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在1300多年前
曾是永宁县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迎来3周年生日
2017年一个初秋的晚上,旨在挖掘黄岩历史文化、讲好“千年永宁”故事的“永宁史话”文史讲堂应运而生。从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讲堂走过了精彩的三载春秋。
▲“永宁史话”文史讲堂第一期。
文史讲堂三年精彩路
第一年
创办第一年,是“永宁史话”文史讲堂的初创与探索阶段,是1.0版,每期活动地点设在黄岩书画院,环境相对狭小。
第二年
创办第二年,讲堂地点移到了区政府2号会议室,听与讲的环境大大改善,有时候还会进入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场所。同时,还设计了新的LOGO,讲堂进入2.0版,被台州市社科联、黄岩区社科联授予“品牌讲堂”称号。该活动还被省政协评为2018年度创新案例之一。
第三年
创办第三年,“永宁史话”文史讲堂进入3.0版。每期活动由黄岩区政协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
据介绍,明年底计划达到双百目标,即讲堂举办百期,“四进”(进机关、企业、学校、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举办百期以上。
▲“永宁史话”三周年座谈会。
3.0版本的“永宁史话”
有何不一样
一起来看
01
网络直播与点播
与黄岩区传媒集团合作,在“橘传媒”APP中设立“永宁史话”文史讲堂专栏,让更多的人更加便捷地了解黄岩深厚的历史文化。
02
提升讲堂质量
目前,讲堂已经宣讲了66个主题。“千年永宁”的文史底蕴非常深厚,文史专员们正在努力挖掘出更多黄岩知名度高、可听性强的主题。
03
扩大听众群体
通过各种平台,扩大“永宁史话”的知晓面,使更多文史爱好者参与到“永宁史话”的活动中来。
04
继续深入基层
继续把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文化礼堂活动推向深入,提高已有讲堂的利用率,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黄岩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05
推进成果转化
将讲课内容以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在“橘传媒”等平台上推送,争取把重点内容转化为物质存在,如建立纪念馆、故居、遗址纪念碑等。
黄岩政协主席柯善辉说,“永宁史话”文史讲堂创办三年来,取得了四大成效:
挖掘黄岩历史文化
讲堂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为讲好“千年永宁”故事持续发力。截至目前,讲堂已举办了66期,内容包含黄岩名山、特产、街巷、宗教、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方面面。既有学术性较强的史料研究,如对五四运动与黄岩、委羽山第二洞天、台州第一个行政建制“东瓯国”的探讨,也有趣味丰富的地方文化、历史名人介绍,如黄岩方言、黄岩乱弹、黄岩老行当以及曾铣、王棻、陈芳允等名人故事等。
培养一批文史专家
黄岩区政协聘请了50多名政协文史专员,建立了由20多人组成的政协文史讲师团。有些讲师从初登讲台的略显拘谨,成长到了现在的从容自信。讲师构成,也从以历史学会成员为主,逐渐吸收了机关干部、宗教文化研究者、科研工作者、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还有洪崇恩等黄岩乡贤。
▲黄岩政协文史讲师团成立。
激发市民爱文史的兴趣
深入开展讲堂向基层延伸活动,走进机关、社区,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大力倡导“爱黄岩,先知史”的理念,让更多市民了解黄岩历史文化。2019年,讲堂进基层文化礼堂活动以“菜单”推送的方式在全区推开,全年开讲30余场次,基本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今年,各乡镇(街道)预计开讲50余场次。随着“永宁史话”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讲堂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如罗永华老师在北洋镇联群村文化礼堂主讲《灵石寺塔》时,吸引了150多位村民参加。
▲“永宁史话”走进农村文化礼堂。
推动政协文史工作创新
因为“永宁史话”,政协文史工作从传统的写文史到讲文史,把政协文史工作从幕后搬到了前台,成为全省政协文史工作的一项创新。黄岩区政协还为此编辑了2本文史资料,每年都有1500余册分发到全区20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寄送给50余个省内外政协组织、50余所学校图书馆及文史爱好者等。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正以独有的魅力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