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进
作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梁小进先生,已近古稀之年。他几十年来都在做长沙历史文化的研究。他对于长沙文史的热爱,不仅是对于历史专业的兴趣,更是来源于一份故乡情。梁小进的祖辈从1885年开始就在长沙定居,他更是左宗棠第五代外孙。正是由于他的这个特殊身份,他更加把研究长沙文史作为己任。梁小进写过关于长沙历史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包括像《长沙百年》、《老照片中的长沙》、《1938:“11.13文夕大火”》等等,都是跟长沙有印记的书籍。
热爱长沙,就从历史的角度去看长沙
梁小进是个正宗的“沙码子”,他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湘江边上渡过的。六岁的时候才随父母迁居到不远处的通泰街。在这里长大,读书,玩耍。除了去湘阴当知青的十年,梁小进一直都留在了他深爱的家乡——长沙。
热爱一座城,首先要了解一座城的历史。梁小进选择了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长沙。梁小进回想起自己走上历史研究之路,就是当年去湘阴下乡时,读了很多“马列”书。于是在那个人人都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他的大学志愿4个选项全部填的都是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政史系历史专业。
对于历史专业的学习,不像是其他学科,可以凭领悟去学习。而历史需要广泛的史实资料来论证。“没翻过的书,心里就没底。”为了抓紧一切时间读书,梁小进连大年三十都要伏案学习。有年冬天寒冷,梁小进一边烤电炉取暖一边看书,双腿两侧被电炉烫伤,他都浑然不觉,至今双腿外侧还留着两块比手掌还大的伤疤。“我以前没有书房,只有一个小饭桌,每天就着太阳,小饭桌搬来搬去读书。”正是因为这份对于历史的热爱,让梁小进对长沙历史的研究执着了几十年。
长沙近代史,绕不过文夕大火
1990年,梁小进被调入长沙政协历史委员会,主要职责就是挖掘、整理、出版有关长沙近代历史的各种资料。可是在他研究长沙历史近百年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一个瓶颈,就是在长沙1938年11月13号的文夕大火。
这场大火使长沙的经济、文化、教育甚至是政治,都在那天突然中断。所以在1986年、1987年的时候,政协收集出版了很多关于文夕大火的文史资料。但是这些资料主要都是回忆录,很多人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来叙述,所以内容难免不带有主观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梁小进从1995年开始,就对文夕大火进行研究。但在刚开始研究时,历史文献资料太少,很多都在文夕大火时被烧。所以梁小进两次到达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馆内找到了国民党关于“长沙大火“的调查报书和一些湖南政府的调查文件等。梁小进就以长沙政协的名义,编写了一本资料汇编,这就是《长沙大火》。梁小进就把他当时看到的所有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回忆录和综合资料都编写进书里,大概三十万字,这是有关文夕大火的第一本书。
将近古稀之年的梁小进,上周日受邀参加市图书馆关于“文夕大火”的讲座,这已经不是他今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讲座了。每次讲座前,梁小进都要准备很久,一是对于新媒体的使用,老先生总有些不自信。更多的是梁小进想把这样的沉痛的历史说的更加全面和生动一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这段历史。这样的一场讲座总共要两小时,老先生的声音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只是额头满是沁出的汗珠。
梁小进进行文夕大火的讲座
附:1938年长沙大火的历史资料目录汇编(不完全统计)
整理/梁小进
一、书籍(9种)
湖南省政府主席行署宣导处编印《长沙火灾纪实》,1938年12月
郭沫若《洪波曲》(1948年撰)第十五章,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第三章第13—14节,文史资料出版社
长沙市政协编《长沙大火》,岳麓书社1997年出版
龙楠林《名城血火》,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钟沈军 何建明《名城血火》,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梁小进 陈先枢《1938:11o13长沙大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王笑 胡正奇《火烧长沙》,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出版
王娅妮泰《长沙文夕大火》,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
二、回忆录(76篇)
1、长沙市政协编《长沙大火》
收入文稿69篇,其中回忆录55篇、文献11篇、综述3篇,共32万字。
2、未收入《长沙大火》汇编的回忆录 21篇
长沙大火善后——尹任先,《文史拾遗》2012年第4期(总第90期)
目睹长沙大火——(美)爱德华,《文史拾遗》2013年第4期(总94期)
抗战时期长沙火劫之我见我闻——周鼎,《湖南文献》1991年7月
我亲历的长沙大火——华宣恩,《炎黄春秋》2003o12o4
《长沙文史》第十五辑(1998o12)7篇:
长沙大火的回忆——陈扬汉 吴健人
长沙大火前后——郑石园
关于长沙大火的回忆——袁涤
跟随周总理在长沙——邱南章
从武汉到长沙——朱友学
文夕大火亲历记——蒋汉亭
长沙大火的一段回忆——许伟明
《长沙文史》第十七辑(2004o12)3篇:
我所见到的长沙大火——薛祚先
“文夕大火”中陈家垅报房的被焚——长沙电讯志编写组
“文夕大火”中的粮食行——李芸青
湖南图书馆编《湖南抗战亲历者口述录》6篇:
文夕大火把我们家都烧光了——林协顺
行军经过火烧后的长沙城——韩德明
大街小巷到处是断壁残垣——刘访滨
文夕大火将长沙烧成一座废城——徐万盛
文夕大火前坐上最后一趟火车离开长沙——黄子奋
听错一字酿成大火——王金柱
此外,长沙市区、县政协《文史资料》5篇,其中4篇已刊《长沙大火》
三、论文(34篇)
焦土抗战与长沙大火——鹤峪,《东方杂志》第三十五卷第24号
长沙大火谜底——从两篇日记看长沙大火真相——杨承钦,《中外杂志》第六卷第四期 1974年10月
1938年长沙大火起因——戴和林,《民国春秋》1989年第4期
长沙大火及其引发的一场笔墨官司——辛平,《炎黄春秋》1995o5o15
抗战时期的长沙大火——胡秀勤 张雪梅,《文史杂志》1995o8o10
张治中治湘与长沙大火——李世宇,《贵州文史丛刊》1995o9o5
长沙文夕大火纪实——李宽量 梁小进,《新创作》1995年第4期
长沙大火事件见闻——李承勋,《民国春秋》1996o4o15
长沙大火综述——梁小进,《长沙大火》1997o12
震惊中外的长沙大火案——肖凌云,《南京史志》1998o3o15
烈火见真金——周恩来领导长沙大火救灾工作——颜阳春,《湖南档案》1998o4o15
让档案见证历史——长沙大火部分档案史料介绍——陈凤霞,《湖南档案》1998o12o15
周恩来、叶剑英和郭沫若等在长沙大火中——陈浩望,《武汉文史资料》1999o1o15
犹有不磨雄杰气,不忍焦土战湖南——长沙大火中的周恩来和郭沫若、洪深等文化人——陈浩望,《党史天地》1999o8o15
长沙大火中的周恩来、叶剑英与“三厅”——陈浩望,《湖南档案》2000o6o28
周恩来督查“长沙纵火案”——施春生,《世纪》2003o9o15
长沙旷世大火——如如,《文史天地》2003o12o15
原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长许权的回忆——也谈长沙大火的真相——陈兰荪 孔祥云,《文史天地》2004o5o15
长沙大火是蒋介石下的命令吗——施春生,《钟山风雨》2004o6o10
周恩来长沙大火脱险记——施春生,《红岩春秋》2004o7o20
郭沫若、张治中论争“长沙大火”——杨建民 郑志勇,《党史博采》2004o9o5
郭沫若、张治中论争“长沙大火”——杨建民,《党史纵览》2005o4o28
二十世纪最大的城市火灾——抗战时期“长沙大火”扫描——唐正芒 李衍增,《长沙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2007o1)
1938年长沙大火又一说——李迅,《世纪》2007o5o10
张治中、郭沫若长沙大火之争——夏从本,《世纪》2007o7o10
国共俩名家论争“长沙大火”——杨建民,《党史纵横》2009o11o1
长沙大火对长沙城市文化的影响初探——张小河,湖南师范大学 2010o5o1
周恩来与长沙大火——王仕琪,《档案时空》2010o7o5
酆悌与长沙文夕大火新探——基于《酆悌遗著:焚余日记》的解读——刘大禹,《民国档案》2013o11o25
1938年长沙大火的再考察——兼与刘大禹《酆悌与长沙文夕大火新探》一文商榷——李常宝,《南京社会科学》2014
缘起“文夕大火”的是是非非——《洪波曲》的修订隐情——陈守宁,《书屋》2015o10o6
长沙文夕大火新考证——任理,《文史拾遗》2016年第3期(总第105期)
长沙火劫——杨丽娟,《北京日报》2016o9o20
长沙大火:究竟谁是纵火者——王自军,《同舟共进》2017o8o1
(腾讯o大湘网 杨柯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