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故纸寻踪
1949 年8 月25 日,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创办的日子。这份诞生于解放战争硝烟中的报纸,陪伴着八闽儿女走过不平凡的岁月,称得上福建人民的老朋友了。
可是,你是否知道,清末和民国时期,福建这片土地上曾有过三家取名《福建日报》的报纸,先后出现于厦门、福州、泉州。1905 年:
1905年:厦门《福建日报》
首家取名为《福建日报》的报刊问世于厦门,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它的前身是1904 年正式发行的《福建日日新闻》。发行人兼主笔连雅堂,即连横,系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祖父,是位富有爱国思想的台湾同胞。他反对日本对宝岛的统治,携家人来到厦门,参与英国传教士《鹭江报》的编务,后来创办《福建日日新闻》。后经友人推荐,延聘黄乃裳担任主笔。黄氏也是一位富有爱国思想的志士,闽清人,曾在外籍传教士于福州办的《郇山使者》报做编辑。中日甲午海战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丧权辱国。黄乃裳眼看祖国遭列强宰割,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之灾,忧心如焚。1896 年,他多方筹资在榕创办《福报》,鼓吹变法维新,成为国人在闽办的第一份报纸。
连雅堂、黄乃裳等联手出版《福建日日新闻》时,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美爱国运动。事情的起因是:19 世纪中期,美国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手段,从我国广东、福建等地招募大批劳工,到美国开矿山、筑铁路、垦荒地,1883 年总人数就逾30 万。19 世纪70年代末,美国发生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为了转移国内工人的斗争视线,阴险造谣华工夺了他们的饭碗,从而掀起了排华浪潮。1894 年美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限制华工的条约,为期10 年。据此,不仅仅是华工,凡进入美国的中国人,均遭苛待。1904 年,此条约期满,广大华侨及国内人士纷纷要求废除。1905 年,美驻华公使在与清政府的谈判中,使用恐吓手段,逼中方再订约。消息传出,一场控诉美国排华罪行、反对美国经济侵略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福建日日新闻》积极参加这一斗争,刊登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反美爱国运动的报道,载文抨击美国歧视华人的政策。“美国之禁华工也,用强权,藐公理,污人道,破邦交,是我四万万人之大辱也。然而彼敢悍然而行之,而我竟默然而受之”。评论指出“我国虽大而势分,人虽多而力散”,是美政府敢于歧视和欺凌的原因。
正当运动发展之际,美国驻厦门领事馆旗杆因绳子朽断,星条旗落地。美领事诬赖是中国人砍美国旗,要挟清厦官吏鸣炮赔礼,还提出镇压当地爱国运动的要求,惩罚《福建日日新闻》就是其中之一。闽总督奴颜婢膝,下令查办,社会舆论哗然。国内报纸纷纷撰文支持《福建日日新闻》与黄乃裳。迫于舆论的压力,当地官吏令《福建日日新闻》罚款千元。但报社无钱可交,改罚停刊一周,更换报名。约1905 年,《福建日日新闻》易名《福建日报》,黄乃裳仍主持笔政。
1906年6月,黄乃裳赴新加坡见孙中山,并入同盟会。回厦后,他介绍曾任福州汉族独立会会长的郑权入盟,一起办报。南洋中国同盟会对《福建日报》的进步倾向感到高兴,建议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当时,报纸揭露水陆提督贪赃。早已企图迫害这份爱国报纸的清政府,借口该报公然反对政府官员,勒令停刊。厦门《福建日报》办了约10 个月。即使把《福建日日新闻》的办报时间加在一起,也不到两年。
当时厦门所处的地位特殊,闽籍爱国进步人士把厦门作为反对清朝腐朽统治的基地。那时候,厦门不仅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福建劳工外出的中心,闽籍侨胞出国回国的必经之地,也是闽籍侨胞和台湾同胞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和闽籍爱国进步人士与南洋、台湾等地爱国进步人士交往联系较为方便的地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海外华侨中颇有影响,而侨胞中的大部分,来自闽粤。在南洋生活相当一段时间的黄乃裳等,想通过在厦门办好《福建日日新闻》《福建日报》,使福建的革命力量与南洋、广东的革命力量联成一气,互相呼应。而比之于福州,清政府在厦门的统治相对薄弱,便于革命力量的活动。1918 年:
1918年:福州《福建日报》
第二家《福建日报》约1918 年在福州面世, 对开一大张,为教育界人士王修、梁志和、林元乔、汪涵川所办,社址在黄巷。当时福建为北洋军阀势力所统治。该报政治上接近皖系军阀的政客集团安福系,后来安福系在闽设民生共济会,报纸实际上为该系代言。20 世纪初, 日本人办的《闽报》仗帝国主义之势,常“登其他报纸不敢登之消息”,发行量居榕各报之首。《福建日报》以政治和教育方面的消息灵通吸引读者,发行量仅次《闽报》,有两千多份。“五四运动”爆发,福州学生游行示威,不仅要求废除“二十一条”,还响亮地提出“抵制日货”的行动口号,组织人马到商家查日货,劝不卖日货。福州商会会长黄瞻鸿,其兄开的布店很大,其侄是日商洋行的买办。这一家子和日本浪人、警察局长、北洋军阀在闽代理人李厚基的卫队团长等勾结,大量进口和销售日货,被学生查获。国民党人李遂先主持的《福建时报》等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揭露黄家的问题。而《福建日报》为黄家所收买,对黄家有利的消息尽量登,对黄家不利的消息则反之。爱国反帝是当时人心所向,日本人的《闽报》,理所当然地遭民众抵制,“除日商和台民外,华人罕有阅之”,发行量从三四千份跌至四五百份。《福建日报》因庇护奸商,报份也减少过半。而爱国立场鲜明的《福建时报》大受读者欢迎,发行量升至各报之首。福州《福建日报》终刊时间不详,据说办到1927 年,前后不到10 年。1939 年:
1939年:泉州《福建日报》
第三家《福建日报》1939年2 月23 日出版于泉州,为晋江县商会主办。当时泉州地区有影响的报纸是国民党晋江县党部1930 年办的《泉州日报》,一度日出,对开两大张八版。晋江县那时的行政区域,包括今日之鲤城区,是商业发达的著名侨区,商会颇有势力。理事长蔡鼎常,上世纪20 年代入国民党,曾以福建商界代表的身份赴重庆列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又当上“国大代表”,势盖一方。据说,本来商会派与县党部派关系不错,后来,商人中囤积居奇、走私而发国难财者,常遭《泉州日报》抨击,双方矛盾扩大,商会乃决定自办报纸。他们得到时任省政府主席陈仪的支持,取名《福建日报》在泉发行,蔡鼎常为董事长,商会常务理事谢杰英任发行人,大有以“福建”凌驾“泉州”之意。
泉州《福建日报》创刊时对开4 版一大张,后来缩小为两版。1946 年9 月15 日又扩大为对开4 版,不到半年又缩为两版。该报比较注意经济方面的报道评论,在有限的版面上刊登本地商情,后又扩大为经济专栏。到1948 年物价一日数涨的年代,每日商情被迫停办。从侨区特点出发,有关东南亚和香港的消息,常放在地方版显著位置。从创刊到终刊,历时10 年多一点,是三家《福建日报》中办报时间最长的。
除上述三家《福建日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福州还出版过两家《新福建日报》。一是杨树庄任福建省主席时办的,时为1931 年8 月。另一家是1941 年福州第一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汉奸组织“福州治安维持会”出笼的,也打着福建日报的牌子,而且还加了个“新”字。背叛祖国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家汉奸报的头子,5 个多月后榕城光复即被处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