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在中国著名侨乡江门市开幕。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等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云集论坛,围绕“华侨文化与高水平开放”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江门有几张重要侨乡名片,例如开平碉楼、侨批、陈白沙和湛若水的理学传承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倩表示,“不难看出,江门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开发新的旅游景点赤坎华侨古镇,对侨批做了《侨批中的党史》研究,在博物馆中传播侨文化和本地文化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倩。
今年9月,暨南大学新生训练营港澳台侨学生江门研学活动中,2600多名港澳台侨新生来到江门各县(市、区),探访侨乡发展,学习侨文化,通过科普教育、非遗文化、科技创新、红色传承和乡村振兴5条研学线路,加深了对侨文化的理解,领略华侨华人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认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是“侨校+侨都”合作项目的重要实践。
江门市如何讲好华侨故事?刘倩认为,首先要走国际化传播路线,打出江门的世界名片 ,通过游戏出海、寻根服务出海、文化出海、艺术出海、新媒体矩阵出海等新手段新方法做国际传播。例如岭南画派的传人遍布全球,相关的展览和研讨会从文化研究、艺术讨论和学术交流角度能够很好地促进华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通过新媒体技术,助力博物馆文化传播,用“科技+文化”点亮江门的世界名片。在广东省人⺠政府参事、广东省委统战部原一级巡视员林琳的对华侨文化遗产做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刘倩建议做出面向全球公众的“线上寻根”博物馆数据库查询系统,结合VR、AR等技术,对碉楼等古建筑、族谱等文物做数字化转化和展陈,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线上寻根”服务。
最后,她建议发掘本土故事,做好保育、传承和活化。例如对陈白沙、湛若水“江门学派”的故事做更多的传播。
【文字】南方+记者 张泳渝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
【作者】 张泳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