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大同日报数字报

大同日报数字报

大同日报数字报本报记者赵永宏“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将燕、赵、秦等长城连接,包括连接了高柳塞、武州塞并高阙塞,所连接的高柳塞与武州塞称‘紫塞’,大同以北的秦长城被史书称作紫塞。

本报记者赵永宏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将燕、赵、秦等长城连接,包括连接了高柳塞、武州塞并高阙塞,所连接的高柳塞与武州塞称‘紫塞’,大同以北的秦长城被史书称作紫塞。被称作‘塞’的长城沿袭至汉,汉在嘉峪关西修筑的长城称‘汉塞’,‘塞’又沿袭至北魏,北魏在大同盆地盆沿上修筑的闭合长城称‘畿上塞围’……”7月16日,大同长城学会为我市长城文化学者刘志尧新书《紫塞遗珠——刘志尧文史论丛》举行了研讨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以及大同长城学会、左云长城学会长城文化学者近40人对该书进行了研讨。

《紫塞遗珠——刘志尧文史论丛》是刘志尧近十几年撰写的有关大同长城研究性论文合集,经过3年多时间整理、编辑而成。全书共收录36篇论文,近30万字。这些论文具有较高的史料学术价值,大多数在国内知名长城类刊物发表,多次在全国性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昭君文化高端学术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获奖。是日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紫塞遗珠》进行评价认为,刘志尧是一位勤奋创作、精于研究、坚持考察、谦虚严谨、淡泊名利的“长城人”,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都坚持在长城一线实地探访考察。十年考察路,也是历险路,也是身体素质“全面检验”路,和刘志尧多次考察的左云长城学者李日宏、高海泉、刘溢海是刘志尧这段人生经历的见证者。在他们的心中,刘志尧是长者、老师,更是朋友,他的言行无形中影响着他们一直向前。

刘志尧经常联系的专家教授达上百人,每有新的研究心得,他总会及时与他们交流分享。每年,刘志尧都要赴全国许多地方参加高端学术研讨会,虽然他现在已年近七旬,但只要钻入学术的氛围,他又像年轻人一样异常活跃,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在《紫塞遗珠——刘志尧文史论丛》这本书中,有一些文章是他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时记的笔记。听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的演讲,他速记整理了8000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城文化》;听昭君文化研究会原秘书长郝诚之的即兴演讲,他速记整理了8000字的《由昭君文化论坛想到的》,郝诚之先生为之感动地说:“比我自己写的还要好!”在《紫塞遗珠——刘志尧文史论丛》研讨会上,刘志尧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文化学者吴天有动情地说:“刘志尧老师的精神影响着我,现在,为了寻找第一手资料,每天,我都会从云冈区坐好几路公交车到市图书馆查阅资料,并把有价值的资料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在电脑文档里。”

在刘志尧的人生字典里,不讲究吃穿,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几十年如一日,他都坚持每天阅读两小时,如果遇到自己中意的书,他都要买下来。他精读《四书五经》《淮南子》《史记》《穆天子传》《山海经》,泛读《二十五史》,涉猎之广,研读之深,令人敬佩。在他看来,《左传》《史记》《淮南子》对他从源头研究长城有很大的帮助。刘志尧的读书与治学精神影响着年轻人。左云青年诗人冀利芬受其影响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她也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坚持每天记日记。

刘志尧是左云文化的“活字典”。研讨会上,我市长城文化学者认为,从文化行者到文化学者,从研究学问到实地探寻,从人文考察到开发建议,刘志尧真正尽到了学者的担当。

上一篇: 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
下一篇: 文科教育为何也重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