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杜泽逊:以开放的理念办好《文史哲》

杜泽逊:以开放的理念办好《文史哲》

杜泽逊:以开放的理念办好《文史哲》今年,杜泽逊有了一个新身份——《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主任。自1951年创刊以来,《文史哲》始终恪守“学者办刊,造就学者”的原则。《文史哲》首任主编

今年,杜泽逊有了一个新身份——《文史哲》杂志编辑部主任。

自1951年创刊以来,《文史哲》始终恪守“学者办刊,造就学者”的原则。《文史哲》首任主编正是当时山东大学“八马同槽”中的杨向奎。而在杜泽逊之前的主编王学典,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

文哲史期刊_文史哲期刊投稿_文史哲投稿

杜泽逊觉得,《文史哲》与科研项目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干项目,组织一个队伍,这个队伍本身是稳定的,也就相对封闭。而《文史哲》始终是开放的,定期公开,你发表了谁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哪个单位的?文章讨论了什么问题?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

《文史哲》的编辑工作与古籍整理研究有着共通之处。杜泽逊告诉记者,《文史哲》从内容上偏向古文、古史、古哲,其中会引用大量古籍和文献资料。引用古籍的版本好坏会影响文章的准确度和学术品位。“我以前也做过《文史哲》的外审专家,对文献引用这方面是很留心的。”此外,因为《文史哲》包含的文章常涉及不同领域,需要在专家库中寻找合适的专家审稿,而杜泽逊在古籍整理过程中也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打交道,在找专家这方面有自己的心得。“《文史哲》是开放的平台,稿源开放,审稿专家开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思广益地把它办好。”

《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也是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被称为“学报之王”。这也让杜泽逊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把《文史哲》的高质量、高水品维持下去,就需要让人家把最前沿的成果拿过来,要持续不断地做这项工作,我的打算就是继续保持《文史哲》的特色,萧规曹随,率由旧章。”

《文史哲》获得学界赞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的传统。创刊之初,《文史哲》就有每期尽可能推出一个新作者的要求,也因此使一大批著名学者在《文史哲》刊发了他们的处女作、成名作或代表作,如李泽厚、庞朴、李希凡,等等。对此,杜泽逊认为,扶植新人是《文史哲》的优良传统,在做法上就是不把年龄、地位,而是把稿件质量作为用稿与否的首要标准。“韩愈说‘闻道有先后’,他年龄比我小,但水平高,按韩愈的说法,就要‘从而师之’。《文史哲》用稿也是如此,只要成果是优秀的,不管年龄资历,该怎么录用就怎么录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

事实上,《文史哲》的作者群已在迅速年轻化。杜泽逊认为,这展现出了《文史哲》与时俱进的一面。“我觉得中生代的青年专家很适合写这些具有创造性的文章,我们作者队伍的年轻化也符合学术界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刻意做出来的。”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梁雯 贾馨儒 杨庭栋)

上一篇: 喜讯:宫承波教授获聘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下一篇: 中国抗日战争小说的历史回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