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世纪》杂志创刊26周年

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世纪》杂志创刊26周年

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世纪》杂志创刊26周年王安忆、陈子善、秦文君、汪寿明、吴孟庆、沈祖炜、熊月之、郭志坤、戴建国等9位新老馆员共聚一堂,畅谈杂志历史与未来发展。

7月23日下午,《世纪杂志创刊26周年编辑出版工作座谈会在上海文史研究馆菊生堂举行,王安忆、陈子善、秦文君、汪寿明、吴孟庆、沈祖炜、熊月之、郭志坤、戴建国等9位新老馆员共聚一堂,畅谈杂志历史与未来发展。

《世纪》杂志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文史双月刊,创刊于1993年7月。该杂志“以一个100年历史为时间轴线,以现当代史为横切面来挖掘史料”,以第一手资料披露中国百年重大历史事件内幕、介绍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和趣闻轶事。

文史杂志是c刊吗_《文史杂志》_北京文史杂志

《世纪》编辑出版座谈会现场

亲历、亲见、亲闻

《世纪》杂志刊载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的回忆文章,如近两年独家刊发的《姑姑贺子珍的沉寂岁月》、《我认识的王海容》等原创文章因传主本人的特殊身份(毛泽东亲属、70年代初政坛风云人物)、作者的权威性(朝夕相伴35年贺子珍亲侄女贺小平口述文章、在国务院参事室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王楚光)和细致鲜活的细节而广受欢迎,受到社会各界包括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珍贵史料。

文史杂志是c刊吗_《文史杂志》_北京文史杂志

2019年出版的《世纪》

《世纪》副主编崖丽娟在座谈会上表示,和市场上诸多可读性强、但真实性有待商榷的“戏说”性质回忆录、口述回忆不同,《世纪》杂志发表了大量“亲历、亲见、亲闻”文章。杂志依托文史馆馆员的文史专长,请这些本身已是大家名家、阅历独特的馆员撰写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2013年7月《世纪》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上海市文史馆正式成立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编撰《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目前已出版16本,分别是姜义华、邓伟志、汪观清、陈绛、童祥苓、杨小佛、颜梅华、刘耋龄、吴彤章、林丙义、曹圣洁、丰一吟、沈寂、邹逸麟、高云龙、胡振郎的口述历史。其中的精华内容也陆续选刊于《世纪》杂志“口述历史”专栏中,作为一项重要成果向社会展示和介绍。

《文史杂志》_文史杂志是c刊吗_北京文史杂志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世纪》的“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刊发了国防大学谢武申研究员《听参谋长谈解放南京上海战役》、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郝铁川《南京解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解放》、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云教授《张承宗与地下市委秘密联络机关“丰记米号”》、上海市档案馆陈正卿研究馆员《军统上海站长在黎明前起义》等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世纪特稿”,则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以“亲历者”“见证者”身份回顾改革。如《我主持三次中日经济论坛》和《洋山深水港:从论证到一期工程》的作者周瑞金先生、归墨先生均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的文章对内幕作了详细披露。而《记录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台前幕后》一文,作者吴松营先生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是邓小平视察深圳谈话的记录者,并参与策划首发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系列宣传报道工作。

据崖丽娟介绍,《世纪》杂志一年发行量在12000份左右,读者群相对稳定,除文史爱好者和文史学者外,还包括全国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及部分外省市政协委员及党政机关和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部分统战工作人员,以中老年知识分子为重。2001年起北京在职部分副部级以上干部也阅读《世纪》,使《世纪》成为为数不多能进入中南海的刊物。

她还介绍了《世纪》杂志近年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自2017年起与澎湃新闻合作开辟的‘《世纪》专稿’点击率普遍较高。2018年7月,《世纪》杂志还与澎湃新闻网、观察者网举行了新媒体战略合作签约交接仪式。2018年第五期由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陈正卿撰写的《药商王康年盗骗志愿军货款真相》一文以扎实的史料和考订驳斥了网络间流传的‘王康年一案纯属刻意制造的惊天冤案’的不实之论,还原历史真相,在澎湃新闻的总点击量超过101.8万,成为爆款。”

“‘亲历、亲见、亲闻’是我们的特色,侧重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是我们的风格,我们要为后人留下信史,信史经得起‘打假’。”崖丽娟说。

北京文史杂志_文史杂志是c刊吗_《文史杂志》

《世纪》创刊号

求真、稳妥、重细节

《世纪》编委会主任沈祖炜馆员指出《世纪》与其他文史刊物相比有四个特点:一是“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特色鲜明;二是反映文化界的情况较多;三是既讲故事,又有一点理性的思考;四与一般史学论文相比,很重视细节。“我们的馆员队伍中,很多都是文化界人士,他们讲的故事,细节很多,都是透过个人的叙事来反映重大历史的存在。”沈祖炜说。

作家、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秦文君表示非常喜欢《世纪》中的老照片,因其有神采;她还提到最新一期《世纪》刊登的《我在恩师梅兰芳家学戏的日子》(舒昌玉口述,沈飞德、章洁采访,章洁撰稿)一文细节生动,如作者回忆顾宝森先生说梅葆玖儿时不爱学戏的片段,“有时真实比虚构更传神”。

《文史杂志》_北京文史杂志_文史杂志是c刊吗

《世纪》2019年第4期封面

历史学者熊月之谈了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世纪》文章。如早在1990年代发表的《揭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流传之谜》,辨析一度广为流传、被当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之一的有关解放前外滩公园门口曾竖过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一事,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又如近年发表的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口述回忆系列,为我们了解杜月笙对京剧文化的热衷、破除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他认为《世纪》杂志最重要的特色在于“求真”和“稳妥”。所谓求真,就是不人云亦云,敢讲真实的故事,不冒进,也不守旧,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他指出《世纪》今后可进一步挖掘的题材还很多,例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的社会生活、上海民间还保存的老照片的等等。

著名作家、同为文史馆馆员的王安忆谈到,《世纪》应该担当起展现事实真相的任务。她提及多年前在新加坡,曾有一位自称张爱玲母亲闺蜜的人找到她,想把手上的照片交给值得信赖的人,请对方写一篇文章。后来这个线索经过追踪和披露,揭示了此前不为人知的张爱玲与母亲交往的细节。“不要忽略小人物的亲身经历,因为他们的经历在某个时刻突然会让我们窥见一个大的时代。”王安忆说。

汪寿明、吴孟庆、郭志坤、戴建国、陈子善等几位上海文史馆馆员也相继在发言中为《世纪》杂志的发展出谋划策。与会者表示,“亲历、亲见、亲闻”是《世纪》的特色,通过有血有肉有价值的口述和细节,补足正史和宏大叙事所不能涵盖的丰富内容,是应该坚持的良好传统;同时也要守正创新,避免同质化,做到平实而不平庸,并期待更多佳作的出现。

上一篇: 壹点号周榜:文史体育健康…这些爆文都有啥共同点?
下一篇: 复旦插班生有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