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重庆十八中“文史哲融通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多元实践获赞无数

重庆十八中“文史哲融通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多元实践获赞无数

重庆十八中“文史哲融通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多元实践获赞无数开幕式上,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钱金涛对十八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语文是充满诗意、激情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绝不将就、不敷衍,要睿智的构建高效课堂。

开幕式上,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钱金涛对十八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语文是充满诗意、激情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绝不将就、不敷衍,要睿智的构建高效课堂。

“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重在课程,关键在课堂。”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李勇表示,课程和课堂是互为促进的关系,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其立意和设计受到了学校“四C课程”的启发,形成了文史哲融通大语文课程资源模型和教学模型。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李勇介绍基地建设情况

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钱金涛致辞

几年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根据规划,有步骤、高效率地推进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加快了本校其他学科的发展和相应基地建设申报的速度。2016年,重庆十八中物理和英语申报课程基地,英语申报成功;2017年学校政治、化学学科积极申报创新基地。已成功申报“法律与生活”“几何画板与数学学习”等4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2017年又有两门学科申报精品选修课程。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展示:文史哲融通理念教学模式

此次研计活动,重庆十八中、巴蜀中学、忠县中学、璧山中学、重庆八中、重庆十一中以及丰都中学的语文老师将分别带来一堂示范课展示。

谭勇执教《过秦论》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十八中谭勇老师执教的《过秦论》,以一条历史线索贯穿,由“点”带“面”,追溯故事起因及发展,抽丝剥茧地呈现了一个立体、多元的秦朝。整堂课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对精准课堂下“文史哲融通大语文”做出了生动的诠释,赢得现场专家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展示课现场

谭勇表示,文史哲融通理念对于中学生而言,看似难为,其实正契合了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文史哲融通旨在建构学生思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促使学生学会信息筛选和应用,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以《过秦论》为例,文乃字词句篇章的感性体悟,史为宏大叙事的文化场域,哲是形而上的本来思辨。通过信息媒介,完成史料的查阅初探;通过学情分析,落实字词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建构学生文史哲融通思维。

期间,巴蜀中学周娅君老师执教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注重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引导,整堂课雅量高致,令人印象深刻。

评课中,巴蜀中学蒲韬主任认为谭勇老师执教的课丰沛、融通、磅礴,与课程基地的目标很融合。

从教28年的黔江中学杨举波老师对文史哲融通理念大加赞赏。他表示,语文与历史相融,让课堂教学更完整更深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值得学习与借鉴。

解析:如何建构融通视域的大语文课程体系

课堂展示后,重庆十八中语文教研组长秦洪仕对“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作了汇报。

秦洪仕表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形成了文史哲多学科视域融通的教育中,学校建设起多领域贯通、跨时空融汇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系,形成了跨界语文思维系统,以多种途径提升师生的文化生命境界。

语文学科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打造方面,对其他学科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无论是“四C课程”中的树本课程还是砺新课程都指向一个目标:建构融通视域的大语文课程资源体系,形成跨学科视域的语文思维系统,提升师生的人文化生命境界,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引领作用。

“让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发展得更主动更精彩。”近年来,重庆市第十八中学不断开发精品课程,打造精准课堂。

2016年,学校总结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成果,创新性地提出“四C”课程,构建了以树本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励新课程(校本课程精品化)、海纳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化)和百川课程(人才培养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系统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地,培养了一大批新时代优秀人才。(郑安倩)

上一篇: 广西师范大学获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下一篇: 我校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文史哲艺分委员会学术沙龙讲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