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学《论语》,一定很熟悉,《论语》当中讲了一个孔子弟子白天睡大觉的故事,原文是这样的:“宰予昼寝……”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句翻译,我差点笑出了声。
你猜网友是怎么翻译的?
万兜鍪(万兜鍪什么意思)
他说:“就是杀了我,我早上也要睡觉。”
哈哈哈哈……
真是勇气可嘉,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得罪你爸妈的凛冽气质呼之欲出。
这位九年漏网之鱼竟然将“宰”翻译成了“屠宰”,将“予”翻译成了“我”,将“昼”翻译成了“早上”,将“寝”翻译成了“睡觉”。
如果不考虑这句话的出处,这位朋友对这四个字的翻译好像也没毛病。
不过,有网友就说了,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恨铁不成钢,骂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你要是对着老师说:“就算宰了我,我也要睡觉”,那你成什么了?
至少在孔夫子眼里,你什么都不是。
除了这句“宰予昼寝”,学生党还对这句“孔子云:‘何陋之有?’”做了现代翻译,人家原文的意思明明是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可网友硬把这句话翻译成了“什么破房子?”
学生党这脑洞,不服不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处古文翻译,还有一些文言文的翻译也是读来“妙趣横生”。
比如这句:“可怜白发生”,学生党将其翻译成了:“可怜这一切都白白发生了!”
这一句话单看并没有毛病,毕竟汉语读音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比如“白发生”,“发”可以理解为“头发”,像李白那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可以理解为“发生”,比如杜甫的那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何陋之有”和“可怜白发生”这两句,打眼一看,学生明显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不过有种调侃和幽默的成分在里面,我个人是不反感、甚至喜欢这种幽默的学习精神。
但是有网友却无奈地说:“恶搞没有问题,但是好赖再给个正确答案啊,否则回头只记住不对的了。”
鲁迅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哈哈哈,这位网友能这么说,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声,错的翻译读着读着可能也就成了“正确”的了。
要是日常特别熟悉的古文翻译错到离谱,也就忍了,但是有一些不常见的古文,要是照着网友们分享的白话文翻译,那铁定是被带到沟里去了。
比如有网友分享中考备考那段时间,有一句“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然后有同学翻译成了“曹操和刘备生了一个儿子,叫孙仲谋……是真事儿,语文老师看完无言以对,说了一句:容我缓缓。”
还有这句:“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以及这句:“舅夺母志”。
为了满足网友们获知正确答案的愿望,我在这里一并解释一下。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的一句赞叹,现在用来指代说明一个人很有本事。
而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提到的“曹刘、孙仲谋”显然是有很强的人物指代性,如果非要生搬硬套,那就真是太离谱了。
还有《出师表》中的这句:“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说的是将军名叫向宠,性格和品行都很好,通晓军事。
至于这个“舅夺母志”,是《陈情表》中的一句话,指的是:“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当然,网友将其戏称为是舅舅改变了母亲的高考志愿,我觉得有必要来看看“夺”这个汉字的本义。
“夺”的繁体是“奪”,它的本义是:“手持隹,失之也。”
所以“夺”有“失去”的意思,至于网友将“志”改成“高考志愿”,明显带有时代印记,同时也让人再一次对汉语的博大精深叹服。
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文言文”的白话翻译,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希望学生党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恶搞”文言文没有问题,如果说这样能刺激大家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可以鼓励大家尽情“玩味”古文,但是“玩味”古文的前提一定是你掌握了正确的意思,或者说是“标准答案”。
如果对一句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然后还看了点“似是而非”的答案,那你语文考试得不了高分,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
文言文翻译被学生党恶搞,你觉得合适吗?欢迎留言分享观点。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