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负责任地说,如果没有坚实的文史哲的基础,你对中医是没有什么感觉的,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更是很多纯中医老师们的经验之谈。
高中经历过文理分班的人应该都听过那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表达的是理科生的就业选择比文科生要广得多,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理科。所以,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也被煅造成了纯纯的理科生,哪怕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其实可能更喜欢文科。
客观地说,有着理科生思维的我,学起西医课程来得心应手,而纯中医的思维始终不能很好地融入我的知识体系,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会从事那么多年西医病理学的原因所在。当然,这跟全国的中医药大学普遍存在的教育困境脱不了干系,而且,大医院的中医科也并非传统中医的好去处。
但命运真的很会捉弄人,你以为你就是那样的人了,老天爷又偏要让你发现,你的身上其实一直流淌着中医的血,只是之前不知道。追溯起来,可能是某一天我重新发现了文史哲的美,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我身上的中医血脉终于觉醒了,原来中医中药会如此有魅力,我也才发现最好的其实一直都在身边。但是,要从西医的思维转换成纯粹中医的思维又谈何容易呢,更何况自己已不再年轻。
在我的身边,常常会有家长问我,他们的孩子学习中医怎么样?我一般会这样回答,如果你想要孩子走上中医这条路,不如从小开始培养,先不要说学习中医,就从国学开始,从文史哲开始,有这样的基础,将来比较容易打通学习中医的任督二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