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明代福建著名文史学家谢肇淛

明代福建著名文史学家谢肇淛

明代福建著名文史学家谢肇淛在明代文坛中,谢肇淛算是一个出色的人物,他不仅工诗善文,而且对乡邦文物也有相当研究,他的著作在今日还有研究价值。少承家教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

明代福建著名文史学家谢肇淛

肇淛平日反对空谈,一切要实地视察。他是一个旅行家,自入仕途以后,曾游四川、陕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所有名山大川,高如峨眉,秀如天都,险如太华,大如终南,奇如金山,巧如武夷等,他皆实地登临。他热爱祖国山河之美,多发为吟咏。尤其对福建名胜,如太姥、支提、玉华、九峰等,他都不怕困难,亲自上攀。他曾说:“游四方名山,无险不历。”从实际而言,他的旅行经验,不下于徐霞客。

曾著《五杂俎》

他于书无所不窥,凡诸子百家、医卜星相之学,尽皆涉猎。他曾著一部《五杂俎》,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史和科学小品札记,内容包罗万象,记事翔实,较之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并无愧色。此书立足福建,放眼四方,富有乡土文献色彩。

《五杂俎》分天、地、人、物、事五部,共十六卷,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地理、水利、物产和工艺等一些逸闻记载。

在《天部》中,他回忆田家四时占候谚语,这是根据各地老农经验记录的。他又记福州的天灾情况,“余旧居九仙山下,宅外有柏树。每岁初春,雷必从树旁起,半被焦灼,至如炭云。”又说:“闽中无雪,然间十余年,亦一有之……万历己酉(1585年)二月初旬,天气陡寒。俄而雪花零落如絮,逾数刻,地下深几六七寸,童儿争聚为鸟兽,置盆中戏乐。故老云:数十年未之见也。”

在《地部》,他提及福州之地理形势似南京有三:“城中之山半截郭外,一也;大江数重,环绕如带,二也;四面诸山,环拱全城,三也。”他统计福州城内外温泉共十五处,而其一在汤门外,最小而极热,谓之“杀狗泉”。他又进一步观察说:“诸泉皆作硫磺气,人有疥者,浴之辄愈。竹木浸一宿,则终不蠹。”他详记万历己酉(1609年)夏五月廿六日,建安山洪暴发,溺死数万人。“翌日,水至福州,天色晴朗,而水突至,西南门外,白浪连天。建溪浮尸,蔽江而下,又有连楼屋数间,泛浮水面。其中灯光尚荧荧者,亦有儿女尚有啼哭声者。其得人救援,千百中无一二耳。”如此生动记载,为他人笔记所未有,是当时最详尽、最具体的自然灾害记载。

在《物部》中,他记载万历壬子(1612年)十月,熊见于福州屏山。又福清石竹山多猴,千百成群。又盛称福州带鱼价廉物美,莆田江瑶柱(即干贝)味之佳。又介绍昔人以闽荔枝、蛎房、子鱼、紫菜为四美。他又举出蟳、蟹之名,为他省所无。

肇淛对于医学,亦颇涉猎,如介绍福州良医薛子勉用苏子、萝菔子、栀子、香附治寒痰的故事;又推崇齐公宪三代治小儿病,天下治小儿医无人能及。大力扭转了古人将医生列为方技之类的看法。

在《人部》中,他还重视当时的良工巧匠,并加赞扬,如木工徐杲仅凭目测,“不闻斧凿声,就能为内殿更梁换柱,后来官至工部尚书”。又有蒯羲、蒯刚、蔡信、郭文英都不见于史书,只以木工巧艺,官至工部侍郎。这些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不见于史书,独赖肇淛记载,我们今日才能知其技能。

探奇访胜

肇淛还提倡爱护文物和古迹,他是诗人徐火勃的外甥。两人情趣相同,经常在福州附近探奇访胜,遇有废寺残墟,他们都以诗凭吊,促有关方面兴修。肇淛著有《小草斋诗集》,其中有关的名胜题咏最多。鼓山涌泉寺在明末残破得非常厉害,只有数个僧人居住,经他作诗敦请当局修复,最终达到目的。今日涌泉寺金碧辉煌,肇淛之功值得一提。福州其他胜迹,通过肇淛的艺术描绘,确使山林生色不少。

他的诗雄迈苍凉,既善赋咏,尤深寄兴,而“法海寺”“涌泉废寺”二首,尤脍炙人口。后法海寺亦继涌泉寺之后修复,与作诗赞诵之功,不无有关。肇淛还与徐火勃二人将《三山志》刻板寄藏于法海寺。当时福州诗坛在万历时渐趋衰落,赖肇淛与曹学佺、徐火勃等人倡导,四方仰为砥柱人物。

肇淛卒于天启四年(1624年),著有《五杂俎》《滇略》《方广岩志》《福州府志》《文海披沙》《太姥山志》《小草斋诗集》《长溪琐语》《支提寺志》《宴游集》等。(林恩燕)

上一篇: 高考科类1-文史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从985掉到211,江西多名600分考生沦落到征集志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