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幸福社创家 | 冯哲:我的大同梦想

幸福社创家 | 冯哲:我的大同梦想

幸福社创家 | 冯哲:我的大同梦想201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在尼山圣源酒店面向尼山夫子洞朝拜,我立志以夫子为生命典范。创办十年之际,四海孔子书院的礼乐实践被《中国日报》称为“能为世界上一堂课的学校”。

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_文史哲基地_文史哲培训

去年冬至,社创之星联合四海孔子书院、幸福书院等正式启动幸福社创家社群火种计划,共建一个有温度的社创人家,用东方智慧为社创赋能!滋养你我生命成长和社会事业!这里将链接本土文化力量,学习经典,互帮互助,共同提升。

社会企业尽管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古圣先贤赋能下的社会文化思想已经包含和孕育了社会企业的基因。社会企业未来需要从本土文化思想中寻找源头力量,深度链接中国本土儒家文化的天下观、集体观和利他观,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我们相信使命终能开花结果!

我们作为社会创业者愿意高举理想主义大旗,用学习、传播和实践的力量争取更大的社会理解与资源支持。让善念与善念彼此连接,让美好与美好彼此赋能,让理想与理想彼此点燃!

文史哲基地_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_文史哲培训

回望近30年在京求学创业生活,一直栖身民间基层,加上多年往来两岸,偶有闲隙游学海外,长期处主流边缘地带,久了就形成以“边缘”视角观察感触社会,也以边缘身份融入各界。又因长期在中华文化精神场域,自感35岁后生命渐归儒家,45岁后生命自觉以儒者自我期许,虽至今仍一介布衣(曾被台大友人笑称“一品大百姓”),然修身齐家之志不敢忘,效法夫子,视治校办学文化传播为“为政”。每日西山行脚晨思,自嘲“身在山野,志在庙堂”,思及大一统与民族文化大义,常以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励。

我1971年出生在与安徽交界的河南省沈丘县冯营村,世代农耕,祖父一字不识,却因高大英俊,正派侠义,外出务工娶回晥地乡绅秀才的千金为妻。家父排行第二,少年因病初中失学,自学成才。

小时候给我最大影响的是父亲

父亲曾经是县畜牧局的总会计师。他最大的爱好是看书,而且是大部头古书。每当夜幕降临,父亲单位宿舍周围众声喧哗,在扑克声、麻将声、象棋声中父亲专心读书,他的书卷气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从小品学兼优,年年三好生和班干部。上学时我不吃早餐是为了省下钱买书,经常周末通宵看书。我还经常把看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歌词抄到纸上,放到铅笔盒中,带到学校慢慢欣赏。那时现实世界的我又黑又瘦,但自感精神世界十分丰富。

我父亲不仅爱学习,而且很有创新精神。他有一次去省农科院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孵化器。回来后他凭借记忆,居然造出了一台,几乎一模一样。他用这台机器开始在工作之余创业。

我父亲从农科院引进很好的种鸡品种开始孵化并销售。这在今天看来应该是改革家、创新家和企业家。但是那个时候,这个事业要了他的命。父亲每天神经非常紧张,加上积劳成疾就病倒了。等到我读高三时他已经无法再支撑了。

父子连心,我对父亲的牵挂、想念到已经没有办法再念书了。有一次我偷偷跑去医院。瘦骨嶙峋的父亲一看到我,居然坐了起来。后来我听母亲说父亲从住院后都已经起不来了,那次他强撑着故作轻松。他非常希望我上大学,但又不想给我任何压力。

父亲的离世对我打击非常大,我内在的精神支柱坍塌了。临近高考的课堂上,我只看到老师嘴唇在上下动,却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1993年高考结束那一天,我带着母亲给的800块钱离开了家乡。那年夏天进京求学,现在看来,这是我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可谓绝路逢生。入京半工半读,寄身国家图书馆旁的海淀中关村南大街国家气象局大院,1995年参加了国家财政部举办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终因志趣在文化与哲学而放弃了会计专业。

求学期间,节假日我也泡在国家图书馆,也常去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旁听感兴趣的文史哲课程,尤其是北大三角地发布的各种讲座,人大哲学系是我盘居最多的地方,熟悉哲学界诸多老前辈和不同先生风格与性格,以至后来从事出版时,最喜欢聘用人大、北大的哲学博士。

人生关键的转折点

凭借青春创业激情,加上勤奋,我先后主持策划出版二十几种图书,不乏像《悲情王妃戴安娜》《康德哲学》《南非之魂曼德拉》《世纪联盟:微软与英特尔》等畅销书。一度也禁不起高考教辅红尘诱惑,组织专家名师,联合地方新华书店集团出版过一版教辅图书。从事出版一度意气风发,可出版业生态让我精神常陷苦寂,虽然赚到了钱,却找不到人生方向。

迷茫煎熬中,终在一次全国图书订货会上,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暗自发誓一定要离开这个行业。

回想起来,我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是遇见南怀瑾先生。1999年夏天,在武汉大学数学教授余一彦、潘峰夫妇引荐陪同下,携妻儿和岳母去香港拜见南怀瑾先生,在南先生那里短暂的7天,听闻他谈到中国文化的断层与再造文化中国时备受触动,决定回京结束我的出版事业,立志专事中华文化经典的学习普及弘扬。

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_文史哲基地_文史哲培训

冯哲夫妇

回北京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把仓库几吨的图书库存全部按公斤处理,全国各地书商的欠款一笔勾销。我决绝地向昨日的我告别,翻开新的篇章。

因为喜爱传统文化,先后协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柏林禅寺主持净慧法师编辑出版《生活禅》丛书,协助旅居海外的南怀瑾先生出版《南怀瑾先生侧记》,并一度受任南先生大陆著作维权人,调查盗版盗印情况。

随后我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一个是《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的海外发行。《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海外的礼物之一。

2001年春,在任继愈、南怀瑾等两岸前辈先生支持下,在京发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02年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支持下,获文化部办公厅公文批示,四海经典教育中心在山东曲阜承办首届华人青少年中华文化经典大奖赛,将海内外民间大力普及弘扬的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推到一个新高度。2005年,有幸加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外宣办及财政部联合立项的重大对外文化出版工程项目《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2007年正式担任该项目工委会委员兼海外总发行人。透由此项目,全景式了解中国经史子集中的善本,并结识了一批中国文史哲大学者与翻译家,对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切身实践。

创办“能给世界上一堂课的学校”

我个人文化生命深受国学大师马一浮,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影响。海内外求学请教交往中,深受港台及海外儒学、哲学与宗教学者影响。幸遇诸多文化前辈,如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汤一介先生的轴心文明与情景合一,牟钟鉴先生的新仁学,楼宇烈先生的中国人的品格,卓新平先生的宗教理论,张祥龙先生的儒家文明生态保护区,王财贵先生的儿童读经理念与实务,林安梧先生的儒道佛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对话,杜维明的精神人文主义,安乐哲的角色伦理学与一多不分,何光荣先生的中国古代教育哲学,郭齐家先生的中国古代教育史等思想影响,与这些先生交往甚密。

2002年9月,我们首次率千名两岸中小学生在曲阜祭孔。2006年夏天,四海孔子书院在北京西山脚下创办,提出“重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教育”,主张“让孔子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站立起来”。我几乎“踏破铁鞋”才寻觅到这样一个现代都市里“闹中取静”的精致院落。僻居山林,曾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居住地。我希望将历代书院传统在这里沿袭。中国书院有千年的历史,从唐宋到元明清,传统书院有讲学、藏书、祭祀和学田的功能,强调独立性,多在山野乡林。2007年秋,光明日报国学版专门刊发“四海孔子书院:一个孤独的样本”。

201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在尼山圣源酒店面向尼山夫子洞朝拜,我立志以夫子为生命典范。

“十年足迹遍乡野,十年读经暖人心,披星戴月推广人”。《人民日报》海外版专文刊发“十年时间,百座城市,千万儿童——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纪念”。

创办十年之际,书院的礼乐实践被《中国日报》称为“能为世界上一堂课的学校”。渐成为海淀北部温泉地区的文教中心、民间中外文化学术交流基地。目前北京海淀区大概有40多位政协委员定期共学经典,并研究怎么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

书院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中华文化的文教体系,包括基于中华经典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同时书院也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研究课题——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国学和书院教育这部分。

此外,我们还开办了一些符合传统文化精神生活的实体店,比如我们推动健康饮食,四海先后开办了四家素食餐厅。素食餐厅里面附设了孔子学堂、儿童读经班、书店,还有传统文化的体验项目等等,它是复合式的以餐厅的形式来做中华文化的生活体验中心。

再来,儒家非常注重礼仪之道、服装之美,我们也开办了中式的衣坊,不管是汉服、常服、礼服、便服,我们也做纯手工的有机品生产,织物的扎染等等。所以书院基本可以做到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老师们也比较安稳。由此,书院可以慢慢构建一个儒家的礼乐、诗书、耕读,祭祀与藏书,这样更能保持办学独立与学术自由,因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构成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历史上的书院大多不在繁华都市,而选择在山林乡野。在那里,书院常常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教化乡里,移风易俗。书院还是一个学术高地,宋明大儒朱熹、王阳明等都是以书院为根据地,授徒讲学,论学著述,进行学术研究与创新。

书院如家庭的学习生活氛围,亲师生共同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研讨,共同成长。体验书院如家庭,师徒如父子的传统。透由书院的诗书礼乐耕读生活内容与方式,期待复兴一种基于传统的专属中国人文与审美的家庭生活方式。

四海孔子书院之于我而言,不仅是我和书院亲师生三者构建的精神性成长空间,更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美丽隐喻。如何让中国经典的文字活起来,活在书院亲师生的生活与生命当中,是书院教育探索教学课程与生活管理的轴心,书院希望透由师生日常生活行为中自然彰显经典,经典的生命在于每一位师生的心灵活化与外在行为。

四海孔子书院也把中国文化走出去及国际文化交流作为重要的方向。在一些节日假期,许多外国驻华使节及夫人到访书院,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包括甲骨文绘画和中药香囊制作等。未来书院将推动更多的中外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文史哲基地_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_文史哲培训

儿童读经班

两岸同做中国人

近二十年来,四海孔子书院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在海峡两岸架起了深入人文交流沟通的桥梁。尤其是近年来,通过两岸青少年游学互访、大型祭孔典礼,文教礼乐剧演出的合作以及不间断邀请两岸学者互动讲学,四海孔子书院为两岸同胞建立了宽松、和谐且有深度的文化教育交流平台。

我50余次的台湾之行,走遍宝岛山山水水。深感两岸经贸是手拉手,而文化是心连心。台湾新儒家学者王邦雄先生在圆山饭店对我说:“台湾乡土情,中华文化心。”我深表认同,建立在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上的两岸心通最重要。

文史哲培训_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_文史哲基地

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_文史哲培训_文史哲基地

928祭孔活动

去年928孔子诞辰日,联合两岸师友,发起筹建台湾历史文化图书文献中心(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获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洪秀柱等台湾师友大力支持。以台湾文史中心建设台海交流基地,并形成以人物为中心深度解读台湾。

为此,国台办市台办及全国对台干部培训中心对书院民间对台文教交往深表赞许,各级台办及海协会领导多次到访并希望我们能够把这种民间两岸交流方式与方法与来自全国的对台干部同志进行分享。

对待台湾同胞,我们还是希望能在情感上拉近,在文化上寻求认同。那就需要两岸共同来找到一些典范性的人物。以经典人物的生命典范来引领大家,或者以人物为中心,我们展开共同的研究。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能够发现更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内涵,因此,推进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与社会融合,让两岸的文化交流就变得更有品质,用更美的方式把善意传递出去。

培养一支新时代“中国文化义勇军”

书院地处北京西山,这里既有历史文脉的三山五园之皇家园林,更有西山的特属场域。就教育而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我常晨起山中漫步,登西山观景台,俯视京城大地,曾与师友豪言书院要培养儒者,培养一支新时代有情有义亦有爱的“中国文化义勇军”,故要有“西山高度”,因为“西山高度”就是“中国高度”。我常笑言“君在山之南,我在山之北,隔山遥相望,共有中国梦”。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南怀瑾先生的实践就源于这样的判断。先生在多年前曾经讲道:今日的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如交通的便利,建筑的富丽,生活的舒适,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这在精神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幸而当今中国对于传统文化复兴越来越笃定,二十大报告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源泉与有力支撑。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我个人认为一定要从中华经史出发。尽管此前有很多出版界同行不理解,多年后见到还有人觉得惋惜,说是“多了一个书院院长,但可能就是少了一个现代的出版集团老总”。但迄今我也从来没觉得后悔,反而认为内心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自己内心所喜好和所从事的工作达成了契合。心甘情愿,也很是心安。

17年来,虽历世上风霜,怀忧不丧志,躬耕西山,可谓是移风易俗,生生不息,营造了一方一群人的精神家园。我也希望,余生透由书院平台,踏出一条中国文化教育新路,有实力向世界诠释“中国文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坚信与时偕行的中国文化能为构建世界文化新秩序贡献力量。

因在港台及海外推动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善缘,1999年接触南怀瑾先生创办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台湾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基金会。港台地区的基金会运作对我是很大触动,尤其是以台湾慈济基金会证严法师倡导的慈善理念,志工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理想,儒者看世界是天下为公。那么有没有符合此理想的组织形态呢?带着这个思考,我有幸结识南都基金会徐永光、恩派吕朝、中国扶贫基金会李利、友成基金会王平、北师大公益研究院王振耀、夏威夷东西方中心王庆泓,慈弘慈善基金会庄伟,清华公益慈善研究院王名,北大国发院王超等师友,开始了学习与探索之旅。公益、慈善、社会创业也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民国时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李石曾在海淀温泉,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卢作孚在重庆合川……他们作为那个时代的优秀读书人,面对中国的积贫积弱,都放下身段,投入乡村,创办学校,改良农业,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在我看来,他们都堪称社会创业典范。

今年中法建交60周年,历史真奇妙,四海孔子书院所在地海淀区温泉镇,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起推动者、中法大学创办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当年的社创基地,他在此创办了中法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温泉浴池疗养院、西山温泉农林场。今天,书院也在此地创办耕读园、儒家宾舍、百合素食、茶道院、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台湾文史中心)等文教事业,这也算历史的回响吧。

文史哲培训_文史哲基地_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

文史哲基地_文史哲培训_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

文史哲基地_文史哲基地班出来能干啥_文史哲培训

上一篇: 新疆兵团人之子的一生
下一篇: 印度著名文豪泰戈尔 有一个中国名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