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炜
人民政协在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在全国人民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进军中,在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工作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邓颖超同志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她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中央妇女部的工作,同部长何香凝真诚合作,联合和组织各界妇女投身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先后担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唯一的女参政员和唯一的女政协代表,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争取国内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曾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辅助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统一战线工作。
出于对周恩来同志的爱戴和敬仰,更是出于对邓颖超的敬重和信任,在1983年的全国政协换届会上,2000多名政协委员全票赞成邓颖超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尽管年事已高,多病缠身,但她仍以满腔的热情,为广泛团结友好人士,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对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倾注了大量心血。
拨乱反正,大力推动为委员落实政策的工作
担任政协主席期间(1983年6月—1988年3月),邓颖超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落实政协委员的政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邓颖超了解到,“文革”中酿成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许多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还没有得到彻底落实。邓颖超很重视这一问题。在其后的政协常委会议上,她提出“牵牛要牵牛鼻子”,把落实政策作为开展全国政协工作新局面的首要任务。她强调为一个人落实政策,可以影响和团结一片人,她发起组织联合调查组先后达30多批,分赴全国各地检查督促。她自己不顾年迈多病,亲自到问题较多、影响较大的上海、天津等城市,有重点地检查、督促。为了细致了解具体情况,她深入到查抄文物仓库查看退赔工作进度。对重点问题,她一再亲自过问,直到完全解决为止。
1984年7月2日,邓颖超在天津视察期间,了解清退“文革”期间查抄的物资情况。
到1987年10月,先后提出要求落实政策的全国政协委员530人,已解决问题的有522人。各地政协委员要求落实政策的有4000多人,绝大部分人的问题业已解决。落实政策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很多委员在落实政策后,决心作出新的贡献。
邓颖超大力推动落实政策工作,开创了政协工作新局面。各地纷纷建立起政协机构,各级政协委员发展到40多万人,全国形成了一支开展统战工作、促进民主建设的巨大政治力量。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开展协商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同时具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人民政协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
邓颖超在担任政协主席的五年期间,全国政协共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17次常务委员会议和25次主席会议,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以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国家财政预决算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政治协商。各有关工作组还举行各种活动904(项)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专题报告77件,专题建议80件,综合材料95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经济建设有关的。在委员提案中,有关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全国政协及其委员通过各种形式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得到国家党政机关与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有不少建议已被采纳,付诸实施,为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加强民主作风建设,广交朋友
人民政协是一条全国性的民主渠道,为了加强民主建设,她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每逢国家有重大政策出台,她都及时向政协委员们通报,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疑虑,与大家充分交换意见,以求达到政治上的一致或基本一致,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批评,开展并接受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每年一次的政协委员有针对性的视察活动;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进行专门调研,委员提案不限时间和人数,委员随时可以就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等。邓颖超更身体力行,多次参加政协小组讨论,听取政协委员们的意见。担任政协主席期间,邓颖超同志经常到机关办公室去了解同志们的工作情况。每次大会和常委会她都到会,倾听委员们的意见,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工作人员考虑到她年事已高,身体又多病,劝她减少几次会议,但是她坚持到会听取同志们的发言。此外,邓颖超还要亲自找外地来京委员交谈,了解各方面的情况。邓颖超特别重视政协的民主制度,她确定除了每次要开小组会以外,还要有大会发言,给每一位委员多一些发表个人意见、见解的机会,以充分发扬民主。
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的一个重要组织。担任政协主席期间,她在出席会议时,很少待在领导休息室,而是打个招呼后,就到群众当中去,大家见到她都很激动,和她拥抱、致意。她经常出现在小组讨论的会场,最常去的小组是港澳组、妇女儿童组、民主党派组、文艺组。
由于邓颖超重视充分发扬民主,六届政协期间,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非常踊跃,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提案建议,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政协工作中,邓颖超常常告诫工作人员,要广交新朋友,但不要忘记老朋友,更不可人走茶凉。人民政协不怕“大”,不怕“杂”。为了增进在京委员间的接触了解,在邓颖超的提议下,全国政协每月举办一次委员活动日,除现任委员外,每次都邀请退下去的往届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机关的同志一起参加。
邓颖超对政协工作制度建设的贡献
一年一度的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和几次政协常委会,邓颖超都精心准备,亲自主持会议,还参加小组讨论会。她倡议建立了主席办公会议,和二十几位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们定期在一起办公,建立了政协的集体领导制度。她提出,政协机关工作应该活跃起来,同志间要加强联系,要发动政协机关各部门的同志,学会广交朋友,和委员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不要等到开会时才见面。主席、副主席之间,秘书长、副秘书长之间和常委、委员之间的关系应密切,要经常接触,增进友谊。根据她的意见,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分别联系政协的二十几位副主席,政协机关的干部分别联系政协常委和委员,这就大大密切了政协委员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政协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倾听各方面意见,提高办事效率,在主持六届全国政协工作期间,邓颖超还对政协提案工作进行了改革,她说:“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不要等下次会议再提出交待。委员们随时提出提案,我们随时处理,处理不了也要让有关机关给我们答复,我们通知提案人,也不一定等大会开始集中提。希望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政协工作以及各方面有意见、有建议,可以随时提出,寄到全国政协。”由于她的努力,委员们的提案工作有了很大改进,基本上做到及时处理及时答复,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邓颖超还十分注意推动地方政协的建设。在她的关心、促进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2000多个县都建立和健全了政协机构,各级政协委员发展到41.6万人。
▲1986年2月20日至27日,全国政协召开全国地方政协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指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应当经常化和制度化。图为邓颖超会见出席会议的地方政协负责同志。
1988年,邓颖超从政协主席的职务上退了下来。她认为:“让比较年轻的同志来接替工作,有利于政协组织保持旺盛的活力,有利于统战和政协工作不断发展,也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闭幕后,人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邓颖超。她没有功成名就后的得意骄矜,也没有退出岗位后的伤感失落,当大家请她先退席时,她却站在会场口,一个一个和常委们握手告别。她是那么谦恭真挚,潇洒豁达,把最真挚的祝愿,把最殷切的期望都通过这最后的握手送给了比她年轻的同志。这是邓颖超的风格,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胸怀,这是一位战士赤胆忠心的表白!
邓颖超担任政协主席期间,为开创政协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谦虚态度更在她最后退出领导工作时,画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出色的句号。(2013年11月)
本文节选自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65辑,2014年8月版。原标题为《辉煌的十六年——记周总理去世后的邓大姐》。作者赵炜,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37年,曾任六、七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