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前言:本大纲与《宁波大学2014年版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相配套.本大纲从2014级起开始实施.院长签名:陈君静《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1《中外经典影视编剧与创意》课程教学大纲14《中外文学与文化比较》课程教学大纲17《汉语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92.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平台课程22《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24《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7《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32《古代文学3》课程教学大纲38《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43《古代文学4》课程教学大纲46《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49《古代文学1》课程教学大纲52《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55《基础写作》教学大纲(非师范)58《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61《应用写作》实习实训课程(及见习课程)大纲64《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66《美学》课程教学大纲69《现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72《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743.汉语言文学方向80《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80《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81《学年论文》课程教学大纲83《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85《原创写作》课程教学大纲88《原创写作》实习实训课程(及见习课程)大纲91《汉语史》教学大纲93《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大纲97《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100《唐宋词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03《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06《红楼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09《中西文学因缘》课程教学大纲111《训诂学》课程教学大纲113《方言学》课程教学大纲118《近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120《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23《先锋小说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26《汉语音韵学》课程教学大纲1294.戏剧影视文学方向141《编剧理论与实务》实习实训课程(及见习课程)大纲141《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144《文学母本与影视改编》实习实训课程大纲147《文化创意经典案例解析》课程教学大纲150《文化创意与文案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53《当代电影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56《中国当代影视传播案例》课程教学大纲159《影视剧本创作》实习实训课程(及见习课程)大纲162《影视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65《影视美学》课程教学大纲168《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71《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72《学年论文》课程教学大纲174《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176《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大纲178《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181《中国当代影视传播案例》课程教学大纲184《中西经典戏剧》课程教学大纲187汉语国际教育方向190《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90《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192《学年论文》课程教学大纲194《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195《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198《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教学大纲200《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202《汉语语法修辞》课程教学大纲205《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7《对外汉语词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209《汉字与汉字教学》课程教学大纲211《普通话训练与考级》课程教学大纲214《篇章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217《应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19《对外汉语微格教学》课程教学大纲223《方言学》课程教学大纲225《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27《〈论语〉导读》课程教学大纲229《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331.学科大类课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50J02A英文名称:AdvancedChinese学分:2周学时:2总学时:34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中语文所属团队/团队方向:中文课程负责人:**珍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任务《大学语文》是面向非中文文史(语言)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文质皆美的优秀作品,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在传授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通过多个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和信心,激发出自觉意识和责任感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学习本土优秀经典文本,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获得民族自信。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并把握经典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能阅读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4、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好文章,认识经典文章的妙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日常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将在重点解读、鉴赏名家作品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课外书目,推介相关网站,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学时数(节)课外学时数(节)课堂教学学时数自主学习学时数第一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汉语的质地第二单元汉语文学的长河一《诗经》中的文学传统第三单元汉语文学的长河二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第四单元汉语文学的长河三鲁迅小说的现代性第五单元汉语中的译文:西方经典悲剧赏析第六单元写作中的他山之石:领会名家散文的立意与构思合计3446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序号考核方式成绩比重(%)期末考试70课堂出勤、讨论10平时写作作业20合计100%注:期末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察学生的文学积累、文本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张新颖文贵良:《大学语文试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沈启无编:《大学国文》,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撰写人:胡苏珍审核人:任茹文制定时间:2014年9月《文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51S01A学分:3周学时:3总学时:54开课学期:春季开课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英文名称:TheGeneralityChineseLiteratureClassics适用专业:法政文史学科平台课程类别:大类平台课课程修读条件:无网络课程地址:课程负责人:**刚所属基层学术组织:中国文学二、课程简介《文学通论》是法政文史学科平台的必修课,旨在通过中国文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提炼中国文学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十大主题和精神取向,为今后学习法政文史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培养人文情怀。为此,选取南志刚、赵树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通论》作为教材,以历代文学作品分析为主体,让学生领略温柔敦厚、劝惩教化、闲逸情怀、天人合一、发愤著书、文如其人、善恶因果、忧患意识和家国之思等。 《文学通论》属于学科平台课程,不要求先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以历代文学作品分析为主,提炼中国文学精神。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国文学的道德操守和现实关怀,生命姿态和艺术表现,情为动力和真为尺度,公正理想和艺术畅想,民族灾难反思和美丽家园的眷恋等文学精神,培养传统人文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学会分析文学文本。 知识目标:掌握中国文学的十大精神传统;了解每一种文学精神的历史流变情况,背诵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文学文本,并通过拓展阅读和超级练级增强理解。 能力目标:学习分析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不同文体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精神”主线分析方法,解读中国文学作品。 素质目标:培养人文情怀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温柔敦厚:儒家诗教传统(6课时) 第二章 劝惩教化:儒家文学功用(5课时) 第三章 闲逸情怀(5课时) =第四章 天人合一:人格文风的辩证统一(5课时) 第五章 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的情感释放(5课时) 第六章 文如其人:人品文风的辩证统一(5课时) 第七章 善恶因果:社会伦理的文学诉求(5课时) 第八章 团团圆圆:世俗理想的艺术补偿(5课时) 单元讨论:(3课时) 《西厢记》杂剧的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荣归,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明末金圣叹的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则砍去第五本的大团圆结局,以张生“草桥惊梦”作结,崔、张二人并未团圆。这两种不同的结局,你认为哪个更为可取?谈谈你的看法。 第九章 忧患意识:忧国忧民的济世精神(5课时) 第十章 家国之思:终生不渝的故园情结(5课时) 注:每章后有3-4个作业思考题,有5-6条拓展阅读和3条超级练级,供学生进一步学习之用题。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序号 考核方式 成绩比重(%) 作业20 讨论20 期末考试50 合计 10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文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 参考书 撰写人: 审核人:任茹文制定时间:2014年9月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 课程编号:050D03A1 学分:1 周学时: 总学时:4 开课学期:1.1 开课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法证文史学科大类 课程类别:大类平台课 课程修读条件:无 网络课程地址: 宁波大学专业导论课程统一网址 课程负责人:南志刚 所属基层学术组织:中国语言文学系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法证文史学科平台大类课程,旨在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认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人才培养成效,让学术初步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发展、培养条件等相关情况,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大概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机构和人才培养成效,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参考。只提供一些知识性基本情况,没有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由具体课程承担。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培养目标 第一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第二节:对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