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山塘街方基上人头攒动;朝宗阁外,大“鱼”晃动着尾巴,街上一片鱼灯点点……近日,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区、盘门景区、仁恒仓街、石湖新郭老街等地,各大景区街头巷尾纷纷挂起大大小小的“鱼灯”,氛围浪漫而唯美,顿时在各大社交平台火出圈。“鱼灯”也一跃成为苏州新晋的文化IP,引发年轻群体竞相追捧。
街巷变成了流光溢彩的通道
此前,一部14分钟的短片《鱼灯》在哔哩哔哩、微博等平台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榜。短片讲述了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年轻人,和朋友一起回乡过年,述说着“游子千里,灯燃家在”的动人故事,也带出了中国传承数百年的“嬉鱼灯”新春民俗。
最近,苏州街头巷尾也流行起了“嬉鱼灯”。在位于姑苏区虎丘街道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方基上,10条粉蓝、粉紫色相间的“斗鱼”高高悬挂在街巷上空。一阵风吹过,鱼身随风摆动,还闪着灯光,似从古街游过。在鱼灯的照射之下,街巷两侧的墙壁被点亮,街巷也变成了流光溢彩的通道,格外唯美。
而在不远处的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区,由非遗匠人制作的大型鱼灯,同样吸引着市民游客的目光。不同的是,这是一盏可以举着巡游的鱼灯,舞动时还能呈现游动的姿态。随着夜幕降临,这盏橙红色的鲤鱼鱼灯在古色古香的唐寅故居文化区缓缓亮起,粉墙黛瓦、鱼灯游弋、宾朋穿梭,照亮街巷的同时,也点亮了更多的“诗与远方”。
最火的帖子点击率突破10万
记者搜索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大鱼入梦来!这就是我梦境里的样子”“看鱼灯一定要等到亮灯的时候,流光溢彩,真心绝美”“既见鱼灯,万事顺意,这是我第一次造访苏州收获的礼物”……一时间,关于苏州“鱼灯”的帖子和评论铺天盖地,最火的一条帖子点击率已经突破10万。
据方基上“朝花夕拾”市集运营方苏州响珰珰文旅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震毅介绍,方基上的10条斗鱼鱼灯中,大斗鱼有2米多长,小的长度也超过1米,“当下,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国风+意境’的氛围感布置。而山塘景区方基上的位置背靠码头,街巷窄而高,很适合挂鱼灯,烘托江南水乡‘鱼在水中游’的意境。”吴震毅说道。
游客廖女士第一次见到鱼灯,在她看来,鱼灯的背后,承载的是百姓朴素而真挚的愿望,是远方游子归乡的期许,也是国泰民安的愿景,“虽然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在苏州,一场场非遗市集、一次次传统文化展演,让我看到了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老苏州也有“嬉鱼灯”传统
苏州文史专家柯继承告诉记者,全国范围内,不少城市都有“嬉鱼灯”的传统风俗,村民们以鱼为形,嬉戏两岸,敬天地、祭先祖、祈福泽,“鱼灯有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等吉祥寓意,各地在嬉鱼灯的过程中,还会融入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元素,比如生肖、年画、建筑等等。”
柯继承介绍,过去,老苏州也有“嬉鱼灯”的传统,尤其逢年过节,鱼灯一方面可以起到照明作用,另一方面,鱼在江南地区有鱼化龙金榜题名、鲤鱼跳龙门等寓意。鱼邀明月同游人间,犹如走进仙境,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过去的鱼灯远不及现在的艳丽,如今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更富足了,鱼灯的材质也变得多元化,色彩也更艳丽,因此在线上线下都很受欢迎。”柯继承说道。(记者 王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