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最近两年学术圈大瓜不断,为什么多数是理工类,很少见到文史类的上榜?

最近两年学术圈大瓜不断,为什么多数是理工类,很少见到文史类的上榜?

最近两年学术圈大瓜不断,为什么多数是理工类,很少见到文史类的上榜?简单来说,就是文科的瓜虽有,但太小。一般瓜是什么?按惊悚程度排下来,大致是:1.学术造假尤其是在Science、Nature、大子刊、新英格兰之类的上面造假被发现了

简单来说,就是文科的瓜虽有,但太小。

一般瓜是什么?按惊悚程度排下来,大致是:

1.学术造假

尤其是在Science、Nature、大子刊、新英格兰之类的上面造假被发现了,那就是巨瓜。前几年鄙国韩春雨教授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怒发一篇,震惊了全国(和大半个世界),谁知转过年来,对面哈佛医学院院长皮耶罗就来个撤稿31篇,假文遍布Science、Nature、大子刊、新英格兰……此瓜足以震慑全球!文科这边呢?首先,文科就没那么容易造假,也不需要造假,无非是那些基础资料,翻来覆去看你怎么解释而已,偶尔引用个错误的文献出处,也无伤大雅。其次,文科造假的平台也没有NS这种量级。比如你在《管理世界》《经济学瞭望》《明清小说研究》《安徽文学》上面发点有问题的文章,同行也无非就是嘴角微微上扬,而已。这类瓜印象比较深的是前几年钓鱼党盛行,有些文科教授上了勾,比如常凯申、金卢布、八尺协定之类的。但也就是小圈子嗨一下,社会上谁多看你一眼?

2.科研经费

这直接用金额大小可以说明,理工科的863、973动辄成千万上亿,文科……别提了。

3.人才称号

教授、研究员文理科都有,但理工科这边有院士,文科那边没有能对等的。有些高校设有“文科杰出教授”一职,校内享受和院士相当的待遇,但毕竟不是院士,社会关注度并不高(甚至大多数人不知有此物)。而且文科的评判标准贝莱就比较主观,评了个傻子当教授,你也不好说人家有啥根本问题。但理工科的科研评价体系相对完善、客观,比如这次疫情期间,中科院武汉某所长,就被广泛质疑其年纪轻轻担任所长的资历问题,这些都容易在社会上形成“瓜”。文科的不存在这问题。

4.奖项

其实评奖也是一个巨大瓜田,首先,文理科的奖项地位也严重不对等。理工科的科技奖项经过国家清理,现在主要只剩下国家科技奖、省科技奖等寥寥数者,含金量都非常高,国际上还有一些大奖(比如炸药奖),社会关注度极高。文科这边也有一些奖项,比如文学的茅盾文学奖、社科的孙冶方奖等等,但相对而言含金量和社会关注度都比国家科技进步奖差多了,和诺贝尔奖更没法比。文科奖项评比的客观性也比理工科弱很多,比如茅奖、鲁奖其实每年都有很大争议,但恰如前文所言,本身就不太客观,所以也说不上多大的话题。我甚至可以讨打点多说一句,前几年有位作家获得了炸药文学奖,但其实他的文学成就在国内恐怕也难以排进前十,争议颇大,但我这里所谓的“难以排进前十”也无非是个主观标准,所以大家也无非当个新闻看看得了。但在理工那边,张校长的透明计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那就是个大瓜。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小学生转基因疗法治癌症得奖,虽然在理工科领域是非常非常低端的小奖,依然成为社会之瓜。

5.为人处世

一些科研人员、教授学者的为人处世问题,包括男女关系啥的,但这个好像不分文理科,都一样。由于以上几条因素,现在的行情反倒是理工科教授们手中掌握的资源较多,这方面还更容易出瓜。文科教授学者……简单地说就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

上一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官网
下一篇: 宁夏文史研究馆:打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殿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