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瓦洛佳团队今年 第 83 篇经验贴
来自瓦洛佳21 中传全程班 复试全程班的 飞鱼 师哥
# 目录
一、我的个人基本背景
二、初试复习情况(政治、英语、883)
三、复试复习情况
01.
我的个人情况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个人背景。我本科来自湖南某双非一本,两次报考中传传播学01传播理论与历史方向,第一次的成绩是英语74政治68专业课一107专业课二112共361分, 第二次考纲大改之后的成绩是英语68,政治71,主题写作90,人文社科基础135,共364分。
因为主题写作意料之外地滑铁卢(后来看瓦叔出的分析帖,可能的确是自己扣题不紧)所以再次与中传无缘,后来以复试第一的成绩调剂上江苏师范大学。总体结果虽然不尽人意,但在二战之后总算没有沦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只能说福兮祸兮,在现实基础上以后再继续努力。
在此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过程,着重阐述一下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的经验与心得体会。
02.
初试复习情况
我的备考时间:七月初-初试结束。每日作息:上午9点-12点;下午3点-6点;晚上8点-12点。我属于那种实在起不来的类型,就索性按自己的作息规律调整了一下时间,每天不算起很早但仍旧保证了一点程度的学习时长。
1、公共课复习心得
1.1 政治
因为是二战,所以政治有了一定的基础,总体来说前期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大约8月开始写1000题,9、10月二刷1000题错题部分,11月开始做模拟,背诵主观题(跟着徐涛每天背一个小段),11、12月继续做模拟,复习模拟错题,冲刺时政。
政治我并没有使用多么五花八门的资料,前期与选择题部分最主要的就是肖大大的,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一条龙。
后期主观题部分,11月有参与徐涛公众号上的每日一背和一些线上选择题模拟,并且入手了一套腿姐的热点冲刺讲义,尤其在时政上还是帮助非常大的。私以为不管看多少资料,用多少家的讲义,本质都是对那一套考纲上(外加时政部分)的知识点尽可能地掌握,最终不是拼谁资料多,而是看谁掌握得透,所以真的不需要太冗杂的资料,够用就可以了。
政治的板块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选择题,一个是主观题。 选择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复盘,有一个自己的错题集非常重要,但对于自己积累的每一道错题,不是仅仅将这道题弄懂就算大功告成,而是要知道这道题对应精讲精练(或者你买的其他资料)中的哪一块知识,那一块知识你有没有全部搞明白,有没有盲点,这道题的每一个选项都要过一遍,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把每一个错题都理解到这一步,就算是比较到位了。
因为考选择题归根结底也不是考题,而是考你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到最后你自己脑海中要有整个政治考纲的一个思维导图或者说知识体系,每道题的考察点在哪儿要了熟于心。
除了体系,就是一些犄角旮旯的内容要留心,譬如马恩的著作,领导人的讲话等等,往年都还没考过的内容,今年就要特别注意,因为他很可能会出现在你打开试卷映入眼帘的前几道题目上(譬如2020年的《反杜林论》),这方面可以多看看徐涛的公众号,会特意给你总结出一些容易忽略的点,没准哪条记住了就可以救命。
至于主观题,就是背。但怎么背也有巧劲,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积攒到最后两周,只背肖四,那是万不得已的办法。
我个人是觉得在11月就要每天背一点语料或素材,把繁重的任务量分散,这样到了最后期也便于整合。
答题的素材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从11月跟随着徐涛的公众号的背诵环节,一直到考前的一周,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对于素材积累包括押题都可以覆盖到,到了考场肯定可以写出来东西的。此外,最好自己模拟一到两次,熟悉一下写题的时间感。这样上了考场也心中有数。
一个非常实在的tips:考场实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试题卷上的题号和答题卡上的题号的对应关系。据我所知这次考试有很多人都看错了位置,把前一题的内容写在了后一题的答题框,结果写完之后想改都改不了了。
1.2 英语
个人认为2021届的英语一确实属于这几年来比较难的了,加上是二战,专业课的复习压力又大,就没有花更多的精力在英语复习上,只是按部就班的买了考研真相系列,背单词、做阅读(但是有认真在作文上花功夫),所以最后68分,没有上70,结果不是特别理想。
(1)单词:
重中之重,不过每个人有自己习惯的方法。我自己是一直用app墨墨记单词背的, 因为有一定基础,app的记忆算法也比较好用,所以背起来觉得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有同学觉得自己只用app效果不好或者不能坚持的,还是要结合笔记本和单词书。此外,除了走马观花的背,最好对重点的单词能念出来能默写,这样对阅读和写作帮助很大。
(2)阅读、翻译、完型:
重在分析,有一位老师说得很好,考研阅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题目去找到文章中的对应出题句,基本只要找到,单词和语法的基本功没问题,能看懂,正确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选最贴切原文的答案最准确的答案。这其实可以借助传播学中的信息概念来思考, 做阅读最本质的东西就两点,一是逻辑,二是信息。通过着重观察逻辑词来领会全文的内在意思,然后找到出题句,再比较各个选项给出的信息和出题句的信息的差别,是信息量多了,还是少了,还是增加错误信息,还是重复了冗余信息。当你能捋出每个错误选项的错误之处在哪里,做阅读的正确率一定会上升。翻译、完型和新题型个人认为大同小异,花半天时间看一看相关的答题技巧,然后就靠阅读的基本功做了。
(3)作文:
作文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两点,一是自己积累总结一个确保能套上90%的题目的答题模板,第二是对自己每一个种类的模板都确保有过至少一次限时练习。考研作文并不是真正考察英语作文能力的,实际上就是考验自己能否在紧锣密鼓的考研复习中快速总结出一套最高效的百试百灵的模板。
但是要注意,这套模板不能照抄别人或教辅资料的,应该是在相应资料和课程的基础上自行总结,平时多积累一些阅读文章和公众号的好词好句,融汇进自己的模板中(我自己会用“英文悦读”和“经济学人每日精读”),这样也能看起来有亮点。
我第一年考研作文没有下很大功夫,第二年虽然阅读和新题型部分扣分较多,但作文应该拿到了25分,证明自己的作文学习还是卓有成效的。
2、专业课复习心得(主要为883)
2.1人文社科基础
883这一科,个人对于能考出这个较高的分还是蛮惊讶的,但也的确在复习的时候下了苦功。
总体来说,我认为人文社科基础这一门科目,本质上就是一个通识测试,检验学生基本的文史功底,所以实在是没有定法的一个考试。针对这一年的复习策略,我认为就是在已有的课程和教案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框架和体系,然后将文史哲三科融汇起来,最好还要加上自己的一点点灵光和巧思。
参考书方面,我首先是买了中传指定的那几本参考书(厚厚几大本T T),然后一边看书的时候一边报了瓦叔的白杨班。有一说一,课程设计得真的很不错,几位老师各有风格,备课也十分详实,9、10月真的度过了一段非常享受的文史哲之旅。我还在橙汁老师微博底下去留了好长一段言哈哈~然后她还回我了,开心!
对于这么巨量的复习内容,无论怎样,背诵都肯定是第一位的。我是用瓦叔的背诵讲义加上课程ppt的内容,然后自己做了一些补充,到考前也只来得及从头到尾背过两遍。最后几天还剩几章没有背牢,心里很慌张,生怕墨菲定律灵验,考卷上出现的就是没背过的,因此考前最后十几分钟也还在巩固,所幸最后基础知识部分还是所有的词条都能说上几句了。
然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基础词条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了。其实体系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构建技巧,相应的模型早就在书里面写好了——流派、历史、思潮。
我个人认为,复习883最终的模型,或者说知识体系,实际上就是历史。文学史、政治史、经济史、科技史和哲学史。然后再加上一点传播学中的系统论。
所有的事情都在同一条时间的长河上发生, 横向来看,在不同的节点和阶段诞生了不同的思想和流派,纵向来看,文学、哲学的发展又有着某种发展规律和承上启下的联系,并且受政治、经济等子系统的影响。
而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总伴随着某些主轴(如中国历史中的集权与分权之争,西方历史中的宗教与世俗之争)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时候,其中的一些人因为世界的变化产出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成果,所以文学和哲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就是世界史的内容。这样搭建起自己的一个框架之后,就可以用框架把知识点串起来了。
因为是第一年改考纲,所以我们谁也不知道论述题会怎样出,但我想在答论述题之前,也要从自己的框架中去找寻依托。有意识地记一些出名的语句,然后不一定要遵循标准化答案,可以有自己的思路,但论述时要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完备。除此之外,最好自己再有一些课外的积累,让考官眼前一亮。
比如洋务运动那一题,我因为根本就没有背多少洋务运动,所以我扯了很多其他文明史的知识。第一章节是“洋务运动始末简析”,把我背的名词解释写了上去。第二个小标题是“世界的工业化回响”,再分三部分写了欧陆世界、伊斯兰世界、日本的情况。第三个小标题是“回观洋务运动——僵化的改革,现代的先声”,再从功过两方面评述它。然后引用了《走向共和》里的一些名言。个人感觉是逻辑比较完整的。
然后是文学方面的题,不管是论述还是简答,都最好带有一点文学赏析的意识。比如李白杜甫的那道题,还有牡丹亭那道题,如果能记住一两句原文,赏析就有力度,肯定分就高了。
我在答牡丹亭的时候,用了汤显祖的原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然后用这句话分了三个小标题“因梦生情”,“因情而死”,“因情复生”,再加了一些原文情节,分析他的“至情”理念。只要点是对的,再加上文从句顺,应该能给阅卷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由于是第一次出卷,所以这次883的题还是比较基础,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难。但是我相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平常自己的感悟与积累,会取得不错的成绩的。
图:第二轮背诵时用来自检的词条
03.
复试复习心得
复试方面,真的要好好感谢瓦叔了。因为考完后玩了个把月,出成绩之后又马上开始分心关注调剂的内容,所以真正准备复试的时间不多,纯属抱瓦叔以前的课程ppt、复试班和复试讲座的大腿哈哈哈。
听完瓦叔的复试冲刺讲座之后,清晰地认识到复试的难点在哪里,特别是“说”——要把以前的知识点都重新熟悉起来,还要能够较为自如地面对面交流,还要(在学了半年文史哲,本专业内容属于半放弃)的状态下适当加深,确实比较困难。
因此我决定要参加调剂之后,也是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找调剂,一边准备(可能擦线进的一志愿)复试以及调剂复试。
概括地说,其实也就如下几步:
自己出题,然后模拟口述练习,然后记下关键词。但是要坚持,每天都要练一点点(至少一道题),然后像初试一样按板块归纳题目。对于一些比较前沿和深奥的内容,譬如媒介物质性、新传播研究、媒介与身体,也可以多看看瓦叔的公众号帮助总结,事半功倍。
当你能回答的东西越来越多,你心里也就会越来越有底了。在参加调剂复试的时候,无论是英语问题还是专业问题,都正好是之前结合瓦叔的复试班材料复习过的部分,因此都比较顺畅地回答了, 再次感谢瓦叔的救命分享TUT在几个考研机构之间,仍旧觉得瓦叔的内容最深最全,课程体系也设置地非常有诚意(老师们的履历真的金光闪闪hhh),两年都是报的瓦叔的班,都享受到了非常好的体验。
考研确实是一趟艰苦卓绝的旅程,但是无论结果如何,都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的。备考期间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知道自己生来并非珠玉,然而也不愿放弃打磨与瓦砾为伍”,在此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图:复试准备的一些笔记截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