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我县文史工作的开路先锋谭家昌老师
作者 | 程士贵
1996年6月20日左右,时任政协主席孟庆沂在省政协召开的全省文史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我县政协被评为全省政协文史工作先进集体。8月30日上午,在招待所召开全县文史工作会议,时任副主席郭葆立传达了省政协文史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我县下一步文史工作任务,印发了《建国后文史资料征集提纲》,颁发了特约文史委员及文史之友证书。
望着照片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不由得感慨万千: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诗,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且听我一一道来:先从谭家昌老师说起。
1930年3月,谭家昌出生在谭马庄村。1948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任职于本村小学、五井完小、县教研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县农业展览馆、冶源水库指挥部、民主街小学、朱堡完小(后改为联中)等单位。
1958年上半年,在县委宣传跃进办公室工作的谭家昌,随单位迁住吕家楼村。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美化该村环境。他发现该村青年吕学勤写、画均好,便请示办公室主任严鲁彬后,将这一任务交给吕去完成,并和他一起实地考察,作了全面规划。吕学勤聪慧肯吃苦,很快就将该村美化得焕然一新。县委在此召开了宣传工作现场会。从此,他俩成为莫逆之交。是年秋,在县农业展览馆工作的谭家昌,又推荐了吕学勤。他俩在工作中相互尊重,坦诚相待,将展览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吕创作的《老两口进京》,谭认为题材新颖,思想性强,稍加修改后,建议他投稿于《大众日报》社。结果一炮而红,时隔不久,吕被调往省美协,后又升任美协副主席。在以后的岁月里,俩人书信不断,吕还赠谭之己作《骏马图》。
书归正传。1980年2月,从朱堡联中任校长的谭家昌退休(后改为离休)。1981年5月间,县政协副主席张金声与办公室副主任陈光三来到谭老师家,聘请他去县政协任文史资料编辑。谭老师有些犹豫:老母亲年近90岁了,过去忙工作,未能侍奉她,现在退下来了,可朝夕陪伴之,以尽子责;再说老伴比他大8岁,年已花甲,身体多病,也需要照料。他对张副主席说:让我考虑一下,再和老母亲老伴商量商量,然后答复您。后来,在老母亲老伴的支持下,他毅然前去政协报到。时任主席朱相和等热情欢迎他的到来,张金声副主席说:“文史资料工作目前只有你一人做,既无经验借鉴,又无资料,一切从零开始。至于怎么做,你可在实践中探索路子”。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他骑着自行车,冒着严寒酷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全县17处公社县直有关部门,走访了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同时,日夜赶写出《临朐县文史资料征集提纲》,广为散发,广造舆论,广征博采。为了争得时间,他白天采访、记录,晚上整理,使出一个“抢”字(否则将人去史亡)。戴着300度的老花镜,写上半个小时,就头昏眼花,只好休息一会儿再写,经常至深夜十一二点。就这样,很快就征集到各种史料40多篇,达28万余字,从中筛选了21篇,编辑、出版了我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实现了我县文史资料出版之零的突破!该辑出版后,很快发行一空。为满足广大读者需求,又加印了1000多册。
我县政协开展文史资料征集、编辑工作的做法,被1982年全国政协《文史通讯》所登载,写进了我省第二次文史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1984年12月省政协召开全省文史工作代表会议,我县政协作为唯一的县级单位作了典型发言。
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事求是,是谭老师从事文史工作的宗旨。仅举两例:
一是关于段亦民的平反问题。
段亦民,原名段明光,我县黄山店村人,齐鲁大学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夏,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他在恢复和发展该县党的组织,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2年5月,省委军委书记张鸿礼(后叛变投敌)来益都组织武装暴动,并指定段为暴动总指挥。在研究会议上,段认为暴动的时机不成熟,建议张鸿礼慎重考虑。但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张不但不接受,反而以粗暴的手段罢免了段的县委书记职务。被撤职后,段只好到该县西山区南仇村以教小学为掩护,继续开展党的工作。是年8月18日,该县武装暴动失败。国民党益都县县长杨九五对全县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县委的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员惨遭杀害。由于叛徒告密,段亦遭逮捕,被押往济南国民党省监狱。敌人酷刑用尽,但段宁死不屈,遭敌枪杀。
段亦民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家属享受烈士待遇。不料1959年《山东省志资料》有一篇文章,说段亦民在暴动的关键时刻变节,当了逃兵。撰稿人是当时的一位权威人士。我县民政局据此将段亦民的烈士牌子从烈士灵堂撤掉,其家属不再享受烈属待遇,并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
谭家昌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拿着吴芳亭写的《回忆段亦民同志》一文,请民政局的同志审阅。谁知民政局的人竟说“段亦民的变节是有根有据的,撤掉烈士牌子是集体研究的,省里那份材料是权威人士写的,吴芳亭的文章,目前不能成立。”
回来后,谭老师将这一情况向政协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政协领导的支持。于是,他去益都县政协、县委宣传部、民政局查阅了有关资料,并写信时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益都暴动时任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彭澍兴。很快,彭便写了《我在益都三十年代初期革命活动的回忆》寄过来,详细讲述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认为强加于段亦民同志头上的“关键时刻变节,当了逃兵”的说法是不实之词,是错误的,应为段亦民同志正名。紧接着,谭老师又查阅了1950年向明(曾任中共山东分局副书记、代书记)给段亦民家属联芳的信件、冯毅之于1967年5月18日写的《关于段亦民遇害的证明材料》、国民党益都县长杨九五的口供,均未发现段有变节行为,是党的好干部!
在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后,谭老师便动身去济南访查撰写段亦民“变节”材料的陈某(当时任山东省志资料负责人。此人居高临下,非常傲慢地说“段亦民的问题不是早有定论了吗?!”谭老师不为权势低头,将所有材料放在陈的办公桌上,并反问道:当时暴动时你任本村的党支部书记,县委的会议你参加了吗?你征求时任宣传部长彭澍兴同志的意见了吗?一番唇枪舌战后,陈不得不说,“等我看过材料后再说吧”。半个月后,陈回信曰:“照您的意见办,可以为段亦民平反”。就这样,否定了强加在段亦民身上的不实之词,通过组织手续恢复了烈士名称,其家属重新享受烈士待遇。
谭家昌23岁留影
二是刘冰烈士的问题。
刘冰,原名刘凤阳,纸坊小峪子人。收到吴芳亭先生写的《怀念刘冰同志》一文后,谭老师决心摘清刘冰的真实情况。因为作者只知刘冰1924年在益都第十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进行革命工作,后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杀害。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当地群众误认为刘凤阳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所以被砍了头,再加之土改时刘的家庭被划为富农,斗争清算时还把刘凤阳作为政治问题扯了进去。
为此,谭老师到小峪子村走访了20多人,以及刘的爱人(已改嫁到谭家小崔),基本摸清了刘在求学时期的为人品质和在老家的情况。1983年临朐县委党史办成立后,谭老师将刘冰的情况同党史办主任王凯骋作了交流。他们二人前往济南,查阅了敌档,了解到:1929年刘在胶济铁路总工会任职,以此作掩护,秘密进行革命工作。后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羁押,虽受尽折磨,但他坚贞不屈。敌人没从他身上得到想要的东西,遂被韩复榘下令杀害,而且是用了最残酷的斩刑。
历时两年的时间,终于摘清楚了刘冰的真实情况,确认他是1924年入党,是我县最早的共产党员。经有关部门批准,追认刘冰为革命烈士。
谭家昌老师做文史编辑十二年,征集到史料160多万字,参与编辑、出版我县《文史资料选辑》1~12辑,《石门山风光》,《石门坊》、《东镇沂山》、《临朐风物专辑》等,为我县文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被评为:山东省老干部先进个人、潍坊市老干部先进个人、临朐县老干部先进个人……1993年,因他老母亲寿登期颐,自己六十有四,遂辞去编辑工作。
为此,我撰联:
辛勤笔耕十二载,绽开临朐文史花。
由王凯骋主任书写,赠送给谭老师。
程士贵,冶源街道赵家楼村人。1952年出生,1969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书记,副指导员,指导员,干事,副教导员等职。1985年转业至临朐县政协工作,历任文史委副主任,主任等职。2012年退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