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上海文艺

上海文艺

上海文艺7月12日下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承办的“郝运先生追思会”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菊生堂举行。

7月12日下午,由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主办、上海翻译协会承办的“郝运先生追思会”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菊生堂举行。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飞德出席会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巡视员游伟主持追思会。郝运生前好友、同仁、亲属,上海文学艺术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和《法汉词典》编写组、上海翻译界代表,以及高龄翻译名家吴钧陶和文史馆馆员陈良廷、荣如德等因身体原因或派代表或写信参会,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袁筱一,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文系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袁莉,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黄昱宁,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联络处处长张建华,上海翻译家协会副秘书长范亚敏,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冯涛,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资深翻译家郭振宗,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美华,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黄雅琴、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章乐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评论家协会会员韦泱,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荣如德的代表凌晴女士,《法汉词典》编写组代表陈志杰、沈谷裕、陈伟,上海文学艺术院文献编辑室主任陈志强,上海文学艺术院顾问司徒伟智和徐甡民,《深潜译海探骊珠·郝运》(海上谈艺录)作者管志华、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罗英和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张彦。

郝运生前真挚热爱我国翻译事业,终生笔耕、名译迭出。在简朴庄严的追思会上,播放了郝运先生的生平图片,真实反映了他70年波澜不惊又跌宕起伏的翻译人生,译出《红与黑》《巴马修道院》《黑郁金香》《都德小说选》及合译《三个火枪手》《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等68部法国文学名著。200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5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颁发的“2015年度上海文艺家荣誉奖”。郝运生前说过,做文学翻译要有“工匠精神”“傻子精神”,不能沽名钓誉,不要投机取巧,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做好文学翻译。郝运非常强调翻译的原汁原味,翻出原著者的精神、面貌、风格。郝运时常感叹“译海无涯”,每当翻看自己从前的译作,总能发现不足,在翻译实践中他总没法“消停”下来。在当代翻译家中,他推崇傅雷、巴金、草婴等这样的翻译大家,他交往许多翻译名家,经常写信切磋,他认为好的翻译家必须像他们那样,具备很高的中文功底和文艺素养。

当年参加《法汉词典》编纂、审阅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王美华教授代表编写组健在成员在追思会上讲述了那段不为人知、极不平凡的十年奋斗史,追思了郝运在编纂《法汉词典》中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往事。郝运对她说过,编纂《法汉词典》,十年磨一剑,没有白过,在那个年代总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40多年后登门看望郝运时,他自谦是“翻译匠”“把一部部法国小说搬到中国的搬运工”,王美华称郝运为大哥,由衷说道:“您永远是座高山,是我们尊敬的长者!”

追思会上,中青年翻译家高度评价郝运先生的翻译成就、翻译艺术,尤其对他的翻译操守、人品道德赞誉有加。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文系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袁莉,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黄昱宁等作了精彩感言,他们说,郝运老师甘于寂寞、笔耕不辍,他不贪富贵、不慕名利,为中青年翻译家树立了榜样,我们要传承与弘扬老一辈的优良译风与文化情怀,虽然任重道远,但要继往开来,在新时代展示新一代的才华风貌,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袁筱一回想了25年前她当年参与《文汇读书周报》和南京大学翻译中心合作发起的《红与黑》的汉译讨论情景,当时只知其名未见其人,他“隐身”译坛,“深潜”译海,正是为了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译书,能够“不走样”地呈现法国名著的“原汁原味”,这是郝运先生最所值得怀念的地方。

追思会上,《深潜译海探骊珠·郝运》作者管志华、上海文学艺术院文献编辑室主任陈志强,以及各位到会专家也作了发言。会场气氛融洽,发言简短精炼,对一代翻译名家的人生追思,成了三代学人念想的文化座谈。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世纪》主编沈飞德在追思会上对郝运先生的翻译人生作了回顾,进入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革”,改革开放后)、进入三个境界(职业境界,事业境界,把翻译视为生命的境界),将翻译事业视为自己使命。他说,郝运先生作为文史馆馆员,对工作自有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对事业更有一种追求、一股精神,他一生从事文学翻译,他的人生脚印浸透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煮字”“蒸句”生涯中。他不求名利的职业操守、谦和温良的处世之道,对工作尽责尽心,对译作精益求精,为我们竖起一座精神丰碑。郝老的道德文章不愧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的称号。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在追思会上对郝运先生的翻译作出高度评价,他说,郝先生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翻译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文学翻译作品,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待人宽厚温良,感恩社会;他淡薄名利、宁静致远,为我们树立了德艺双馨翻译家的楷模,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沈文忠从担负历史使命、追求德艺双馨、艺术创新创造、高尚职业操守等方面向年轻翻译工作者提出要求。他说道,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一辈艺术家的功绩不会被后人所遗忘,他们的作品将在历史长河中越发熠熠生辉,为人民所喜爱,被人民所牢记,新中国将永远铭记他们。

上一篇: 震惊!凯文史派西哥哥12岁起,被父亲性侵长达四年
下一篇: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共建活动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