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化安顺》2017年第125期(总229期) 古迹过往 隐身于闹市中的安顺王氏

《文化安顺》2017年第125期(总229期) 古迹过往 隐身于闹市中的安顺王氏

《文化安顺》2017年第125期(总229期) 古迹过往 隐身于闹市中的安顺王氏王氏宗祠入口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隐身于闹市中的安顺王氏宗祠——李 芳安顺市旧城中心儒林路,原名大箭道,为清安顺绿营练兵场所,后来又叫铜匠街,逐渐演化为商业集贸之地

贵阳文史杂志黄圆_贵阳文史_贵阳文史官网

贵阳文史_贵阳文史官网_贵阳文史杂志黄圆

王氏宗祠入口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隐身于闹市中的安顺王氏宗祠

——李 芳

安顺市旧城中心儒林路,原名大箭道,为清安顺绿营练兵场所,后来又叫铜匠街,逐渐演化为商业集贸之地,街道系用青石板铺就,两旁商舖林立,客商云集。清康熙三年(1664)修建的“王氏宗祠”(俗称“王家祠堂”、“五显庙”),就隐身于今西秀区儒林路23号商舖门面之中。从清初直至民国年间,为王氏族人清明祭祀入黔列祖列宗的场所。祠堂置有商舖房产及田产,其收入供祭祀活动及所聘僧侣住持日常香火之用。祠堂内还供奉五显大帝神像,日常为市民求神还愿之所,且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在这里举办两次“庆坛”祭祀活动,场面甚为壮观热闹。新中国成立后,祠堂祭祀及“庆坛”活动停止,祠堂被改作民居铺面,堂匾神位被捣毁,其主体建筑隐身于铺面之中。

贵阳文史杂志黄圆_贵阳文史官网_贵阳文史

安顺西秀区儒林路街王氏宗祠现貌

王氏族人落籍安顺由来久也。王氏先祖原籍江西南康府都昌县,其入黔始祖为王用,明洪武初年随军入黔。王用长子王葆,承袭父职,调任普定卫,子孙世守安顺。王用次子王真,任贵州前卫百户,子孙戍守贵阳麻姑堡。据明万历《贵州通志》载:“普定卫职官,指挥使:王用,江西都昌人。洪武元年(1368)功升副千户。十七年(1384),男葆调本卫,功升指挥佥事。正统六年(1441),三世孙铭功升指挥同知。九年(1444),四世孙泰以父功升指挥使。正德五年(1510),五世孙伦为事降正千户。六世孙镇仍袭指挥使。嘉靖四十三(1564)年,八世孙元爵升中军。沿三锡袭。”有明一代,王葆至王三锡祖孙世袭镇守普定卫(今安顺)的承袭记载世守清晰明白,王氏为第一代贵州屯堡拓荒人之一。又据南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王士吉创修的《王氏族谱》记载:

“始祖用公,领水军节征有功,除授大河卫指挥。明洪武五(1372)年八月内升水军左卫指挥使,征南开原纳哈战殁。生入黔一世祖长葆、次真。长子葆公,以父荫于洪武十二年(1379)十二月袭水军右卫指挥使。洪武十四年(1381)十二月内除贵州普定卫指挥使。时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拴土酋安瓒,友德下普定,留兵戍守,故除任此邦。后住安顺府,世系未详。一世真公,以选征有功,除水军右卫中所实授百户,均于洪武十四年(1381)十二月内除贵州前卫百户,后为欧打事降本卫右所总旗。此即合宗之一世祖,卒葬老鸦关。生二世祖讳威。”

王用及长子王葆归葬于安顺宋旗镇李家白果寨,其后裔分布于贵阳、安顺、毕节、铜仁、六盘水等地,至今已繁衍数万人之众。

贵阳文史_贵阳文史杂志黄圆_贵阳文史官网

王氏宗祠碑文

由于贵州兵燹战乱,年远事故,加之交通不便等因,安顺、贵阳王氏后人失联。王葆后裔在安顺儒林街修建“王氏宗祠”,而王真后裔则在贵阳麻姑堡王家院修建“王氏宗祠”(今已不存),分支祭祀,各自立祠聚宗。导致清康熙三年(1664)安顺王氏宗祠《永垂不朽》碑记中祖籍错记为“南京应天府阿子巷”。王氏世为军籍,其职子孙世袭,直至明亡袭止。王氏子孙奉命参加征讨麓川等西南军事战争,其后裔王威、王佐、王言奉命征伐麓川、普安、江津等地均有战功。道光《安顺府志·明名宦传·王铭》载:“王铭,普定指挥同知,征麓川,战死赐祭,进子泰官一级”。明天启年间,贵阳世袭百户王士吉、普定世袭中军王三锡奉命参加“平奢安”战争。在明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贵州四川湖广云南广西军务朱燮元的《督黔疏草》中,尚有王士吉、王三锡的战功记录。疏草先后有:“(崇祯元年十二月)《会议旧督抚功罪疏》:……又奉本部批,据贵前二卫指挥千百户越崇功……王士吉……等呈为边抚历尽艰危,未报全黔德。忽闻妄议,舆论难凭,极恳转题昭雪,以彰公道,以服人心事。……奉批:仰二司查报,奉此。”“(崇祯四年四月)《查叙前后在事文武功次疏》:……贵前毕节威平安普等卫指挥千户应袭等官邵邦俊……王三锡……,皆痛念家园之难,共分括拮据之劳,血战选输,大有裨补。

……屯田守把沈芳、王士吉……摧陷版筑,并绩勤劳,开荒播种,更有实效。以上三十六员均应升赉,以励忠勤。”“(崇祯五年二月)《定军制卫守疏》……屯田……守备沈芳、陈治、马骝良、王士吉等督兵一千一百二十一名,分屯料理,躬亲备锤,原议抵作战功,故各官备效辛勤,今照事定,即以战兵分往屯田,更觉省便。”“崇祯四年……副将王国祯下官兵王三锡等斩级三十八颗……。王三锡斩获贼首阿六首级一颗……”。王士吉(字维祯)由世袭百户,天启元年(1621)武举人,历任屯田守备、总督旗鼓、督标中军、匀哈参将,最后官至南明御营副总兵,诰封龙骧将军,致仕回筑。经历了惨烈的“贵阳保卫战”、王三善“内庄兵败”等战斗幸存下来得以善终。王士吉之子王德元(号长人),明崇祯壬午年(1642)武举人,初任关岭千总,升任贵州前卫操务,康熙壬戌(1682年)卒于贵阳。丁旗镇的王三锡官授昭勇将军,亦善终故里。入清以后,王氏子孙失去世袭军职,以耕读传家,读书入仕,成为一方名门望族。如德元之子王禧(字元吉,号慎斋),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乡试举人,官至宁德知县,为名进士潘镕之婿。

贵阳文史杂志黄圆_贵阳文史_贵阳文史官网

位于贵阳白云区王氏墓地的龙骧将军王士吉墓

安顺王氏宗祠座南向北,为四进石木结构,一进为铺面,二进为厢房,三进为供奉王氏祖宗牌位的祠堂,其后为园地。据祠堂内尚存的清康熙三年仲春祠堂碑记所载:

……吾祖身居习安,当年分手原以三镜为凭,后世继首,总以祠堂为归。爰立祠堂于儒林街建造瓦房三间,园地一段,土墙在内。门前铺面四间,永垂子孙之倚赖。东门牛场坝水田大小二块,南门外瓦窑上大路边田四块,共安租七石五斗,以作香火之资。又置木当水田四块,后山大寨大田一块,共安租四担五斗。传家规言清白勤俭遗后,戒吾滛逸骄奢,宗族子孙世系遵之为贤,背之当警当戒……

贵阳文史杂志黄圆_贵阳文史_贵阳文史官网

王氏宗祠入口

如今,祠堂主体结构完好,修祠碑记镶嵌隔墙之中,原王氏族人将碑文拓印后,用石灰摸平,以防被人毁坏。祠堂左右石柱尚存,石柱联语文字因被后来增建的房屋墙面所遮挡而无法读取,另一石柱上的一块文字因剥蚀糢糊而不能识读,甚为遗憾。据王氏族人王天恩等人介绍:王氏宗祠内供奉有五显菩萨(五显大帝神像),原来每年清明节前“庆坛”一周。传说大约在清代晚期,安顺老城“失水”(火灾),人们看见有几位红衣青年将大火扑灭。随后,人们在王氏宗祠内看见披红挂彩的五显菩萨满头大汗,认为火灾现场那几位救火的红衣青年,就是五显菩萨的化身。五显菩萨‘显灵’了,挽救了百姓失家损财之灾。此后,城内官绅信众每清明节后增加一次“庆坛”祭祀,王氏宗祠便成为安顺城内热闹的宗教活动场所。宗祠建成以来,历届王氏族首礼聘高僧大德主持家庙,负责春秋祭祀及日常香火。直至解放后“消灭封建迷信”而停止王氏祭祖及百姓“庆坛”活动。

儒林路原“一门三中委”谷氏故居及革命烈士王若飞故居等古建筑已恢复原貌,成为安顺的一道靓丽风景。而清初所建的王氏宗祠——安顺氏族文化历史文物有被旧城改造拆毁之虞,希望地方当局对这一文物古迹给予保护,以作安顺古城屯堡文化的历史记忆,为安顺古街旅游再添一彩。

贵阳文史官网_贵阳文史杂志黄圆_贵阳文史

王氏宗祠石柱 《文化安顺》编辑部 摄

贵阳文史杂志黄圆_贵阳文史_贵阳文史官网

附件

王氏宗祠始祖王用及后裔

明朝时期 为国征战 立功晋升 不怕牺牲

据《白云文史资料》第二十二集第178页,王华著《麻枯堡王氏祖先入黔记》记载:

王氏入黔一世祖王用,祖籍江西省南康府都昌县大水塘(现中馆村)人氏。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八月,时任江西省水军右指挥使,奉命带兵入黔征剿,在贵州开原纳哈(现黎平境内)战役中英勇牺牲。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傅友德奉命带三十万大军入黔征战。王用的长子王葆(宝),及次子王真(均为入黔二世祖),带兵随军入黔,由于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王葆(宝)晋升为普定卫指挥使,千户,驻防安顺府。王真晋升为贵州前卫、百户,驻防贵阳。

王葆(宝)是顾成升迁后,继任的第三任普定卫指挥使,并在安顺儒林街兴建了王氏宗祠。王真也在贵阳麻姑堡(现白云区五塘寨,及王家大院)修建了王氏宗祠。供奉神灵,祭祀祖先,以求国泰民安,兴旺发达。王氏宗祠就成为王氏族人,交往和祭祀的圣地。

王威(入黔三世祖),征战南鹿川(现云南瑞丽)时为统军兵部尚书,后晋升本卫右所、百户,后调任普安筑城建暑。

王雄(入黔四世祖),未袭祖职身亡。

王佑(入黔五世祖),祖袭百户,征战贵川普安时英勇阵亡。

王言(入黔六世祖),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征战思南、石仟、四川真州有功,晋升为昭信校尉加诰命。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赴四川江津征战,英勇阵亡。

王嘉爵、王嘉庆(入黔七世祖),王正邦、王正伦(入黔八世祖),祖袭百户,未袭祖职。

王如尧(入黔九世祖),文滔武略,加之祖辈功德,被朝廷荣封武显将军。

王士吉(入黔十世祖),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考中武举,多次战役立下战功,被封为御营副总兵,龙骧将军。晚年还亲自撰写了第一本《王氏家谱》,为后人了解和修谱奠定了基础。

王德元(入黔十一世祖),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为朝廷武举。曾任贵州关岭千总,后升贵州前卫操务。

王德明(入黔十一世祖)号用昭,贵阳府学禀生,任广东德庆州知州,理本省布政司印务。

王纳(入黔十三世祖),举人,任浙江清和县知署,徐州三府,东台二府,奉政大夫。

据《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叢刊【萬曆】贵州通志》第六卷第138页记载:

入黔一世祖王用,明洪武元年,功升副千户。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王葆(宝)(入黔二世祖),功升指挥佥使。

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入黔三世祖王铭(英),功升指挥使。

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入黔四世祖王泰(铭),功升指挥使。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入黔五世祖王伦(泰),因事降为正千户。入黔六世祖王镇(伦),袭指挥使。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入黔八世祖王元爵,功升中军,沿续到入黔十世祖王三锡袭职。

入黔十世祖王三喜,经历了惨烈的“贵阳保卫战”、“内庄兵败”等战斗,幸存而得以善终。

明朝晚期,入黔十二世祖王继统,因战功显赫,被诰封昭勇将军。

据《贵阳文史》2009年第六期《漂泊的群山》中记载:明朝统治的276年中,贵州发生大小战乱的年份,有145年,占明统治年份的一半以上。在明朝对贵州平乱中,王用及其后裔,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贵州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盛德)

贵阳文史官网_贵阳文史_贵阳文史杂志黄圆

· 作者简介

李芳:(现名李峰),贵州贵阳人,民建会员、中共党员。贵阳银行退养员工。参与《贵阳市志文物志》《贵阳市白云区志》《贵阳史话》等书籍的编写,整理出版《乐嘉藻日记》《贵阳李氏昆仲诗稿--李仲公诗存、李侠公诗选》等著作,曾在《世纪》《文史天地》《贵州文史丛刊》《贵州政协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的史志文章。现为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

上一篇: 走进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展
下一篇: 中国政协文史馆两大展览讲述政协70年光辉历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