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大学考博参考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沈阳、郭锐《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
朱德熙《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汉语史、古文字方向)郭锡良《古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史稿》
王力《汉语音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沈阳、郭锐《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
朱德熙《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
董洪利《古籍的阐释》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2022年北京大学考博信息
招生目录:
考博真题:
选择题
1.不是指事的字
3.广韵有多少韵部
4.不是声训的一项,
5.属于哪种古书错误,形近而误,二字变一字
二、名词解释
甲骨文,战国纵横家书,文选,隋书经籍志,钱大昕
三,简答题,三选二
1.眉山七史为何不是蜀本
2举例说明先秦秦汉出十文献对古文献学研究的意义
3举例说明历代儒家典籍整理的古文献学意义
四,标点,谈理解
1.杜预左传序
导师介绍:
漆永祥,男,汉族,1965年生,甘肃漳县马泉乡紫石村人。1983年-1990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主管本科生、留学生日常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文献学史、清代学术史、清代考据学与朝鲜《燕行录》研究等工作。
主要专著
编辑 语音
1.《乾嘉考据学研究》(专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全宋诗》(古籍整理整理者之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书林清话〉》(署名紫石)(点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4.《千古传世美文—清代卷》(散文选注),[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
5.钱大昕《讲筵日记》校录(古籍整理),[台湾]《书目季刊》第34卷1-2期,2000年版。
6.《汉学师承续记》(古籍整理),清赵之谦撰、漆永祥整理,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7辑,[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约5万字。P329-378。又见林庆彰主编《经学研究论丛》第12辑,台湾台北学生书局2004年版。P15-80。又见[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下册P892-983。
7.《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专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8.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全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
9.清江藩撰、漆永祥整理《江藩集》(古籍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10.清惠周惕、惠士奇、惠栋撰,漆永祥整理《东吴三惠诗文集》(古籍整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6。
专业领域
编辑 语音
担任过的课程
授课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
(以下西北师范大学课程)
1.1991-1993中国历史文选历史系本科生
2.1991-1993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系本科生
(以下北京大学课程)
1.1997-2006中国古文献学史中文系本科生(每年重复)
2.1998-2005先秦诸子概况中文系留学生(每年重复)
3.1999-2000 史学要籍解题中文系本科生
4.2002-2006 《汉学师承记》研究中文系硕士生、博士生
5.2009-2010朝鲜《燕行录》研究中文系硕士生、博士生
(以下新加坡东方文化学院课程)
1.1998-1999中国古籍概论中文系本科生
2.1998-1999中国古代文化中文系本科生
3.1998-1999《诗经》选读中文系本科生
(以下韩国外国语大学课程)
1.2001-2002 中级汉语口语中文系本科生
2.2001-2002 高级汉语口语中文系本科生
3.2001-2002 实用汉语口语中文系本科生
4.2001-2002 汉语会话与写作技巧中文系研究生
(以下韩国高丽大学课程)
1.2007-2009高级汉语口语中语中文科本科生(每学期重复)
2.2007-2009高级汉语练习中语中文科本科生(每学期重复)
23.2007-2008中国古文献学 中语中文科研究生
4.2007-2008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中语中文科研究生
5.2007-2008《诗经》导读 中语中文科研究生
6.2007-2008《燕行录》研究 中语中文科研究生
科研项目
(一)个人独立承担项目(共6项):
1.1998—2001,《钱大昕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个人项目。
2.1999—2002,《〈汉学师承记〉笺释》,北大古文献中心个人项目。
3.2002-2005,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北大古文献中心个人项目。
4.2002-2005,江藩集,北大古文献中心个人项目。
5.2003-2006,东吴三惠诗文集,全国高校古委会个人项目。
6.2006-2009,东吴三惠学术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个人项目。
(二)本人主持的重大项目(共2项):
1.2005-2009,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全编,杨忠、漆永祥主持,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类重大项目(集体项目)。
2.2006-2009,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全编,安平秋、漆永祥主持,中国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集体项目)。
(三)本人参与的重大项目(共3项):
1.1993—1998,《全宋诗》,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集体项目,本人共整理440馀家)。
2.2000—2003,传世典籍与古代学术研究(以宋代为重点),中国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集体项目)。
3.2002-2005,宋代学术文化研究与宋代典籍整理,中国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集体项目)。
论文
编辑 语音
(含书评、外文翻译等,共72篇):
1.乾嘉学术成因新探,《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兰州] 1991年第2期。P53-58。
2.论段、顾之争对乾嘉校勘学的影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1年第3期。P13-16
3.读书的困惑与困惑的读书,《读书》[北京]1991年第5期。P102-105。又《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全文转载。P29-210
4.论乾嘉学术走失之症结,《西北师大学报增刊—历史教学与研究专辑》[兰州]1991年版。P107-112
5.惠栋与古籍整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2年第1期。P39-41
6.论乾嘉时期的汉宋之争,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甘肃省历史学会编《史学论丛》,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P107-117
7.钱大昕校勘学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3年第1期。P39-41
8.刊落浮词,独求真解——清代著名学者顾广圻,《文史知识》[北京]1993年第3期。P94-98
9.日本人与敦煌学,[日本]池田温撰、漆永祥译,《丝绸之路》[兰州]1993年第3期。P60-62
10.段玉裁校勘学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3年第6期。P28-32
11.钱大昕音韵学述论——兼谈钱氏对少数民族语言汉译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兰州]1993年第6期。P34-38
12.试论乾嘉校勘学家对校勘学理论的贡献,《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P180-190
13.论清代学术史上的汉宋之争,《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哲社版)1995年第4期。P16-21
14.乾嘉考据学家臧庸,《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北京]1995年第5期。P14-18
15.论钱大昕考据学成就及其学术地位,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P146-167
16.论西学东渐与乾嘉考据学之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北京]1998年第2期。P1-17
17.论乾嘉考据学派别之划分与相关诸问题,《国学研究》[北京]1998年第5卷。P303-330
18.评李清淩著《西北经济史》,《中国史研究》[北京]1998年第4期。P161-163
19.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系袭江藩《经解入门》而成,《中国语文》[北京]1999年第1期。P60-61
20.《全宋诗》的编纂及学术价值,《高校古籍工作通报》[北京]总第60期,1999年。P2-10
21.整理古籍岂能忽视标点符号?—点校本《书林清话》标点纠误,《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京]1999年第4期。P123-125
22.论江藩《汉学师承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第1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P343-369
23.清代起居注官与钱大昕《讲筵日记》,《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2000年第3期。P122-124
24.简论《全宋诗》的编纂特色与学术价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北京]2000年第5期。P7-12
25.《四库总目提要》惠栋著述纠误,《文史》[北京]2000年第4期(总第53期)。P315-317
26.论中国传统经学研究方法——古书通例归纳法,蒋秋华主编《乾嘉学者的治经方法》(下),[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出2000年版。P71-108
27.发先贤之幽德,启後学以梯航——郑伟章新著《文献家通考》,[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8月11日第8版。
28.《汉学师承记》史源考辨,祁龙威、林庆彰主编《清代扬州学术研究》(下),[台北]学生书局2001年版。P445-470
29.论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现代意义——以清乾嘉时期考据学家的治学与立身精神为例,[韩国]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第20辑,中国学研究会2001年6月版。P587-605
30.难堪与挣脱:清乾嘉时期义理、考据、词章之争中的词章之学,《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7辑,[韩国]中国语文论译学会2001年6月版。P123-140
31.清学领域辛勤耕耘的厚重之作——读王俊义、黄爱平著《清代学术文化史论》,《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1年第3期(秋之卷)。P141-145
32.论清代《起居注册》及其文献价值,《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集刊》(第2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P 355-377。又载《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0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329-342
33.《大金吊伐录校补》跋,《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2002年第1期。P96-97
34.亟待建立规范的古籍整理学,《高校古籍通报》[北京]2002年9月版(总第70期)。P23-24
35.从《全宋诗》的编纂看《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主编《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P 405-447。又载田澍主编《中国古代侃论萃――庆贺历史学家金宝祥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464-502
36.赵之谦《汉学师承续记》整理记,台湾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编《第七届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02年版。P35-48。又载[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下册P984-998
37.读书不谨的一次教训――关於拙文《古书疑义举例系袭江藩经解入门而成》之误,姚小平主编《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P285-292
38.从赵之谦《论学丛札》看《汉学师承续记》,[北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1期。P90-96。又载[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下册P999-1016
39.惠栋《易》学著述考,[山东]《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P51-57
40.魏建功先生朝鲜授课事略,《炎黄文化研究》第1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P271-277
41.东吴三惠世系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集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292-305
42.《汉学师承记》考异,《文史》2004年第4期。P205-251
43.《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读後,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P307-313
44.东吴三惠著述考,[北京]《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363-427
45.王欣夫先生《松崖读书记》蠡测,[兰州]《图书与情报》2004年第4期。P50-54
46.新发现戴震《江慎修先生七十寿序》佚文一篇,《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P122-123。又《徽州文化研究》第118期转载,2005年。P13-15
47.《东吴三惠诗文集》整理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P16-20
48.《汉学师承记》版本考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中心研究集刊》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P237-277
49.清人稀见著述十五种提要,《文献》2005年第3期。P189-199
50.江藩生平事迹考,张玉春主编《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文出版社2005年7月版。P264-277
51.读《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5年第4期。P20-27
52.《中国古文献学史系统·全面·立体》,《科学时报》2005年2月24日B2版“教材酷评”栏。
53.别把古籍整理活活掐死――从“蘇图事件”再谈古籍收藏与利用的矛盾及建议,《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15日第5版。
54.从《全宋诗》的编纂看宋末元初诗人的断代问题,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中国中世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55.江藩著述考,彭林主编《清代经学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6.《江藩传记资料选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江藩集》本。P294-370
57.《江藩交游资料彚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江藩集》本。P408-499
58.《江藩年谱新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本。
59.《读〈汉学师承记〉札记(20则)》,《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6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喜见高邮二王研究的新成果――王章涛先生〈王念孙王引之年谱〉读後》,《炎黄文化研究》第5辑,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又见《扬州史志》2006年第4期,第12-14页)。
61.书篆巨擘学林新人――从赵之谦《论学丛札》看《汉学师承续记》,《中国典藏》2007年第1期,第37-47页。
62.论江藩“文无八家气”之说,台湾成功大学等主办《清代文学与学术--“近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之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7年3月版,第455-470页。
63.读《汉学师承记札记》(20则),《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6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37-253页。
64.佚名《燕行录》作者及文学价值考述,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编《中国学论丛》第21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2007年3月版,第75-90页。
65.清代学术拾零(20条),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编《中国语文论丛》(第33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2007年6月版,第259-286页。
66.《沅湘耆旧诗集续编》及其作者小考,《文献》2007年第4期,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6-189页。
67.清代学术札记(20则),《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7辑)――中国古文献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49-367页。
68.从《汉学师承记》看西学对乾嘉考据学的影响,《西学与清代文化》,中华书局2008年1月版,第306-313页。
69.书画之外的赵之谦,《神州国光·金石书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46-54页。
70.朝鲜燕行使笔下的“神丹”清心丸,李安东主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9辑),韩国首尔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65-81页。
71.《燕行录全集》考误,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编《中国学论丛》第24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2008年版。
72.韩语译注本《乙丙朝天录》纠误,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编《中国语文论丛》(第40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2009年版。
编著
编辑 语音
1.《中国历史要籍研究资料辑要》,杨绪敏主编,[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撰有《〈明史〉之编著特点与评价》,P429-436;《〈明实录〉之编著特点与评价》,P437-440;《〈国榷〉之编著特点与评价》,441-445)
2.《甘肃历代诗文词曲鉴赏辞典》,匡扶主编,[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撰有《戎昱〈塞下曲〉鉴赏》,P115;《杜甫〈发秦州〉鉴赏》,P144-146;《杜甫〈龙门镇〉鉴赏》,P146-147;《李嘉祐〈题灵台县东村主人〉鉴赏》,P166-167;《李端〈胡腾儿〉鉴赏》,P172-173;《皎然〈塞下曲(其二)〉鉴赏》,P175)
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中国古典文献学部分),陈平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P 241-260
4.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晋书》部分),[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