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博雅讲堂第五十二讲邀请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福建省委老龄委副主任、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顾问、北京大学1968届考古专业校友欧潭生,为大家带来《福州考古研究中重要突破》主题演讲,近八十位北大校友和兄弟院校校友参与活动。
当日上午九点半,讲座在掌声中拉开序幕。首先,欧潭生介绍了福州的冶山欧冶池遗址。他指出,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兵家代表、中国铁兵器之父欧冶子(约公元前530-470)诞生于冶山欧冶池旁。欧冶子最早在冶山欧冶池炼铁,后来被越王允常聘到松溪精研铁兵器制作,发明湛卢五宝(铁)剑,名扬天下。1997年,欧潭生主持考古发掘新店古城遗址,发现战国晚期炼铁炉基座(高温裂成三块)、铁渣、炉壁等都是欧冶子冶铁的实物证据。
接着,欧潭生说明福州东冶港的历史价值与重要性。他认为,如果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那么,比张骞还早60年的闽越王无诸修建的东冶港早已开创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大漠孤烟、风暴无常”,海上丝绸之路则是“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后汉书·郑弘传》记载,“旧交址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武夷山城村汉城的铁器在汉代就是通过福州东冶港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日本。还有《汉书·平帝纪》记载印度国王给汉平帝献犀牛,也是从海上经福州东冶港转运至汉长安。因此,福州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而且还有古代海上交通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福州东冶港。
最后,欧潭生阐述了“甘棠港”考古研究的重要突破。唐末,王审知入闽、治闽期间,其开辟的甘棠港具体位置一直是文史界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有福安下白石说、连江黄岐半岛定海说、长乐湖南镇猫山黄岐澳说、闽县海口说、琅岐凤窝金牌石说等,众说纷纭。根据《三山志》记载甘棠闸在今琼东闸,“令法海、庆城二寺管之,以潮大为启闭之节”,结合闽侯南屿张睦祠堂发现“港號甘棠石震黄岐”这八字匾额,实地勘察了琅岐岛金牌门,欧潭生推测王审知为了疏通琅岐金牌门的航道,曾在这里火烧礁石,拓宽航道。因此欧潭生认为,甘棠港所指为福州段闽江古航道。当时,福州海船从台江河口渡出发,经台江、长乐、马尾闽安,再下行三十里乃至王峬渡(今琅岐凤窝)出海远行。甘棠港继承了东冶港海上丝绸之路的传统,是福建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欧潭生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带领观众进入考古之旅,现场欢笑声与掌声不断。此外,欧潭生还分享著作《福建考古之谜》和原创歌曲《剑祖福州欧冶子》,获得在座校友一致好评。讲座后的互动环节,观众纷纷发言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章樑、副会长童建炫向欧潭生校友赠送纪念品。活动在合影中圆满结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