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聚焦】阜新有一位民族文化的虔诚守望者

【聚焦】阜新有一位民族文化的虔诚守望者

【聚焦】阜新有一位民族文化的虔诚守望者记市著名民族宗教文物和文献收藏家、鉴赏家、民族文化学者海春生

海春生自幼喜爱读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宗教方面的书籍,这使他对民族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慢慢形成了爱琢磨、爱研究的良好习惯。

2000年夏天,在阜蒙县建设镇一个名叫八爷府的小屯子,海春生用120元钱从一位老人家手里收了一个清中期庙里喇嘛念经用的法铃,喜欢的不得了。这成了他的第一件藏品,他也自此踏上了收藏之路。为了收集藏品,他跋涉万里,遍访全国各地及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磨破嘴、跑断腿的经历数不胜数,他的藏品中有近百张史料中根本没有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阜新近代名人根普勒的照片十分珍贵,当时为了得到这张照片,他先后往一户农民家里跑了十几趟,最后才感动老人家。多年来,他几乎把每一分钱都花到了收藏上,起初是喜爱,渐渐地越发体会到了收藏的意义与乐趣,也正是通过收藏,促使他更加深入学习和了解了更多的民族历史文化。

“我收藏的东西绝不是为了再卖出去挣钱,而且只收藏与民族历史文化有关的东西。”海春生讲,“收藏是一种心灵感受并融入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每件文物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都会给我们传递先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活动轨迹,因而令人为之心动。它们所泛射出的朴拙自然之美,让人在欣赏之中,与先人进行着跨越时光的交流、对话,从而领略一种无尽的遐思和陶醉。”

省文史馆馆长什么级别_省文史馆员是副厅级_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级别

省文史馆员是副厅级_省文史馆馆长什么级别_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级别

创建蒙藏佛教文化博物馆捐赠

助立蒙医药文化博物馆

每得到一件喜爱的老物件,海春生都视为珍宝。日积月累,他收藏的各种老物件渐渐多起来,直到2010 年,藏品已接近3000 件。这时,他开始有了想开一家博物馆的想法,想把所有这些“文化”展示出去,弘扬家乡的地域文化,并永远留给后人。2011—2014 年,他用近3年的时间自筹资金,创建了全国首家民办的反映蒙藏宗教文化的博物馆。

2014年7月20日,阜新蒙藏佛教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位于塔子沟风景区内,首批入馆展出的2000多件藏品,分为法器、造像、经卷、服饰、生活用品等十余个系列,这些藏品不仅展现了蒙古族地区的灿烂文明及辉煌历史,更为研究蒙古族地区的宗教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春生讲,把博物馆建在塔子沟风景区内,目的是想让它成为景区一处人文景点的同时,与民族宗教文化相映生辉,并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一份属于全社会的文化遗产。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海春生结识了辽宁省蒙医医院院长陶淑霞,经过交流,两人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医药共有的热爱激起了强烈共鸣。第二天,海春生决定一次性将自己收藏的1200余件蒙医药古籍文献、医疗器械、医学唐卡、医药标本等全部捐献给辽宁省蒙医医院。

2015年11月,辽宁省蒙医医院成立蒙医药文化博物馆并聘海春生为馆长,博物馆的成立对蒙医药文化起到了保护与传承的双重作用,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领导高度重视,也引来了国内外众多业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寻找遗世古籍唤醒大众内心的文化记忆

文化承载历史。在收藏与整理的过程中,海春生逐渐发现,民族文献往往比器物更加珍贵,文化研究的意义重大,因此他开始侧重民族文献古籍的抢救、保护、收藏、整理工作。2014、2015年,海春生先后倡导成立了阜新市地域文化研究会、阜新市民族古籍文化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长。

说到古籍收藏,海春生讲述了一个让他颇为得意的故事。

2015年春天,他得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有一个人在卖古书,便急匆匆前往,当时那个人盘坐在桌子上,把两袋子泛黄的古书、旧书一股脑儿地倒出来,全都是线装毛头纸蒙文手抄书,多为医学和文学类。海春生一看,如获至宝,将其全部买回。回到家后,他在两袋子的古籍中发现了一本很特别的“小册子”,上面的“老蒙文”字体工整漂亮,再一看内容,竟然是尹湛纳希的作品《一层楼》!

海春生的心怦怦直跳,尹湛纳希是清代著名的蒙古族文豪,有“蒙古族曹雪芹”之称,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他的作品是蒙古族文学宝库、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而这一年又恰逢尹湛纳希所著《一层楼》成书150年。尹湛纳希纪念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都对这一重大发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从书中的蒙文用字习惯等方面判断,认定这是迄今发现尹湛纳希《一层楼》最早的“抄本”,也不排除是尹湛纳希“手稿”的可能。这本古籍的发现,成为蒙古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广泛开展文化传播用文物古籍

讲好阜新故事

2015年11月25日,由市政协和市社科联联合主办的“传承文化、珍藏阜新——收藏家海春生民族古籍藏品研讨峰会”在阜新宝地温泉城举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收藏家协会以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辽宁省内的专家、学者共130多人参加。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无不对当天展示的各类民族古籍藏品感到震撼、感动。他们不仅为眼前展出的300多册极其珍贵的民族古籍感到震惊,也为阜新地区丰厚的地域特色文化而感到震撼,更被时年36岁却拿出近15年心血抢救性收藏民族历史文化典籍的海春生而深深感动。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央视鉴宝栏目专家叶星生深有感触地讲:海春生倾其所有热爱收藏,丝毫不是为了商业利益,丝毫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挖掘整理家乡的历史文化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席特•官布扎布和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额日很•巴雅尔以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周炜等也一致认为,海春生能够保护这么多的珍贵民族古籍资料,让人感到非常震惊,这些资料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6年7月,为有效保护海春生收藏的珍贵古籍文献,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政协成立了文史馆,并聘请海春生为首任馆长。馆内收藏了海春生珍贵古籍文献6000 余册,涉及历史、宗教、文学、历算、蒙医药等方面的蒙文、藏文、满文、锡伯文古籍。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图书馆、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鉴定与评价,馆藏藏品具有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多为珍本、善本和孤本。

2016年8月2日,海春生代表市政协文史馆携其精品藏品应邀参展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时任市政协主席李国强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为展会揭幕。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副部长斯塔等领导参观了展览。开幕会上,海春生被聘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此次展览共展出其涉藏珍贵古籍文献200余册,海春生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无偿捐赠涉藏古籍文献81函。郑堆在致词中讲,“海春生先生热爱民族文化事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藏品收集工作,特别是在蒙藏古籍文献收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不愧为民族文化的虔诚守望者”。

2017 年5 月9 日,在海春生的积极推动下,由市政协、北京民族文化宫主办,中国民族图书馆承办的“墨香遗珍——辽宁省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藏北京木刻版蒙藏文古籍珍品展暨阜新地方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民族图书馆开幕,展期近1个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国“科技活动周”都在这一时间段内举行,每天接待参观者达万人之多,有效地宣传推介了阜新地方文化和阜新这座城市。

2017年5月31日,海春生向西藏大学捐赠北京木刻版藏文古籍仪式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长西热桑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扎西才让、中国民族图书馆副研究员先巴等出席了捐赠仪式。捐赠仪式上,海春生向西藏大学无偿捐赠了清代北京木刻版藏文文献20部。西热桑布真诚表示,这些文献填补了西藏地区馆藏文献的空白,具有历史性意义,并向海春生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致敬。

2017年7月10日,海春生向青海民族大学捐赠藏文古籍文献仪式在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举行。会上,海春生无偿向青海民族大学捐赠藏文古籍文献155 函、刻板文物100 件,并为藏学院全体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古籍研究讲座,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7年7月11日,海春生先生向青海师范大学捐赠北京版藏文文献仪式在青海省师范大学班禅研究院举行。仪式上,海春生说:“本人无偿向青海师范大学捐赠藏文古籍文献200函,愿这些古籍文献能在该院发挥作用,也为古籍文献的保护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2017年11月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主办的第二届蒙古文文献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隆重启幕,这是蒙古文学术界最高级别的研讨会。开幕式上专场展出了海春生所藏蒙古文古籍文献112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对展品的文献价值、研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7年11月18日“辽宁省阜新市政协文史馆成立一周年座谈会暨中央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文献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在我市举办,市政协文史馆不仅成为两所大学的历史文献研究基地,也为高校服务地方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几多奉献。海春生就这样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以及民族文化事业,默默地奉献着……他说,他作为家乡培养出来的一名收藏家、鉴赏家和民族文化学者,想做的和该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

上一篇: 【上海理工大学】翻译硕士MTI考研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真题分析&备考指南
下一篇: 今天,她们打翻了一坛名叫“美文”的酒,醉人心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