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的本质是求真,求真的本质是证据。任何历史事实都不是谁说了算,只能是证据说了算。
商代地图唐国位置
狄地辨
景茂礼
近阅汾阳张益平老师《古迹考“唐”》一文,深感张老师藏书丰富,思维清晰,治学严谨,名不虚传。张老师为证实西周“桐叶封弟”之唐国是在今山西翼城而不是今山西太原,不算长的文章几乎全是引证文字,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让证据说话,并不是自己的观点。文中“春秋初年,霍山以北皆狄地”的表述,引起我较大的关注,原因之一是我在《灵石历史沿革》一文中有这样的文字:“周成王时,将今灵石韩信岭以北地区封于其弟叔虞,称唐国,后改晋国。传至晋武侯时,迫于北方民族骚扰,退迁于今晋南地区。”其次是我与张老师曾多次交流,张老师对我《介子推与灵石》一书中相关论述多次提出质疑,认为:“绵上、介山,皆非今之灵石、介休地也。晋文公时,疆域未至故也。”“包括介子推与灵石,我都不信,来不了这儿。”“霍山以北,皆狄地也!”
狄,通翟,是秦汉之后中国对北方民族的统称,亦曰北狄。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中原民族、汉人,是当时的中国;北方民族、狄人,是当时的外国,张老师的观点认为“霍山以北,皆狄地也”,是说其时霍山以北是外国,作为中国人的周成王怎能到外国的土地上“桐叶封弟”呢?作为中国人的晋文公怎能到外国的土地上“绵上封介”呢?事实果真如此吗?众所周知,历代以来,各国疆域没有数千年一成不变的,朝秦暮楚、今日姓张明日姓王的情况时有发生,假若“霍山以北”只是暂时或一段时间为狄地,那自然不影响“桐叶封弟”与“绵上封介”故事的成立;假若“霍山以北”从夏至商、从西周至春秋均属狄地,不仅可以彻底推翻我“桐叶封弟”与“绵上封介”的有关观点,甚至可以彻底推翻《汉书》《水经注》等典籍的有关论述。
“桐叶封弟”的故事,发生在西周初年,即公元前1033年。据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的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记载,商朝的统治区域:“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并记载:“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这也就是说,周灭商后完全继承了商的统治范围,虽未明确记载今山西时属何地,但从考古发现足以证明包括今山西在内。研究历史,有一条不成文的经验,特别是对夏商周历史的研究,作为使用证据的证明力,大多数人认为纸质文书不如竹简文书,竹简文书不如钟鼎铭文,钟鼎铭文不如甲骨文字,甲骨文字不如出土实物。出土实物,是证明历史事件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证据,是任何文字都无法超越的。
1976年,在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首次发现一座商代墓葬。1985年,又发现两座商墓和一座车马坑,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和其它文物。根据170余件有同一种铭文的青铜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判定是与商王朝有着较为稳定的臣属关系之友好方国“丙”国的遗址。198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旌介遗址进行了再次钻探,又发现从商代到汉代的墓葬54座,并发现规模较大的粮仓6座,据专家推算可储粮100万斤,并由此推定旌介村附近存在着大量定居生活的人群,历史上应该是这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200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灵石旌介商墓》记载:“灵石旌介墓葬的时代,大致属于殷墟晚期或商周之际,周边地区(今山西省中部)在时间上与此相近的文化遗存并不少见,其主要的晚商文化遗存有:山西太谷白燕遗址……山西汾阳杏花村遗址与杏花村东堡墓地……山西柳林高红遗址……保德林遮峪、忻州连寺沟、石楼桃花庄、永和县城关、吉县上东村等。”
考古出土实物,无可辩驳地证明,商周之际“霍山以北”广大地区,特别是今山西地区,完全是商周统治区而非“皆狄地”。1954年在太原尖草坪区、1958年在太原小店区、1975年在太原狄村、1980年在太原东太堡等遗址,均发掘出土大量夏商遗存。在今晋中榆社台曲遗址,也发掘出土大量夏商石、玉、铜器,说明其时夏商在今太原、晋中地区已建立了很多部落与属国,即所谓的“方国”。今榆社的箕国,介休附近的雀国,灵石地区的丙国,均是商的属国,太原作为商属国“唐”的存在、周灭商封叔虞于“唐”顺理成章,不存在违背历史事实的情况,也毫不影响迫于北狄骚扰晋武侯徙迁晋南今翼城的历史事实(《中国历史地图集》明确标明今太原即商代唐国)。
晋文公“绵上封介” 的故事,发生在春秋中期,即公元前636年。《史记·晋世家》:“穆侯四年(808),娶齐女姜氏为夫人。七年,伐条。十年,伐千亩,有功。”千亩,《春秋舆图》称在介休东南,按此说公元前802年这里就被晋国占领,比“绵上封介”早166年。《左传·隐公五年》:“曲沃庄伯伐翼,翼侯奔随。”随,《辞海》释为“古邑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介休东。”按此说公元前718年这里就成为晋大夫随会的采邑,比“绵上封介”早82年。《史记·晋世家》:“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伐灭霍,灭魏,灭耿。”霍国灭亡于公元前661年,按此说比“绵上封介”早25年。2000年出版的《娘子关志》:“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晋文公驻兵紫金山(今平定县娘子关镇)。”按此说,晋国领域当时已扩张到今阳泉地区。因此,说“绵上封介”当时“霍山以北,皆狄地也”同样不能成立,“绵上封介”同样不存在违背历史事实的情况,也毫不影响“霍山以北”阶段性属北狄统治的历史事实。
综上所述,商代及西周初年,霍山以北非狄地;西周后期至春秋初年霍山以北为狄地;春秋中期以后霍山以北非狄地,同时不影响短时间相互占领的存在。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张老师与各位读者参考,并渴望批评指正。
灵石逍遥仰韶文化遗址
灵石旌介遗址碑记及部分出土青铜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