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答案,好考。
在100多个考研专业中,马克思主义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好考的专业了。21年国家线A区321,B区311,和文史类专业中的新闻、翻译的355分国家线比起来算难度蛮低的专业了。
先来做个最简单的科普,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法学门类,考试科目是政治+英一和2门专业课。专业课一般会和考研政治的马原理和毛中特有重合之处。
一个专业好不好考,个人认为从以下4个方面衡量比较靠谱。
第一方面,专业的热门程度。
专业越热门,竞争越大,也就越卷;专业相对冷门,报考人数少,竞争也就比较小,上岸就相对容易。专业一点说也就是常见的报录比问题。(报录比会计算去掉推免后的人数,参考21年数据)
(北京邮电大学报录比=120:28=4:1)
(上海大学报录比=94:23=4:1)
(云南大学报录比=6:1~14:1)
(首都经贸大学报录比=3:1)
(华中师范大学18年报录比=3.8:1)
(华中师范大学21年报录比=5.7:1)
大趋势告诉我们,随着近年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多,预计21年报考人数将突破400万,这也就说明考研越发激烈,所以像计算机、应用统计、新传、金融等热门专业的报录比有的甚至高达20:1乃至40:1的报录比屡见不鲜;而像马克思此类冷门专业近年也有部分985院校,比如厦大也有高达10:1的报录比,但马克思专业整体来说稳定在5:1,比前几年的2:1,3:1来说也逐渐热了起来,但整体来说是好考的。
第二方面,适合哪些人报考。
马克思是可以跨考的专业,不考数学,基本所有高校都有马克思研究生院,所以在院校选择上还是有很大的范围的。
分析适合报考的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分析考试科目。政治和英语一是作为统考科目的,专业课一般有2门,马克思专业政治分数都比较高,原因是绝大多少复习专业课的同时都会或多或少帮助到政治的复习。
结合一下考试的科目可以确定的是,就报考马克思专业而言,比较适合不想考数学,对文史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
第三方面,考试科目难度。
确定了自己是否适合报考之后需要去分析考试科目的难度,进而去有的放矢的复习。
先讲专业课,专业课的话大部分学校的主要考试内容还是马原理和毛中特,大部分的内容主要还是背诵,知识点理解的难度不算很大,相对而言会比较花时间,所以和英语一样,专业课部分是需要以教材为基础去做全面的知识点背诵的。尽管难度不大,主要靠背诵,但是如果能有学长学姐提供真题的话最好,背诵的会更有针对性。
另外像第二部分举例的那样,政治和英一统考,专业课可以帮助政治备考,因为考研政治中的马原部分基本上是重合度很高的,部分专业课也是和毛中特重合的,所以复习时间上是可以有所节约的。所以就英一而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是有必要提前学起来的,不管是单词的积累量还是日常的听课、学习都是很有必要提前打基础的。
第四方面,就业前景如何。
这部分拿出来讲是因为还是会有不少人会担心马克思不好就业,就多年前的就业形势来看也确实如此,但随着近几年的马克思主义的逐渐热门,就业率也随之上涨。常见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有大学辅导员或者专科院校的老师都是非常不错的岗位,另外像中小学的老师也可以去考。但是针对那部分只想拿学历的同学来说其实影响不大。
我一个学姐是本科学金融的,当时觉得金融太卷就不想考本专业了,因为一直对马克思感兴趣,就决定考马克思理论,不过她想考的是北师,当时因为大四还有课程(主要是因为大二心情不好期末考试周缺考直接去香港迪士尼玩了三天所以才挂科的,狠人),复习时间比较少所以第一年差了20分,然后之后就一边兼职一边考研,最后三个月辞职考研,以超北师复试线30分成功上岸。后来也是读完研究生之后去了一个比较好的专科院校应聘做了大学老师,薪资和待遇都还可以,基本综合薪资能到20w。
总而言之就业这一块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之后去初高中教学也是很ok的,毕竟宇宙的尽头就是考编嘛。。研究生学历也能提升竞争力,学马克思对于之后考公考编等应试考试还是很有帮助的。
学姐辛苦码字,麻烦你动动小手点个赞当作对学姐的鼓励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