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武阳曹氏,有曹端可、曹端明、曹端广弟兄三人。长兄曹端可在元大德朝两任藩岳,钦赐便宜行事,授万户侯。三弟曹端广,可能年纪尚幼,各种资料未见其在豫章时有何官职及活动的记载。曹端明行二,字伯亮,苦志芸窗,早岁即补郡弟子员。但乡试屡试不第。永乐元年秋八月的乡试,再次名落孙山。他带着落榜的失意,游历丰润,见城外沃野广袤,且丰且润,遂生落籍之意。曹端明回到江西后,遂于永乐二年携家北迁,落居丰润。
关于曹端明迁居丰润县的具体情况,至今发现的《浭阳曹氏族谱》及曹氏碑铭中有20多处记载,元上卷载曹鼎望撰《曹氏重修南北合谱序》云:
自明永乐年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而北,卜居于丰润之咸宁里,曹端明携弟曹端广迁居丰润,落居在咸宁里。
曹端明迁居丰润后,其弟曹端广成人后迁居辽东铁岭卫,曹氏家族成为丰润县四大望族之首。
迁到丰润的曹氏族人,在明清两代,先后出现了广西德庆府知府曹登均、山东鳌山卫参军曹士直、户部启心郎加一级曹邦、袁州府知府曹继参、云南三泊县知县曹恩光、凤阳守备加级昭武将军曹森、静海县知县曹元、玛瑚府知府曹重、凤翔府知府曹鼎望、苏州府知府曹首望、刑部郎中曹云望、富川县知县曹牧、兵部主事曹秉和、刑部郎中曹鑛、直隶提塘候选守备加级神武将军曹淑,汾州知州曹永著八十多位文武干练之才。
迁往丰润的曹氏族人,勤奋好学,精通古籍,学问渊博,尤精诗词古文,著述颇丰被誉为“都下三曹”能与三国时期的“三曹”所媲美。他们与社会各界名流广泛联谊,切磋学问,诗词唱和,形成曹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以后曹氏家族的发展和《红楼梦》的成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转迁辽东
丰润曹氏在明清时期有很多族人迁往他地。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迁往辽东铁岭的一支族人。《浭阳曹氏族谱》五处记载了明永乐初,曹端明协弟曹端广自江西豫章武阳渡溯江而北,迁居丰润县咸宁里,弟弟曹端广迁居辽宁铁岭卫的原因,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祖籍新证》一文中指出:曹鼎望所谓(端明)“协弟”的“协”字,用法太特别,应是音近误写(重印谱讹字不少),盖不言“兄弟二人同行”而特表“协弟”者,实谓长兄携带幼弟(曹子义的第三子,年最小),此时端广尚未成年,他们先是流落京东一带,后定居丰润。端广长大成人,可以自立谋生时,适值政府为了交好满洲女真(与东北蒙古族),在广宁、开原开辟“马市”民族间贸易十分兴旺(由“马”而发展为一切生产用物的大市场),以后只有开原南关外四十里一市最盛,故关内经商与兵役等人纷纷前往。而铁岭者,即是开原之南接壤相邻的地点——此即所以曹端广离了丰润前去作客(因而定居)的历史原由。
(王畅、冯保成主编《曹雪芹祖籍论辑》)
丰润曹氏族人关于现端广迁居辽宁铁岭的原因,有这样的传说:
据传我们曹家南北始祖曹孝庆第四代传人有兄弟三人,老大曹端可、老二曹端明、老三曹端广。老大落居在江西进贤县,老二、老三于明朝永乐二年由江西新建县武阳渡溯江北上,落居丰润咸宁里。
老二曹端明当时在明朝任世袭锦衣卫副指挥,因此全家人都吃皇粮俸禄,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在那封建帝王时代,伴君如伴虎的危机感时时笼罩在他的心头。特别是明太祖朱洪武在南京登基做皇帝后火烧庆功楼的情景历历在目,时时闪现在他的眼前。于是他借一次去东北为皇帝办事之便,在东北铁岭私下买了田产、往宅,回来向皇帝复命后请假回家,同三弟端广商定,让他携妻室儿女赴东北铁岭定居,经营那里的田产和做买卖。
曹端明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一再对弟弟端广讲,永乐皇帝新近迁都北京,必定要大兴土木,所需木材大都来自东北,皇室所需的珍贵药材、皮毛也都来自东北,这正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另外我在朝作官,一量有什么闪失,不至于遭来门之祸。这样三弟端广在兄长的嘱咐下,携全家迁居铁岭,另立了门户。因此,才有曹端广商贾离乡之说。(见张国才《浭阳曹氏家族的一些传说》,载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编《曹雪芹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版)。
曹端明官锦衣卫副指挥之职,《浭阳曹氏族谱》也有类似记载,但端明先人并无此职,他何以得袭锦衣卫副指挥之职?史料所限,难以辨明。端明孙曹安所撰《豫章曹氏坟碑记》云:
我祖伯亮公苦志芸窗,无书不览,即堪舆、星数等学概皆精通。早岁即补郡弟子员,以数奇不第,遨游燕都山海间,见丰邑山秀水异,遂卜居焉。
这段记载与传说端明以锦衣卫副指挥之职迁居丰润也不相符,但曹端广“商贾离乡”迁居铁岭,正与周汝昌先生所论相吻合。
以上传说、考证说明:曹端广是从丰润迁到辽东铁岭的。明代的铁岭,尚无县的建制,只设有防御机构铁岭卫,位于今铁岭县城西。曹端明自江西豫章协弟溯江北上时,端广年幼,尚无独立生活能力。加之迁徙异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所以决不会兄长迁居丰润,而让幼年的胞弟立时北迁铁岭。曹端广在丰润留居多长时间后迁居铁岭卫,三年、五年、十年……都在情理之中,或更久。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亦即后金天命四年)四月初九日,后金骑兵千人袭扰铁岭,掠得“人畜一千”。六月后金兵攻陷铁岭。驻军三日,论功行赏,分配俘获。“曹世选(曹雪芹六世祖)之归旗为奴,或与此役有关”,“疑本年铁岭役中,被俘为奴者纵非曹世选本人,应已有其族人”(以上见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上册第21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994年3月,组成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孙宝存和丰润县委书记李永丰为顾问,丰润县委副书记周文夫为主任的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筹委会。同年6月8日,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丰润举行,省内外专家学者、新闻界人士百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孙宝存主持,筹委会秘书长冯保成作筹备工作报告。会议通过研究会章程,选举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理事,聘任研究会顾问和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向大会专致贺电,周汝昌、杨向奎发表热情讲话,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及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大专院校代表致贺词。研究会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同海内外红学人士联系,召开研讨会,编辑出版学术专辑,开展学术交流”。)
1997年9月15日,丰润县委宣传部长冯宝成、丰润政协文史办主任董宝莹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燕赵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畅,赴铁岭市访问了该市原博物馆馆长李奉佐先生。李先生多年潜心曹雪芹家世研究,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访问了许多曹氏人物,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史料根据。他以翔实的史料证实:铁岭曹是从丰润搬来的曹端广的后人。详见李先生所著《曹雪芹祖籍铁岭考》(春风出版社)。李先生调查所获与曹佐华老人记忆基本吻合!
辽东曹与丰润曹辈分对应一直清楚,如曹雪芹六世祖曹世选与老根丰润曹士淳、曹士直、曹士真、曹士荣等均为“士”字辈(“世”与“士”同音)。各向下四世,到曹钊、曹鈖、曹鋡一代,曹雪芹祖父曹寅称他们为大兄、二兄、四兄。以上诸辈对应得十分齐整。两地曹氏族人,世世代代手足亲情,互相帮助。
曹雪芹上世进关后,如叶落归根,与祖籍族人交往甚密,以后的子弟互相寄居郊游,表露出毋庸置疑的近亲近族的关系。
因为这些人均是江西曹端可的后人。曹雪芹祖父曹寅等人除在其传略中记述始祖曹彬这一点与江西曹族有联系外,其他方面从示露出任何联系,而在相关诗文中独与丰润曹氏称“骨肉”、“同胞”、“连枝”、“雁行”,曹寅曾于丰润曹家有过较长居住生活,对丰润山水万物极有情感。晚年盼望回归丰润,称丰润为灵魂归宿之地。曹寅在南京任职居住三四十年,距江西南昌不算太远,从他的诗文资料中,未见其与那里的曹氏族人有任何交往与联系,未见有何感情上的表露。如果确为江西支曹敬之等人之后,这些情况就很难讲得通。所以硬要排除曹雪芹上世与曹端广的联系,另考虑与其他曹人的联系,不仅缺少依据,而且与曹寅诗文表露的情感也不相合。
曹雪芹一支是明初从丰润迁到铁岭的曹端广的后人,这一历史情况,由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了,而近几年丰润、铁岭文史、文博工作人员调查研究的成果,又使明初从丰润迁到铁岭的曹端广,到明末被后金从铁岭掳走的曹世选、曹振彦,到清初随“龙”进关后的曹雪芹父祖这一段历史发展脉络,水落石出,清晰可见。
此文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丰润曹氏家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平台由“百年平安”私人文艺会所独家冠名特约赞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