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华罗氏班辈行第

中华罗氏班辈行第

中华罗氏班辈行第中华罗氏班辈行第江西南昌班辈行第(旧派)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德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得业世常禄。

中华罗氏班辈行第

江西南昌班辈行第(旧派)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

以德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

富有本日新,得业世常禄。

注:作者一说南唐进士罗颖;二说宋侍郎罗盛得,他首用“盛”字辈,其可能性较大,待考。

江西南昌班辈行第(新派)

忠孝全鸿烈,芳名振豫章;

立朝荣甲第,奕世萃冠裳。

理学家声远,英才国瑞长;

灵礽同绍述,庆衍发麟祥。

注:作者多说,一说罗鸣族,福建上杭大洋坝千四郎公十三世孙,写于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礽”可通“仍”。

新编中华罗氏班辈行第

宜城封爵士,嘉甫炳春秋;

洞庭颂武令,司农建南昌。

人主承重任,琳琅梦文采;

幼思报亲育,大图效祖恩。

百岁典卿信,金陵赐康居;

燕山聚谋略,开基勇少年。

为政布仁厚,礼让获民心;

智能博众护,顺守耀宗功。

史书群诗杰,演义赞中华;

遵尧通儒道,格物在致知。

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二OO六年元月丙戌孟春

【注 释】

1. 宜城封爵士:因罗氏先民有功于周,封其领袖为子爵,谱载为匡正公。封地在湖北襄阳的宜城,今南漳县有罗子国的遗址。罗子国并入楚国后,遗臣遗民先徙枝江,再迁湘阴,建立“罗县”,该遗址亦存。《湖广通志》、《湖南通志》、《襄阳志》、《长沙志》、历代姓氏典籍等文献有相关记载。

2. 嘉甫炳春秋:春秋战国期间,当时弱小的罗子国战胜了强大的楚国,罗子国大臣伯嘉立下大功。此光辉战例,从祀孔庙的左丘明在《春秋左传》中予以记载,历代罗氏先贤引为自豪。族谱载“罗”失国后,凌甫公有强烈的“复国情愫”,欲借秦国之力重建“罗子国”。正史之伯嘉、家谱之凌甫公均彪炳史册。“嘉甫”与“家谱”谐音,高质量的家谱与正史、地方志一样均可成为历史文献。

3. 洞庭颂武令:秦武陵令罗君用因督运官铁殁于洞庭湖,以身殉职。其子女沿湖寻觅,以身尽孝,史称“罗孝子”荣封“孝感侯”;“罗孝女”荣封“孝烈妃”。《湖南通志》载有“罗孝子”、“罗孝女”的传记及其洞庭湖显灵的悲壮传说。将此传说用“班辈”形式流传,显示罗氏“孝”的传统。

4. 司农建南昌:谱载罗君用之子罗珠。秦末汉初,罗珠“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官”(《江西通志·罗珠》)。晋代“一门忠孝”的罗企生、遵生兄弟是其子孙,至今,南昌罗氏后裔犹为当地望族。他开启罗氏“豫章郡望”之先河,在罗氏中具有巨大的影响。汉封列侯的罗邵,出自世家大族,有资格出任掌管皇帝“玉玺”的侍中,维持了豫章罗氏的声誉。罗珠被奉为豫章罗氏始祖。

5. 人主承重任:三国时,蜀国罗宪在敌军攻城危急、有人劝逃时,留下:“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的千古名言,堪为“人主”、“父母官”的典范。“人主”,泛指各级领导者。有“子贡”之称的罗宪与其侄儿罗尚,有功于当朝,叔侄俱膺封为“节侯”,具有三品官以下“先斩后奏”之权。其父罗蒙为蜀广汉太守,叔父罗式为牂牁太守,“一门双节侯”,罗蒙、罗宪、罗式、罗尚一家为晋代阀阅之族,开启了罗氏“襄阳郡望”。罗宪、罗尚《晋书》有传。

6. 琳琅梦文采:晋罗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累官廷尉、长沙相,著有《琳琅湘中记》。罗含为历代罗氏尊崇。其曾祖罗彦任临海太守,父罗绥任荥阳太守,罗含家族亦为晋代阀阅之族。尤其唐初李世民秦王府中几位罗氏将军的墓志铭、宋杨万里《罗氏万卷楼记》、明状元、从祀孔庙候选人罗洪先的有关文章等,奠定了他在罗氏历史上崇高的地位。罗含《晋书》有传。

秦武陵太守罗君用、汉梁国相罗怀、交州刺史罗宏、晋罗含家族等开启了罗氏“长沙郡望”。

7. 幼思报亲育,大图效祖恩:晋罗企生,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及郡。仲堪败,唯罗企生跟随,路过家门,见其弟遵生等,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一门忠孝”典故自此而来。临就义遗言:“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遵生),以养老母。”从忠不忘孝,传为中华忠孝、礼义大邦之千古美谈。罗企生《晋书》有传,罗遵生附传。

罗遵生,企生弟,见其兄企生欲尽忠,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其抚孤养母,担负家族重任,为中国孝子之典范。“祖”既当“祖国”,亦当“祖先”解。

8. 百岁典卿信,金陵赐康居:北魏罗结,山西代州人,鲜卑族。“太武初(424-428)累迁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太武以其忠悫,甚信待之。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因除长信(秋)卿。年一百一十,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为私第别业,并为筑城,即号曰罗侯城。朝廷每有大事, 驿马询问焉。”其家族掌管北魏半壁江山。

罗拔,罗斤子,罗敦弟,累官济南王(第一品),逝世后获得陪葬金陵的殊荣。谥号:康。罗拔是中华罗氏第一位封王者,与罗结同为罗氏“河东郡望”的杰出代表。

河东郡望,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罗氏郡望,人才极盛,罗结“百岁典卿”,生命力何其旺盛!其家族为中华罗氏传下英勇善战、健康长寿等优秀的遗传基因。罗结及其家族《魏书》、《南北史》有传。

9. 燕山聚谋略:隋末,燕郡王罗艺为开唐罗氏代表人物,功至封王,其帐下猛将如云、谋士众多,著名的温彦博即出自其左右,引为司马。其父罗荣为隋监门将军;其弟罗寿为利州都督、监门将军。罗艺新、旧《唐书》均有传。罗艺是“襄阳罗氏”职务最高者。

10. 开基勇少年:隋末“(罗)仕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曰:‘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罗)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为开创盛唐立下功勋,封“郯国公”。中华民族以“老黄忠,少仕信”而荣之。罗仕信新、旧《唐书》有传。

开唐的罗氏二品以上的将军还有:安山县侯、秦王府左一统军、左四府右车骑将军、左骁卫将军、上柱国(正二品)罗君副;秦王府卫、左翊卫大督罗端;承二品爵、果毅将军罗承先;秦王李世民陪戎副尉罗甑生等。

罗君副,齐州历城人,他的曾祖父罗和,历官北周的中散大夫、冠军将军、济南太守;祖父罗皓官任北齐的亭山县令;父亲为朝散大夫。罗君副庞大的山东历城罗氏家族与“郯国公”罗仕信同处历城(同一支系可能性很大),形成了罗氏“齐郡郡望”。

11. 为政布仁厚:唐罗珦,京兆尹(首都最高长官),任庐州刺史期间,“民间病者,舍医药,祷淫祀,(罗)珦下令止之。修学宫,政教简易,有芝草、白雀”。“以德治国”,广施仁政,当地士民为其立“德政碑”。身后当朝宰相权德舆为其撰墓志铭。“德政碑”、墓志铭文收录《全唐文》。罗珦新、旧《唐书》有传。

12. 礼让获民心:唐罗让,罗珦之子,福建、江西观察史,散骑常侍,赠礼部尚书,“有仁惠名。或以婢遗(罗)让者,问所从,答曰:‘女兄九人皆为官所卖,留者独老母耳。’(罗)让惨然,为焚券,召母归之。” 其书法为宋米芾所宗。罗让新旧《唐书》有传。有文章存留在《全唐文》中。

13. 智能博众护:唐末,诸侯割据、藩镇自重,罗弘信出身于军校之世家,颇有智能,借用神话故事自荐为领袖,获牙军(唐职业军人)信服、拥护,“因推弘信为帅”。累封至豫章公、长沙王。罗弘信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有传。

14. 顺守耀宗功:罗绍威,弘信之子,“(绍)威性明敏,达于吏道。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钱塘人罗隐者,有当世诗名,自号‘江东生。’(绍)威遣使赂遗,叙其宗姓,推为叔父。隐亦集其诗寄之。威酷嗜其作,自己所为曰:《偷江东集》,凡五卷”。“创业难,守业更难”,他继承父辈事业,累封邺王,用“德治”理念治理一方。其与罗隐主持编纂《罗氏通谱》,统一当时罗氏班辈,为罗氏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罗绍威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有传。

《唐书》 赞曰:逆取顺守,古亦有之。如其逆守,灭亡必随。

史何韩乐,世数盛衰。足以为鉴,念兹在兹。

15. 史书群诗杰:《唐才子传》中“唐三罗”罗隐名列榜首,“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宋杨万里《罗氏万卷楼记》、明状元罗洪先的有关文章、清湖南娄底陶龛先生《自传》等典籍引为江西庐陵(吉安)罗氏之先祖。罗隐,旧《五代史》、《十国春秋》等有传。

(罗)虬,词藻富赡,与族人隐、邺齐名,咸通间称“三罗”。

时宗人隐、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三罗”。隐,雄丽而坦率;(罗)邺,清致而联绵。

“唐三罗”在晋罗含“湘中琳琅”的基础上,奠定了罗氏在中华诗坛上的地位,为中华罗氏争得很大的光彩。他们与罗绍威《通谱》,传为士林佳话,史志美谈。

16. 演义赞中华:罗贯中,元明间人,有说太原人,有说山东人、钱塘人,又有庐陵人之说,名本,号湖海散人。为著名小说家。有《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隋唐五代史演义》等。(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其《三国演义》、《水浒传》奉为中华民族“四大古典文学”,纵使《水浒传》是全部或半部为罗所著,学术界尚在讨论,但“一部半”已成定论。其《三国演义》更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不但为“罗氏”,亦为中华民族、国际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其《隋唐志传》亦称《隋唐演义》,加上《罗通扫北》、《粉妆楼记》组成了《罗家将全传》,为家将系列小说之首。小说中塑造的罗成、罗通、罗琨、罗灿等少年英雄形象对罗氏谱牒文化具有重大影响,有的罗氏支系将其奉为“先祖”。罗贯中为宣传罗氏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其祖籍地尚待考。

罗贯中创作的“演义”系列小说,盛赞中华民族历代优秀儿女,用小说形式普及了中国历史,使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不朽精英。

17. 遵尧通儒道:宋罗从彦从祀孔庙,是中华罗氏第一位从祀孔庙之先贤。其著作《豫章文集》收录在中华民族的宝典《四库全书》中。因其先世居豫章,时人“地以人贵”,尊称为“豫章先生”,为“豫章罗氏”扬名天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豫章文集·遵尧录》中闪耀着光辉、正确的哲学思想。他承杨传李启朱,在哲学领域、宋“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历代罗氏引为骄傲。不少罗氏支系奉其为先祖。其福建沙县同宗族人宋右文殿修撰、福州等地知州罗畸;朱熹同门师兄弟、承议郎罗博文;吉水族人、入选《四库全书》的《鹤林玉露》作者、进士罗大经等均为宋代“儒、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罗从彦是中华罗氏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宋史》有其本传。

18. 格物在致知:明罗钦顺从祀孔庙,是中华罗氏第二位从祀孔庙之先贤。其著作《困知记》、《整庵文集》收录在中华民族的宝典《四库全书》中。其仅六卷的著名哲学著作《困知记》,在儒、佛、道、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著名的“格物在致知”的哲学理论,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当时乃至当今中华文明社会广泛认同。罗钦顺《明史》有本传。

当时获准入祀孔庙、现今尊称为“唯物主义鼻祖”,说明他的哲学思想已臻达“真理”境界。其时任“吏、礼部尚书”之职,位高名重,能急流勇退,四十岁即申请归隐,五十岁获准退休,寿至八十三才谢世。进士、探花出身,“兄弟三进士、伯季两部院”的家族传统、社会环境及其个人努力奋斗,造就了罗钦顺成为一代哲学宗师。其退休后修宗祠、编族谱、增义田,为弘扬罗氏文化亦做出不朽的贡献。“生前风光,身后辉煌”,常人是很难做到的,但罗钦顺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实现了。

明代“吉安三罗”,还有入祀孔庙的候选人、状元罗洪先,罗伦。“罗氏三凤”,还有罗钦顺的两个同科进士的弟弟:罗钦德官至副使,罗钦忠官至副都御史。罗钦顺是中华罗氏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编撰说明:

流传较广的、宋侍郎罗盛德编写的“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的班辈行第(笔者注:亦有《罗氏族谱》记为南唐进士罗颖所作),在教育罗氏儿童从小立志方面有着重大教化作用,其旨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且深具内涵。本会在编纂《中华罗氏通谱》过程中,经常接获各地罗氏代表强烈要求订立新的、可资参考的班辈行第的信息,促使本会更加理解了“班辈行第”重要性和必要性。

笔者在撰述《中华罗氏发展史简述》一文的基础上产生编撰“班辈行第”的指导思想,即:祈望罗氏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仁、义、礼、智、信”,能文尚武,有勇有谋,少孝长忠,健康福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设想正文在百字之内,尽量浓缩文字,简略、扼要地表述中华罗氏历史,让后之来者,一览“班辈行第” 及注释,便了解“罗”之所自、“罗”之所为、“罗”之所光。激励罗氏今人、后昆为“罗”字增光添彩,为中华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重复已广泛使用的“班辈行第”,是编撰本序的原则亦是难点。本会在长期酝酿、讨论的编撰过程中,听取各地提出的不少建设性意见,逐步形成以歌颂对中华罗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为主线,综合考虑易记上口、取名难易、文字结构、史料依据、价值取向、教育意义等方面的因素,选定罗氏历史人物,拟就本序。限于篇幅,18条注释采用略写,各位先贤史料,可详见《中华罗氏通谱》各有关章节。

“班辈行第”写至明代罗氏人物已达百字,但宋、元、明、清、民国及现、当代均有不少可书之罗氏代表人物,如罗洪先、罗泽南、罗荣桓元帅、罗瑞卿大将等,他们是否续编入“班辈行第”,留待下一届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考虑。本“序”是否使用,如何与各地已有的命名取字的“班辈行第”相衔接,如何为子孙命名取字,均由当地罗氏宗彦商讨酌定。

为传承罗氏文化传统,保持班辈的连续性,建议在老的八十字使用结束后,启用本班辈行第。

罗 训 森

于福建省文史研究馆总部

2006年1月8日

总祠登记新生儿启用年间:农历甲午年,公历2014年。

新编统一班辈计算方法:

以本会主席罗元发老将军出生1910点为起算点,平均30年为一代。

第一代“宜”字辈:1910-1939年。

第二代“城”字辈:1940-1969年。

第三代“封”字辈:1970-1999年。

第四代“爵”字辈:2000-2029年。

第五代“士”字辈:2030-2059年。

以下类推。

录入:罗训森 2014.6.27

上一篇: 2019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含2017-2018历年)
下一篇: 探析四川省近现代国学运动批评空间的建立论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