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
荆楚大地更是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千百年来相互交融,形成了各族民俗气象万千、纷纭锦绣的蔚然大观。荆楚民俗具有较稳定的地域性,但同类民俗在同一地域呈现不同的事象。同时,许多民俗都或多或少保留了远古文化的基因。湖北民间风俗,蕴含了楚文化披荆斩棘的创业基因、筚路蓝缕的创业品质、一鸣惊人的创业决心,是荆楚人民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哭嫁是曾经盛行于包括十堰在内的湖北各地的风俗习惯,尤其以土家族哭嫁最有代表性。哭嫁是土家族的婚俗,在鄂、湘、渝、黔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地广泛流行,是土家族文化传统和民俗礼仪的宝贵遗产。哭嫁,又被称为“哭出嫁”“哭嫁囡”“哭轿”“开叹情”“啼惨切”等,这些名称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哭嫁中新婚女子离开娘家的复杂心情。哭诉的内容有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有对同伴好友的怀念之情,有对亲友的不舍之情,有对未来生活的怅惘之情,还有孝敬公婆相夫立业的开导之情等。哭嫁歌即是土家族哭嫁婚仪上新娘哭腔吟唱的抒情歌谣,有经过长期发展积累并固定下来的曲牌、辞章。它来源于土家族吟唱的山歌,分为边哭边唱、只唱不哭与只哭不唱等形式。其哭腔或低沉、或短促,嘤嘤咽咽、悲悲切切,细腻悠长;其声调时而婉转,时而激越,富于变化;也有汉语哭唱和土家语哭唱两种。哭嫁多在夜间举行,新娘是哭嫁的主角,同时也有伴娘、姐妹和闺蜜等亲友团陪同哭唱,可以说是通宵达旦,直到迎亲之日。
土家哭嫁(土家哭嫁歌词大全)
《陪十姊妹歌》,别称《姊妹歌》《伴女歌》,是一种长诗形式的、只唱不哭的哭嫁歌,有固定的仪轨和先后顺序,民俗专家称其为《歌堂哭嫁歌》。出嫁前夜,在新娘的娘家,新娘头盖丝帕,在堂屋向祖宗行三拜九叩,而后人座,九位未出嫁的姑娘,围坐四周,新娘和领唱的姑娘先唱“开台歌”,接着是“坐歌堂”“数花”“盘歌”,最后是“送歌堂”。新娘兄弟负责斟酒,依座次传递酒杯轮流哭唱,胜者吃喜糖,负者罚喝酒,直至深夜。《陪十姊妹歌》多由一人领唱,众女伴唱,唱至高潮处,四座宾朋也同声唱和。哭嫁唱词既诉离愁,也表祝愿,多为倾诉新娘对父母的感激与不舍,也有亲人嘱托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以及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等内容。哭嫁过程中曲词优雅,场面井然,情真意切。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