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论坛里看到这样的帖子:如果你去德国读博士怎么还会担心如何养活自己呢,不是都有工资吗?嗯。。。还真不是。
有工资的基本都是理工科,因为理工科有的时候可以做一些项目,对于资金来源有更多可能性,会有收入,而且相比较而言,理工科申请csc奖学金会比文科更具有优势。(所以现在很多老师在录取学生之前就会要求学生申请奖学金,毕竟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嘛。。。)
但是文科是真的没钱,尤其是文史哲这类专业,很少会有项目的可能,所以其实如果你的家庭不在乎支撑你读博,接受家庭的支持并不是不可以,(也不是要求大家都去啃老)只能说学科不同,情况不同,但是,作为21世纪有为青年,很多人确实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了,申请csc有可能会被要求回国服务(并没有说回国服务不好,只是说这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职业规划)。所以除了这两个可能还有什么可能呢。
1,代课
很多大学有需要hilfskraft帮助教学,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挣钱,受雇于大学签订一份合同,但是问题是文史哲类的专业语言要求很高,你要确定你作为一个外国人,能给德国人讲课,当然,这其中不乏专业大拿,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能力,千万不要羞涩,大胆和你的导师提出要求,说你有能力和野心能够代课。还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讲课固然是能力的体现,但是讲课不是瞎讲,改编不是乱编。。。哎呀跑题了,就是说你是要备课的,那么就有可能你会没什么时间搞自己的研究,有可能毕业时间会延长,这个因素是要考虑的。
2,奖学金
兜兜转转,咋又说回了奖学金嘛,是的,但是这个奖学金不是csc和daad,而是一些其他的奖学金。德国给博士生准备了很多奖学金,从学校的,到地区的,再到国家的。比如有专门为文科准备的奖学金,是文科方向且外国学生可以申请的,只要按照他的要求提交材料就是ok啦。
第二种是学校设置的奖学金,咋说呢,蓦然回首,奖学金却在灯火阑珊处。就以作者所在的大学为例,学校为了女性在毕业的最后一年提供奖学金,保证学生可以专心毕业,(如果你有小孩,那么,有可能适当提出时间延长或者奖学金金额上调,都是可以协商的)如果你的大学本身比较有钱,倒不妨去学校咨询一下,说不定就有一些专门为本校博士生或者某些群体准备的奖学金啊。
第三种是各种stiftung
在德国有各种各样的基金会,他们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资助,但是不同的是,如果你想申请这种奖学金,那么就要有一些社会经历,或者有些基金会是和宗教相关的,那么可能你是有宗教信仰会比较好申请。但是这种奖学金也是一种好的经历,以后也可以填到自己的简历上嘛!总之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要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请。
申请材料方面就是大同小异,比如打印相应表格,或者毕业证书的复印件,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报告(exposé),这个基本上就可以决定你是否能申请到奖学金,因为审核者也要决定你是否值得资助,有相应的科研能力。所以研究报告要好好写啊!!!
最后,作者想说,大家一定要善用学校资源,如果发现某些奖学金不适合自己或者竞争压力很大,要及时转变方向,寻求新的机会,很多学校都会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支持,比如作者在的学校就有专门介绍奖学金的网站和工作人员,如果觉得邮件无法说明,或者拿不准自己可以申请哪个奖学金,也可以写邮件约着面谈,让负责的老师一步一步指导申请,总之作者的读博之路基本就是没啥希望了但是文史哲专业的博士其他朋友们不要放弃啊,加油奥利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