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隔不断,岁月不能摧”,战友情,是公认的最铁的感情之一,的确,一起出生入死,一起枪林弹雨,有什么感情能比这份感情更真挚?
史林山(史林山和王二小)
在战友之间,阴阳相隔,为对方守墓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为王二小守墓58年的史林山;比如因为两包烟为战友梁汉江守墓39年的钮本同;比如,为7位战友守墓至死的91岁老兵欧兴田;比如削发为僧,为战友守墓,超度20年,直到96岁圆寂吴淞。
然而,今天要讲的这位,为战友“守墓”37年感动中国,却迅速被知情人戳穿,成了骗子,他的名字叫陈健。
说到陈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谁,但说到他“守墓”的战友金训华,那可是大名鼎鼎。
金训华,上海吴淞第二中学学生,1968年,18岁的金训华高中毕业,在那个特殊年代成为上海红代会常委,积极展开运动。
1968年,毛主席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作为红代会常委,1969年5月,金训华积极响应号召,带着一大批青年前往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同行的就有他的妹妹金训英、陈健和一位名叫朱伟明的知青。
到双河大队插队,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一众青年都干得热火朝天,想要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一展拳脚,然而,到双河大队3个月时间,不幸的事情便发生了。
1969年8月15日,逊克县逊别拉河突发洪水,岸边的2根电线杆被冲入洪水之中,情急之下,19岁的金训华跳入滚滚江水,而陈健另外两位知青,也紧随其后。
很不幸,率先跳入水中的金训华壮烈牺牲,而据幸存下来的陈健回忆,关键时刻,金训华曾托了他一把,此事儿,让陈健很是感激。
金训华牺牲后,很快便被树为典型,成为英雄广为流传,一曲《金训华之歌》鼓舞无数青年奔赴农村天地,就在金训华牺牲的3个月后,69届的毕业生中,有很多人要求前往逊克县插队。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金训华这个名字,也渐渐被世人遗忘,安安静静在双河岸边的烈士陵园沉睡,而陈健,在知青纷纷返乡的时候,并没有回到城里,而是留在了黑龙江,成了黑龙江“最后一个知青”。
别人可以忘掉金金训华,但金训华对他有救命之恩,他怎么能忘掉?于是,在往后的岁月,经常会去祭拜金训华,与这位曾经一起下乡的战友说说话。
陈健难忘战友情,时常前去祭拜,这是好事儿,错就错在他把这件事儿给夸大了。
多年之后,陈健遇到了在报社当记者的知青费某,就跟费某讲起了自己与金训华的事情,在费某的操作下,陈健为金训华守墓的事情成为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
2005年,为金训华“守墓”36年的陈健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但紧接着,便是对陈健的质疑,因为69年跟陈健、金训华一起下乡的人,还有很多尚在人世,曾经跟他们一起下乡的朱伟明直言假的,不要看。
面对质疑,陈健承认,自己的事迹经过“提炼”,被包装过,还怪媒体曲解他的表述,此事儿一出,陈健成了感动中国的“骗子”,也被认为是消费“战友情”。
陈健对金训华是真感情吗?当然是,就算36年间他没能每年都去,但对金训华这份情谊,依旧值得肯定,要怪只怪媒体可以渲染,让这段深情变了味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