的“动员参加红军万人大会”上,他作了激情洋溢的演讲,还创作出小话剧《当红军去》在街头演出,让群众备受鼓舞和教育。红军撤离遵义时,有近千名进步青年入伍。

为动员遵义当地文教界知名人士投身革命,徐特立还先后到《续遵义府志》主编赵乃康、遵义高中筹建委员朱穆伯和郑翔博、朱季瑜等人家中走访,宣讲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知识分子政策等,引导他们冲破狭隘思想,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多为劳苦大众排忧解难。赵乃康等人对徐特立十分钦佩,对他的宣讲更是心悦诚服。后来,朱穆伯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赵乃康等进步人士也做了大量有益于革命事业的工作。

一天,徐特立路过遵义一所学校门口,只见操场上火光熊熊,近前一看是几个战士守着一堆古书在焚烧。他又痛心又气愤,当即断然喝止。原来,几个战士奉命打扫学校图书馆,有一堆古书无法处理,就抱到操场上点燃。烧书引起了徐特立的特别关注,他立即派人将城内无人经管的图书全部集中,整理晾干后打捆保存,准备将来建立图书馆。他还从中选出 100 多册珍贵的古书绑成捆,用麻布包好,准备携带阅读。

有了这些古书,徐特立稍有闲暇就拿出一册翻阅,为官兵们上历史文化课。行军时,他用配备给他的马驮书,若马匹让给伤病员骑,他就把二三十斤重的书扛在肩头,常常为此掉队。

当时,长征队伍被敌人重兵围追堵截,战斗会随时发生,掉队落单十分危险。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听说此事后,命令军委教导师政委何长工:“必须想办法让徐特立交出手中的书,书虽珍贵,徐老的安全更重要!”何长工深知徐特立倔强执拗、嗜书如命,接到命令后大为犯难,几次硬着头皮去找徐特立,装横充愣地要“扔书、抢书、烧书”,都被徐特立“骂”了回来。教导师警卫连长见政委愁眉不展,问明缘故后笑道:“咱们连有 80 多人,一个战士背几本不就解决了吗!”

红军抵达陕北后,何长工把战士们手中的书收集回来,一本不少地交还了徐特立。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马灯”部长林伯渠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林伯渠(1886-1960),湖南安福(今临澧)人。瑞金时期,担任供给部部长的林伯渠住所院落,经常堆放着各种各样准备发放的物资。每天夜半,他都要提着马灯出来检查巡视,渐渐成了习惯。进入休养连后,他依然坚持每晚提马灯到各班驻地巡查,遇到有困难的或发现了问题就及时协助解决。尤其夜行军时,他总是走在队伍前面,遇到险要难行的地方,就举灯照亮道路,直到大家安全通过。

时任休养连指导员的李坚真晚年回忆说:“每次遇到溪流沼泽,林老都用棍子在前面探路,引导大家通过。他的马灯也不为个人占用,总把光亮留给大家。他不仅每晚提马灯查岗查哨,还在险路上举灯照明,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同志们都喊他‘马灯’部长。”

长征路上,组织上考虑林伯渠年龄偏大,为他配备了一匹马,但他极少骑,大多让给伤病员。有时警卫员让他上马,他挥挥手中的拐棍,幽默地说:“大家都两条腿走路,我已多了一条‘腿’,就不必劳驾四条腿了。”

时任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黄镇喜欢画漫画,一次夜行军,他发现林伯渠戴近视镜、颧骨高隆、头发斑白,左手提一盏马灯,右手拄着拐棍,满怀信心走在队伍里,就忙素描下这个场景,后来创作出了一幅题为《夜行军中的老英雄》的漫画,发表在长征途中出版的《红星报》上,真实地显现出了林伯渠的刚强坚毅和精神风貌。

当时,长征队伍里传唱着一首山歌,表达了对林伯渠的尊敬:“年过半百老英雄,又当部长又当兵。山高水深何足惧,手举马灯照万人。”

长征途中,林伯渠还兼任“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他始终不负使命、恪尽职守,队伍每到一地,都要组织筹集粮款、物资。宿营时别人休息了,他要忙着召集开会,清点核查征集收购、打土豪没收的粮食、物资,研究决定分配数额等。

为严明纪律,林伯渠要求筹集粮款的官兵:一切缴获要归公,不许私拿私分物品,打土豪必须查清弄准,再酌情没收财产。针对各部队所得物资难以互通有无的问题,他制定出《各部队取用没收品征发品办法》,如:各部队用谷子可以折价互换盐、油、洋油等;布匹可以换取成衣、绑腿等,为战士们吃穿提供了保障和便捷。

过松藩草地前筹粮时,林伯渠起草通令:“各部队只有在其他办法不能解决粮食问题的时候,才允许收割藏民田中已熟的麦子;收割普通藏民麦子时,必须将所收数量、原因等,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民回来后可拿木牌向红军领回粮钱。”

有一次,在懋功县乡下筹粮时,村民受国民党的反动宣传,都把粮食藏匿起来躲出村子。大家好不容易在一户人的炕洞里发现几口袋玉米,战士们立即要扛走。林伯渠急忙制止:现在找不到人,我们晚上再来弄清主人,如是土豪,张贴告示,按政策没收;若是百姓,按市价留下钱款。晚上,林伯渠提着马灯率众来到藏粮的人家,发现是一户中农,经过动员,按价收买了他家的粮食。

长征路上,林伯渠共组织、领导筹措粮食 115 万余斤及大量战斗、生活物资,解决了部队的急需。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三不停”的董必武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4 年 12 月,董必武出任休养连党总支书记。当时,全连有老年人、妇女、伤员、机要班人员共 70 多人;担负医治、护理伤员任务的医务班有 50 多人;负责抬担架、挑物资、保卫警戒、宣传鼓动等工作的勤务班有 100 多人;还有随时收治患病、负伤干部的流动班百人左右。

董必武接受任务后,深感担子沉重:300 多人的休养连虽 80% 以上是伤残病弱,但许多人都是军中的难得人才,有着特殊贡献,保证他们的健康、安全,就是对党负责,革命就有了胜利保障。

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董必武不畏艰辛、任劳任怨,不论白天黑夜都倾心竭力、尽职尽责,被大家誉为“三不停”的人:脑子不停地思考、手脚不停地忙碌、嘴巴不停地宣讲。

每晚宿营,董必武都要到各班巡视,回来后,脑子一一过滤整体情况,做到掌握全面、发现问题,早晨出发前讲明行军注意事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今天过沼泽,要准备好包马蹄用的防陷麻布;多带几暖瓶开水以备急用;把药品裹上雨布防淋防湿;临时抽调 20 人,弥补担架队人手不足等。

每当部队驻防、休整,是董必武最忙碌的时候,他要跑来跑去调配各班住房、物品分配、人员安置等。队伍出发前,他要一个班一个班地检查纪律执行情况:雇用的民夫是否发足了工钱,借用老百姓的东西是否已归还,损坏了物品是否已照价赔偿,主人不在是否已写条子道歉等。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董必武总是把关心他人放在首位。妇女班负责扛运 60 副担架,一副担架虽只是缠着网绳的两根竹竿,但为躲避敌机轰炸,且夜行军不准点火把,行进在崎岖坎坷的夜路时还是万分艰难的。为保证安全,他按体力把女战士分成强、弱两组,强组抬 5 副,弱组抬 3 副。每当夜行军,他都要在妇女班里跑前跑后,边为大家加油鼓劲,边帮着换换肩、歇歇脚,并帮助体弱的抬上一段……他还为女战士们编了一首《担架歌》:“担架担架,既担又架。巾帼好英雄,须眉也认下……”

女战士们也把董必武看作慈祥、宽厚的长辈,编了一首顺口溜赞誉他:“有了必武,我们必胜。夜行八百,有盏明灯。日思万里,笑望前程。”

董必武“嘴不停”,就是每到驻地必向群众宣传红军宗旨和党的政策,行军休息时与大家谈天说地,及时发现干部、战士的思想问题,不失时机地启发引导、说服教育,让连队时刻保持蓬勃的精神面貌、旺盛的革命斗志。

时任中央局妇女部部长的李坚真,刚刚调到休养连任指导员时,工作、生活遇到很多难题,产生了“撂挑子”的想法。董必武发现她情绪低落,就耐心地开导说:“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是战场上的逃兵。共产党干革命,必须越是困难越要干。我们当干部的,就是要顶得住表扬,顶得住批评,顶得住困难!”

1935 年 9 月,张国焘执意要与红一方面军分道扬镳,董必武经过认真思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多次召开休养连全体大会,宣讲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引导、教育思想困惑、信念迷茫的干部、战士,要坚决抵制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南下逃跑的右倾机会主义。

长征抵达陕北后,董必武在《长征纪事》中写道:“在长途中遇到一切天然的人为的困难,不曾令我丝毫沮丧过,同着大家一齐克服过了。到瓦窑堡后,东征时还是跃跃欲试。这样看起来,即在出发前知道路很远、时间很久、艰难很多的话,也未必能变更我随军的意念吧!”

简短、坚定的自白,是董必武恪守初心、不忘使命,为革命理想和人民解放事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信念如磐的谢觉哉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

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1921 年,他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办的新民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学说教育,树立、坚定了支持“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1925 年,谢觉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仪式上说:“我 40 岁踏进伟大的革命征程,虽前路迢迢,我已坚定信念,以身许党!”

瑞金时期,谢觉哉出任内政部部长兼中央机关党总支书记,参与起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法》《土地法》《惩治贪污犯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革命斗争中,他与毛泽东等领导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1934 年 11 月,红军血战湘江,部队从 8.6万人锐减至 3 万多人,除了英勇牺牲、负伤的将士,有大半的新兵和挑夫临阵脱逃。

谢觉哉到了休养连后,多次听老红军战士议论:“当年毛委员领导咱们,在井冈山天天打胜仗。现在一个外国人(李德)瞎指挥,把人心都搞散了!”新兵们也说:“红军没出路了,咱们干脆回家种地去吧!”

面对严峻的形势,谢觉哉忧心忡忡,他找到毛泽东建议说:“部队悲观失望情绪蔓延,逃跑的人一天天增多,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不然红军就彻底垮了!必须要打胜仗振奋军心、鼓舞士气,还要丢掉‘坛坛罐罐’,轻装上阵,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打击敌人!”

当时,李德、博古等人声称:红军大转移(长征)是去湘黔边界与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 2、6 军团会合。队伍从瑞金出发时,携带了大量的物资,有的甚至把办公桌、文件柜也捆上了马背、扛上了肩头。如此“大搬家”式的转移给部队造成了极大负担。

当时,毛泽东正与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人商议联合促成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谢觉哉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他纠正“左”倾军事路线,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决心。

遵义会议召开后不久,毛泽东就采纳实施了谢觉哉的建议。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他命令部队除携带枪弹、粮食等必需品,所有物资统统扔掉,轻装上阵,迂回歼敌。

当时,珍贵的文件和物品都销毁抛弃了,谢觉哉却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的印章随身携带,爬雪山、过草地时把它挂在胸前,他坚信象征红色政权的印章总有一天还会派上用场!

长征路上,谢觉哉总是把关心同志、帮助他人、鼓舞情绪、激励斗志视为己任。过草地时部队断粮,他边把自己的炒青稞分给伤病员,边鼓励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多一个人走出草地,就为革命多增添一份力量。”

有一次,谢觉哉带领部队去打土豪,他分得一块牛肉。傍晚,他带着牛肉来到机要班驻地。原来,时任中央局电台政委的曾三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加之又累又饿,身体极度虚弱,此时躺在担架上气息奄奄。谢觉哉对曾三说:“小曾,只要坚定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今天在你这儿煮肉,我给你上一次信念课,脑子、肚子一起补!”

在谢觉哉的鼓励下,曾三喝下了一大碗牛肉汤,顿觉额角渗汗,全身舒爽,信心倍增。曾三晚年时回忆说:“长征时,要不是谢老的一碗牛肉汤,我恐怕活不到今天了。”

长征途中,谢觉哉心系大局、时时不忘关心红军的前途与命运。1935 年 9 月,部队进入甘南小镇哈达铺,谢觉哉从一张包东西的《晋阳日报》上看到:“陕北刘志丹已占领 6 座县城,拥有正式红军 5 万余人,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先队 20 余万人。”他觉得这消息十分重要,立刻向中共中央报告。毛泽东得知后,经过缜密思考、认真商讨,在9 月 22 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哈达铺会议),作出了事关红军命运的重大决策:向陕北进发,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

长征路上的 4 位长者,在艰辛险恶的危境中,恪守初心、牢记使命、倾心尽责、无私奉献,不仅展现出了对党的无限信仰与忠诚,更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和高洁品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老文史稿的收藏价值_老文史资料不及老瓷器值钱_老文史

上一篇: 这位文史爱好者收藏400多块老路牌 保存老厦门记忆
下一篇: 老树新花别样红——记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前旗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