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又一年,沈阳市文史研究馆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持的典籍工程,又迎来了《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的出版。16载赓续城市文脉的执着和坚守,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组织文史专家,迄今已经研究整理并校注出版了十二辑36册《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
《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
3月2日下午,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举行了《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首发式暨典籍电子书上线仪式。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王鑫主持首发式暨典籍电子书上线仪式,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十二辑主编肇乐群介绍了第十二辑相关内容和编纂情况,馆领导和典籍第十二辑编委向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现场赠送了典籍第十二辑;还举行了《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全十二辑的电子书上线仪式。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张春风馆长做总结讲话。
《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首发式暨典籍电子书上线仪式现场
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张春风馆长讲话
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王鑫副馆长主持首发式暨典籍电子书上线仪式
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张春风馆长启动典籍电子书上线
《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收录了清宗室中著名满族文学家、反映辽东生活民情的诗人、书法家爱新觉罗·裕瑞的诗文集作品。其中,《草檐即山集》《论孟余说》《附刻论古七则》由沈阳市文史研究馆毕宝魁研究员整理校注,《东行吟钞》《枣窗文续稿》《枣窗闲笔》由沈阳市文史研究馆柳海松研究员整理校注。
《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还收录了清代满族诗人恩锡在沈居官5年期间的诗作结集《嘉禾堂集》,由沈阳市文史研究馆肇乐群馆员整理校注。
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主编肇乐群介绍编纂相关情况
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编委毕宝魁出席首发式暨电子书上线仪式
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第十二辑编委柳海松出席首发式暨电子书上线仪式
张春风馆长在第十二辑首发式暨典籍电子书上线仪式上表示,衷心感谢典籍文化工程的各位主编和编委,由于他们在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理上的不懈耕耘和努力,沈阳典籍承载的地域历史文化,源源不断地被挖掘整理出来,并在弘扬传播过程中,让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断获得了典籍文化的濡育和滋养。
张春风馆长还表示,沈阳典籍的电子书正式上线,旨在以更便捷、幅射读者范围更广的方式,让沈阳典籍拥有更多读者、更大影响力并发挥服务社会的更大效力。读者保存“典籍沈阳”二维码,就可以随时扫码上线阅读;还可以在“印象沈阳”微信公众号的“历史沈阳”栏目中找到“典籍沈阳”,即可轻松阅读已经发布的所有沈阳典籍了。
馆领导和典籍第十二辑编委向辽沈地区有关图书馆赠书
张春风馆长强调,沈阳市文史研究馆之所以长期不辍地坚持实施典籍文化工程,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籍和历史文化遗产的讲话精神,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沈阳的历史文化活起来,从地域历史文化中寻找城市的根和魂,从地域历史文化中寻找古为今用的路径,在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中赓续文脉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证明,文史研究馆在“历史沈阳工程”中是能够有所为、还可以大有所为的一个单位,要继续把担责履责作为情怀所在、价值所在,以赓续城市文脉的执着和坚守,持续做好沈阳典籍文化工程,努力把典籍文化工程做到二十辑60册的规模,让更多更丰富的沈阳典籍为学界所应用、为社会各界所共享,让沈阳文脉、沈阳历史文献传播得更久远、更广泛,让沈阳历史文化名城获得更深、更广、更丰富内涵的呈现和活化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沈阳的文化繁盛。馆员、研究员要通过历史文化研究,夯实沈阳“文化+”基础、集聚“文化+”动能,以“文化+”赋能方式为“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新时代“辽沈战役”,提供更多、更有效、更强劲的文化底蕴助力。
《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电子书二维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