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每天通过短信微信传播正能量,8年多来从未间断。请看老干部林英家——
离休不离责的使命担当
■本报特约记者 赵 彬 谢析搏 通讯员 杨若文
“林老林老,活到老,学到老,忙到老,奉献到老,年近九旬不歇脚。”这句顺口溜中的林老,说的是原武警技术学院院长林英家。离休多年,林老始终像一团激情燃烧的火焰,以带着思考的文字传递正能量,用永不止步的责任担当铸就了人格魅力。
“红色短信,体现军人本色”
“林老的短信一直充实并影响着我的人生,时而启迪我迷惘的心思,时而安抚我浮躁的心情,时而砥砺我彷徨的心志。”林老短信的接收者、校友于春永说。
2007年,林老已是77岁高龄。一位学生赠给他一部“三星”手机,从此把他推进了信息网络世界。从开始学习使用手机到群发短信,林老“玩”得不亦乐乎,每天将手机信息发布放在日常生活的首位,长达8年多的“一日不辍”硬是被他坚持了下来。
“手机课堂伴随着我的快乐生活,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林老说,短信交流由最初坚持这个习惯,变成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和参与者的交流中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喜悦心情——有自我思考带来的成就欣赏,也有亲朋好友参与激发的兴奋热情,当然更有青年学生成长成功带给我的开心和自豪。”
有段时间,双眼高度近视散光的林老突患复视,看东西有重影。手术前他仍坚持通过短信微信传播正能量,从组织内容、拟制草稿到信息群发,精心准备、绝不耽误。“每天清晨,伴随那来自林老短信的‘滴答’声,忠实的粉丝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打开手机,翻阅着、品味着、尽享着林老烹饪的文化早餐。”林老短信的接收者李忠赤说。
林老的短信数量大、内容广、故事多,主题突出人生、背景紧贴现实、对象老少中青、题材系列专题,他的战友、学生和朋友共299人成为短信“精神大餐”的最大受益者。
从短信群发扩展至微信群,截至2016年8月,林老共发出61个专题近万条信息。其经典部分,汇集为3本《语印》先后推出,形成以人生感悟、人生修养、人生道路为主轴,覆盖面广而又中心突出的正能量传播体系。战友们说,林老传播的红色短信,体现的是老军人不变的本色。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动脑”
“人人都是一支笔,撰写着自己的巨著。1天就是1页,到生命终止,书才算脱稿。”
就在离休当年,林老与他人合作主编《现代武警素质》一书,几年后正式出版。喘息未定又提笔临纸,在紧锣密鼓中,《我这一辈子》一书又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了搜集整理两本书的原始材料,林老先后辗转于北京、陕西、河北、广东、海南等省市,风尘仆仆,从未有一日之闲。
“拓展生命的高度要算好几笔账:知识账、事业账、感情账、健康账,特别是生命之量与质的账。”林老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动脑。”他离休20多年,每天坚持看十几种报纸杂志,文史知识、哲学新论、天文地理、国家建设、世界风云,无所不往肚子里装,被他的学生、好友戏称为“活字典”。
“人为啥活着?这得从生命与人生说起。有了生命,才有人生。生命诚可贵,人生价更高。只有热爱人生,才能赋予生命以更高意义。”2000年,林老身患“不治之症”肌无力,但未能泯灭他热爱学习思考的追求,“活到老,学到老,忙到老,奉献到老”的人生追求没有丝毫改变。病情稍有好转,林老的“脑”运动和“手”运动随即开始,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新书写作之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些年,林老先后历经3次大手术,脾脏也被摘除,但仍在拓展生命意义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前行。剪贴收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言论700多篇、理论文章400多篇,装订成册16本;撰写多篇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文章。
“人可以退休,党性不能退休”
林老在职时为学院选拔教员,一位在外地工作、素质过硬的教员想借此机会调回老家附近的学院工作。这位教员至今还念念不忘地说:“那时整个过程就是按部就班的参加笔试、面试。我没多跑一步路,调过来之后想送点小礼品以表谢意,却被林老婉拒。”
“人可以退休,党性不能退休”。林老说,离休了也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用行动维护党的形象。
林英家的校友于春永至今仍记得,2015年11月陪林老上海探亲之行中,林老事事都在考虑别人。来到朋友预订的酒店,林老坚持要求住普通的标间;他爱干净,外出时喜欢带白手套、穿白衬衫,回来后都是自己洗,别人想帮他坚决不让;出门时想给他收拾东西,同样会被拒绝。
《语印》里记载了一件小事:“我常常把废品悄悄放在她(指废品收购者)的门前,被发现后硬要给钱……我收下,她高兴地离去,我知道她收到了一份尊重。”一位短信接收者感叹:“作为将军、教授,能这样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不能不让人敬佩!”
和林老相处久的人都说,林老这些看似平常的细枝末节,却蕴含着精神操守和人格魅力的光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