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云山图(山云图片大全)

云山图(山云图片大全)

云山图(山云图片大全)米友仁画风学其父米芾,均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由于用墨别具风致,又有“米点”之称。明代唐伯虎十分推崇此种画法,称之为“米颠山水何曾一片模糊哉?”明代董其昌从技法角度总结为:“元章用王洽之泼墨,参用破墨、积墨、焦墨,故融厚有味。”这就是世人所言的“米点皴。”米友仁,米芾长子,人称“小米”。书法绘画皆

米友仁画风学其父米芾,均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由于用墨别具风致,又有“米点”之称。

明代唐伯虎十分推崇此种画法,称之为“米颠山水何曾一片模糊哉?”明代董其昌从技法角度总结为:“元章用王洽之泼墨,参用破墨、积墨、焦墨,故融厚有味。”这就是世人所言的“米点皴。”

米友仁,米芾长子,人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早年以书画知名,他和其父米芾,均为收藏家、鉴赏家。

云山图(山云图片大全)

云山图(山云图片大全)

米友仁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小名寅哥、鳌儿,黄庭坚戏称他为“虎儿”,并赠古印和诗:“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故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后迁襄阳,定居润州。。

早年即以擅长书画知名,在1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他所作《楚山清晓图》献给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赐,由此声名卓著。宣和年间任少尹。宋高宗赵构南渡后,米友仁流寓于溧阳、平江等地。后历任提举两浙西路茶盐公事、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等职。他精于鉴别,高宗赵构每得书画名迹,均请他鉴定并加以题跋,米友仁从而成为南宋初的书画界领军人物。

“米氏云山”虽然是米芾独创,但米芾的成就主要是在书法上,山水画几不可见。米友仁发展了米氏云山并使其成熟。独具魅力的米氏云山里蕴含的绘画美学思想即“寄兴游心”和“墨戏”,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友仁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颇有影响。

米友仁山水画属水墨大写意。在绘画上追求“点滴烟云,草草而成”。并且,其在山水画上的创造,则来源于对江南的风景切实的感受。他常住江南,对江南的云山烟树,目染至深。

他的画法突破运用线条表现峰峦、树木、云水的传统方法,强调用墨。

吸取王洽的“泼墨”、王维的“水墨渲染”、董源的“淡墨轻岚”和点子皴,又参以破墨、积墨、焦墨,通过墨的深浅浓淡和笔的横点排比,来表现烟云变幻、风雨微茫的景象,模糊中见意趣。

米友仁善用横点的“落茄皴”和泼墨的“拖泥带水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中有一段说:“款题始于苏、米,至元、明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因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滥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书、画的结合,于此大开法门,无论如何也要算上米友仁一份功劳的。如他的《潇湘奇观图》,前画后题,又录了许多别人所作的诗歌,它们三者浑然一体,在米友仁之前,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来的。

米家的云山,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山水”的典型绘画代表;而反过来,米家山水也定义了中国山水的图式,并在漫长的岁月中沁入了中国人的脑海。

“米家山水”的大体画法:先用清水按山石的大体形状、走势润泽一遍,然后用淡墨渍染,再用稍浓的墨笔去破击并点出层次,最后用大小错落的浓墨横点层叠上去,自由挥洒之余,不经意地流出空白。

《云山墨戏图》

“米家山水”的典型画法,山峦坡渚先用淡墨染就,继以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再次图写,从而达到表现江南风光润泽华滋、雾气迷蒙的独特效果。董其昌称其“元气淋漓,布境特妙”。

《潇湘奇观图》

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墨随笔走,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变化。在大笔涂染块面中,多有纵点、横点、落茄点和不规则的破笔点,亦见连勾带擦的线条。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

《远岫晴云图》

以湿润的笔墨点染云山树石,表现烟云变幻、山色朦胧的动人景象。看米氏自题可知原画为小卷,后改装成轴。

《云山得意图》

群山逶迤连绵,白云漂浮缭绕,山峰浮现藏于云海之中,山下的疏林,房屋也半隐半现。用浓淡墨渲染出群峰的明暗,间落墨点,山下的疏林也点有同一形式的墨点,用留白表示云气,略用淡墨勾出云形,笔法概括。

《姚山秋霁》

结语:

米氏父子笔下的山水,才是真正的江南——潮湿、朦胧,眼前的一切仿佛真实存在又仿佛只是一片虚幻。这样的山水,不如北方高山大川那般惊心动魄,一下子便摄人心魄,却另有一种含蓄的美,罩着一层薄纱,你需要慢慢的看、细细的品。

——END

上一篇: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下一篇: 中国有多少个院士(中国有多少个院士202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