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寒的20个问题
关于韩寒的20个问题
刘松萝
1.“偏科天才”韩寒和“少年天才”韩寒是不真实的
2000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小说《三重门》。让整个社会感到惊讶的是,小说是年仅17岁的韩寒写的。而更让人震撼的是,韩寒是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最差的时候七门功课不及格。
当时,功利主义已经开始抬头。既然成功就是一切,那么假如成功者门门功课不及格,那一定是教育有问题了。于是,反思甚至攻击教育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以后的10年多里,韩寒被捧到吓人的高度。直到2012年,麦田和方舟子对韩寒神话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三重门》不算杰作,但毕竟语言通顺而且不时引经据典。与此相比,现实中的韩寒文史知识十分贫乏,一些博文几乎是前言不搭后语。
应该怎样看韩寒的真伪呢?我认为:下结论需要慎重。不过,《三重门》已经与韩寒的写作水平没有任何关系。那个“偏科天才”韩寒,那个“少年天才”韩寒是不真实的。即使我们接受了诸多的个别和巧合,也不能不说韩寒是有水分的。
2.利用韩寒这一虚假事例攻击教育的人应该谢罪
客观地说,标准化的教育有压抑青少年天性,让某些天才被埋没的一面,也有启发青少年的聪明才智,让很多人成为人才的一面。专才和通才,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话题。为此,我一直想写《论教育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当然,这是题外的事情了。
七门功课不及格,就是韩寒真实的水平。不是教育压抑了韩寒,而是韩寒因为学习不足导致了写作水平低下。韩寒不是特例,他的情况恰恰说明了学校的教育是有效的。“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是典型的无知加无耻。
反思教育,批评教育应该基于事实。编故事写神话的人,应该远离教育。
事到如今,利用韩寒这一虚假事例攻击教育的人应该面向全社会谢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